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文化教育(6)(1 / 2)

為了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幫助西部地區培養人才,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從2000年開始組織實施“西部開發助學工程”。從2000年至2004年的5年間,每年在西部12省(市、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選擇1100名當年考入部屬和省(市、區)屬重點高校的品學兼優的特困生,每人資助2萬元,每人每學年5000元。所需經費從中央文化事業建設費中支出。受助學生在校期間的學費由所在院校減免50%。隨著工程的逐步深入,資助的地區已擴大到西部以外的河北、山西、黑龍江、江西、安徽、河南、湖北、湖南等省,資助的力度也由學費減半發展到全免。2002年,西部開發助學工程又開始向高中階段延伸,在20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開辦高中“宏誌班”。

何謂“光彩事業”

光彩事業是我國民營企業家響應《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1994—2000年)》所發起並實施的一項開發式扶貧的社會事業。1994年4月23日,劉永好等10名民營企業家聯名倡議《讓我們投身到扶貧的光彩事業中來》,光彩事業由此而發起。光彩事業以扶貧開發為重點,麵向“老、少、邊、窮”地區和中西部地區,以項目投資為中心,開發資源、興辦企業、培訓人才、發展貿易,並通過包括捐贈在內的多種方式促進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和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的進步。

何謂“三下鄉”

為了促進農村文化建設,改善農村社會風氣,密切黨群、幹群關係,深入貫徹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精神,大力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滿足廣大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1996年12月中央宣傳部、國家科委、農業部、文化部等10部委聯合下發了《關於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的通知》,並從1997年開始正式實施。“三下鄉”內涵豐富。“文化下鄉”包括圖書、報刊下鄉,送戲下鄉,電影、電視下鄉,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科技下鄉”包括科技人員下鄉,科技信息下鄉,開展科普活動;“衛生下鄉”包括醫務人員下鄉,扶持鄉村衛生組織,培訓農村衛生人員,參與和推動當地合作醫療事業發展。自中宣部等10部委聯合下發通知以來,科協係統積極開展“科普之冬”、“科技之春”、“科普宣傳周(月)”、“科普千裏行”、“科普百鄉行”、“少數民族科普示範工程”等科技下鄉活動。衛生係統積極送衛生下鄉,促進農村衛生事業的發展。各高校係統的大中專學生在文化下鄉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三下鄉”活動把組織活動與機製建設結合起來,既抓住當前效益,也考慮長遠利益,通過有效的工作機製,保證“三下鄉”常下鄉;把“送”與“用”結合起來,在“用”字上著力,在提高效益上下工夫;把“送”與“建”結合起來,在往下送的過程中,著眼加強陣地隊伍設施建設,增強農村經濟的造血功能。

何謂“兩免一補”

“兩免一補”是指國家對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免雜費並補助寄宿生生活費的一項政策。其對象是農村地區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同時還有城市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包括人均年收入低於國家貧困線家庭的學生、父母患重大疾病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生、單親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因突發事件導致家庭貧困的子女等。“兩免一補”是一項惠民政策,使貧困孩子基本能夠有權利和機會享受到基礎教育,具有基本的文化知識;促進了九年義務教育的實施,也有益於國家整體公民素質提高。

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知多少

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是針對一些地方撤銷了一些交通不便地區的小學和教學點、學校寄宿建設落後、教育資源浪費和流失、農民子女上學不便等情況而實施的一項措施。2006年6月9日,教育部下發的《關於實事求是地做好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工作的通知》提出:按照實事求是、穩步推進、方便就學的原則實施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會同當地發展改革、建設、財政等部門,將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納入當地教育發展規劃;各地在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過程中,要防止原有資源的浪費。

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規劃目標是什麼

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的規劃目標是:利用現代遠程教育將外部的優質教育資源以多種方式輸送到農村中小學,並同時實現遠距離教師培訓;縮小東西部教育的差距,促進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促進城鄉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和效益。

實施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規劃目標是:2003—2007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安排資金100億元,使農村初中教學點基本具備計算機教室,農村小學教學點基本具備衛星教學收視點,農村小學教學點具備教學光盤播放設備和成套教學光盤。實施現代遠程教育是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需要,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將初步搭建一個遍及全國農村的信息化平台,使農村學生共享優質教育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