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文化教育(1)(3 / 3)

怎樣理解教育的“三個麵向”

教育的“三個麵向”是指教育要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這是1983年10月1日,鄧小平同誌在北京景山學校的題詞,為新時期我國教育體製的改革和發展指明了正確的方向。後來,人們又將“三個麵向”的內涵延伸到科技及其他社會生活領域,作為本領域、本行業改革和開放工作的指導方針和行動口號。2001年,江澤民同誌在“七一”講話中將“三個麵向”作為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的重要內容加以強調。他指出:“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努力體現發展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的要求,促進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是目前教育部門使用得最多的術語之一,它以各種形式在教育管理機構和大中小學校園內廣泛宣傳。“三個麵向”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方向。

何謂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是旨在促進教育進步,提高教學質量而進行的教學內容、方法、製度等方麵的改革。一般來說改革原因是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的變革;教育科學及其他邊緣科學的發展影響到教育觀念的變化。教育改革可以分為單項改革、整體改革兩種類型。改革的方式主要有新理論、新政策指導下的改革和推廣性改革。

何謂創新教育,怎樣進行教育創新

從廣義上來講,創新教育是對人創造力的影響、開發和培育的活動,主要是創造技法和創造性思維的訓練;從狹義上來講,創新教育是指在學校教育中,對學生的創造品質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創新教育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強調保持人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興趣,逐步培養一種批判性、發散性和質疑性的思維品質。相對於接受教育、守成教育或傳統教育而言,創新教育是一種新型教育。為迎接知識經濟的挑戰,我國現階段將創新教育納入國家創新體係中,把培養創新人才視為關乎民族、國家、社會主義製度興衰存亡的大事。

教育創新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是社會進步和時代發展的要求。關於教育的理論、思想、方法、目標、內容、體製和機製等的創新,其重點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更新,統稱教育創新。進行教育創新,要堅持和發展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要求的教育思想;要通過深化改革不斷健全和完善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相適應的教育體製;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全麵提高教育質量;必須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大力提高教育的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加大教育對外開放的力度。

“十一五”期間我國教育發展的三大任務是什麼我國“十一五”時期教育發展與改革要完成的三大任務,是普及和鞏固義務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未來五年要把發展教育和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全麵實施素質教育,著力完成“普及、發展、提高”三大任務,加快教育結構調整,促進教育全麵協調發展,建設學習型社會。完成三大任務,要重點加強農村義務教育,推進城鄉、地區間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要重點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建立彈性學習製度,促進職業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協調發展;要把高等教育發展的重點放在提高質量和優化結構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重點地加強高水平大學和重點學科建設。

“三項學習”教育活動有哪些具體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