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高等教育規模是怎樣的
截止到2006年,我國的高等教育規模先後超過俄羅斯、印度和美國成為世界第一。1999年,我國決定大幅度擴大高等教育招生規模。2006年,我國普通高校招生540萬人,是1998年108萬的5倍;高等學校在學人數2500萬人,毛入學率為22%。經過短短數年的艱苦努力,在人均GDP1000多美元的條件下,我國高等教育實現了從精英教育到大眾化,走完了其他國家需要三五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道路。
怎樣計算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
高校在校生數與相應的適齡人口之比,通常被作為衡量一個國家高等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的計算公式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研究生+普通高校本專科+成人高校本專科+軍事院校+學曆文憑考試+電大注冊視聽生注冊人數×03+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畢業生×5)÷(18—22歲年齡組人口數)×100%。
何謂教育規劃,它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教育規劃又稱教育事業發展規劃,是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根據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和法規,為實現一定的教育發展目標,促進國家或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就有關教育事業的發展目標、規模、速度,以及相應的步驟和措施等擬定的較全麵、長遠的計劃。
教育規劃的主要內容包括:教育事業發展目標;實現教育目標的措施;投資預算;教育發展目標的實施計劃。製定教育規劃的相關因素包括經濟因素、政治因素、人口因素、教育因素。製定教育規劃的程序包括確定規劃組織形式,建立規劃工作程序,建立教育規劃資料庫,確定規劃參數,建立數學模型,擬訂規劃草案,評估論證,決策實施。
什麼是教育立法,我國已頒布了哪些教育法律
教育立法是指國家機關依據其法定職權和程序製定、修改和廢止教育法律規範的活動。在我國憲法原則指導下,製定了包括以教育體製、性質、方針、任務為主要內容的綱領性法律,為其他教育法律法規的製定提供立法依據。完善我國教育立法的表現形式,更有力地促進教育法製建設,必須切實重視教育立法,堅持“依法治教”;加快教育立法進程,完善教育法規體係;嚴格教育立法的程序和過程,改進教育立法技術;提高法規的操作性,強化包括立法監督在內的教育法律監督。
我國已經頒行的教育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等。
你聽說過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嗎?
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是中國在20世紀20年代創辦的以平民教育作為救國和改良社會措施的團體,簡稱“平教會”。它成立於1923年8月,陶行知、朱其慧和晏陽初等人,利用“中華教育改進社”在北京召開第二屆年會的機會,邀請各省代表成立平教會,9月發表《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宣言》,總部設在北京,並陸續在全國20餘省區設立分會,開辦平民學校。朱其慧任董事長,陶行知任董事部秘書,晏陽初為總幹事。1925年秋,平教會總會從“中華教育改進社”分立出去。1926年秋,晏陽初選定河北定縣為“華北實驗區”,以翟城村為中心,從事平民教育和鄉村建設。他給平教會的工作規定了“調查、研究、實驗、表現和推廣”五個步驟。後出版了李景漢的《定縣社會概況調查》等著作。定縣的實驗因抗日戰爭爆發而停頓,晏陽初轉至重慶歇馬場開辦鄉村建設育才院,繼續從事平民教育工作。
你知道科教興國戰略嗎?
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科學分析經濟、科技發展趨勢和國內外形勢的基礎上,作出了《關於加速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指出:“科教興國,是指全麵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堅持教育為本,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及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質,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加快實現國家的繁榮強盛。”在論及“科教興國”的意義時,《決定》指出:“實現科教興國戰略,是全麵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思想的戰略決策,是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根本措施,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宏偉目標的必然抉擇,也是中華民族振興的必由之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是這一轉移的進一步深化和向更高階段的發展,必將使生產力產生新的飛躍。”1995年5月26日,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江澤民同誌進一步強調了“科教興國”的意義,就加速科技進步需要把握的幾個重要問題作了詳細闡述,並要求各級黨委認真落實《決定》精神,全麵推進“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