正文 第60章 文化教育(7)(1 / 3)

春蕾計劃是繼“希望工程”之後,中國又一項以救助失學兒童為內容的活動。為使千千萬萬的女童重返校園,從1989年起,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會同全國婦聯、農業部、國家民委決定設立“女童升學助學金”,拉開了救助女童工程這樁百年大計的序幕。1992年8月,香港議員周潔冰女士得知內地貧困地區的許多女童因交不起學費而失學的情況後,一次捐款100萬港幣,作為資助女童升學助學金,該基金改名為“春蕾計劃”。“春蕾計劃”第一期工程在廣東、湖南、四川、廣西四省區的部分邊遠、貧困地區辦起了14個女童班,共救助失學女童800人。到1996年,“春蕾計劃”已在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廣泛展開,共救助了10萬餘名失學女童重返校園,一批複學女童已小學畢業,進入中學讀書。1998年底,“春蕾計劃”已募集捐款22億元,創辦的“春蕾女童班”遍布29個省市區,資助女童的規模已基本穩定在每年15萬人左右。

何謂燭光工程

燭光工程是一項幫助中國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貧困教師減輕生活困難、提高業務素質的民間社會公益事業。其宗旨是爭取國內外關心中國農村貧困教師,關注農村教育事業的團體、個人的支持及讚助,以生活補助、獎勵和培訓的方式幫助農村貧困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從而促進中國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推動國民素質的提高和社會進步。燭光工程由一批關注中國教育事業,熱心幫助改變中國農村教育落後狀況的社會人士發起,經過兩年多的籌備,1994年4月,中華慈善總會設立“燭光工程專項基金”。

何謂彩虹計劃

彩虹計劃是一項通過倡導人們更有效地使用網絡,避免浪費性地上網,從而每人每年為燭光工程捐助100元,為中國農村特困教師提供生活補貼,維持其正常的生活水平的公益行動,其勸募對象是所有自費、半自費,包括依靠父母收入上網的個人。該計劃本身不是一個組織或實體,不向企業、組織、政府機構勸募,也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捐款、捐物,也不授權任何組織或個人以本計劃的名義代收捐款、捐物,所有的捐款必須直接捐入“燭光工程”辦公室的賬戶。

你知道“知識創新工程”嗎?

“知識創新工程”是國家於1998年實施的一項旨在搭設創新平台、構建國家創新體係的科研工程。1997年12月,中國科學院向中央提交《迎接知識經濟時代,建設國家創新體係》的研究報告。1998年6月,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決定,由中科院作為國家創新體係建設的試點,率先啟動知識創新工程。分3個階段實施:1998—2000年為啟動階段,2001—2005年為全麵推進階段,2006—2010年為優化完善階段。總目標是:到2010年前後,形成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科技發展規律的、具有支撐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效運行的國家知識創新係統及運行機製,建設一批國際知名的國家知識創新基地,培養和造就大批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科技人才,形成不斷取得具有國際影響的重大科技成果的環境,為使我國知識創新實力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力爭我國被《科學引文索引》收錄的科學論文總數的排名進入世界前10名、專利指標的國際競爭能力進入世界前10名、中國科技的國際競爭力進入世界前10名作出貢獻。組織實施知識創新工程是建設我國國家創新體係的關鍵所在,也是中國科學騰飛的迫切需要,更是提高我國整體創新能力的關鍵所在。

何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

“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是旨在全麵推動我國公民科學素質建設,通過發展科學技術教育、傳播與普及,實現到21世紀中葉我國公民科學素質達到世界主要發達國家21世紀初水平的一項計劃,是走自主創新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一項基礎工程。其綱領性文件《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由國務院於2006年2月6日正式發布實施。這一文件約1萬字,分為前言、方針和目標、主要行動、基礎工程、保障條件、組織實施6個部分。實施這一計劃的方針是:政府推動,全民參與,提升素質,促進和諧。該計劃提出在“十一五”期間實施未成年人科學素質行動、農民科學素質行動、城鎮勞動人口科學素質行動、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行動。配合上述行動計劃,重點實施科學教育與培訓基礎工程、科普資源開發與共享工程、大眾傳媒科技傳播能力建設工程和科普基礎設施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