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文,字彥修,一字虛舟,晚號自稱彥翁伍彌氏。其五始祖巴賴都爾莽奈,世居察哈爾。太宗時歸清,隸蒙古正黃旗。至其父伍彌泰,世代襲爵,曆宮顯要。伍彌泰官至大學士,出將入相,亦能詩。曾於乾隆五十年(1785年)正月入千叟宴,即席吟詠以和禦製詩章。景文於嘉慶元年(1796年)十二月繼其兄襲三等誠毅伯,累官冠軍使。嘉慶三年(1798年)去世。景文生平事跡《清史稿》卷一百七十有載。由於出身世宦之家,景文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後來又以蔭敘入仕途,隨軍出征、輾轉南北,既增長見識,也結識了不少文人儒士,並以其文武兼長,雅好操觚成為蒙古王公大臣子弟中的佼佼者。景文謙恭好客,性情灑脫,景文著有《抱筠享集》,收詩百餘首,刻於嘉慶三年(1798年)。震鈞《天咫偶聞》、恩華《八旗藝文編目》、光緒年間盛昱編《八旗文經》卷五十八等,皆著錄了景文的詩集。《欽定熙朝雅頌集》第一百零四卷收其詩五首。法式善《八旗詩話》評價說:“所入悉供座劈戕蓄釅之費,風趣可想。某贈以聯雲:天上兩丸間日月,人間一個散神仙,曲肖其人。詩則別有情趣。”
鄂山,字潤泉,博爾濟吉特氏,蒙古族,隸滿洲正黃旗。恩格德爾十一世孫。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舉人,嘉慶元年(1796年)進士。曆任山西盂縣知縣、甘肅皋蘭知縣、陝西督糧道、西安府知府、河南按察使、陝西布政使、巡府、陝西總督、四川總督、刑部尚書。軍功賞戴花翎,太子少保,賞戴雙眼花翎。道光十八年卒,享年69歲,贈太子少保,誥授光祿大夫,晉贈太師。諡慶勤。鄂山著有《重修新鄉錢公祠祀》。其生平事跡《八旗文經》《清史列傳》《清代朱卷集成》《國朝耆獻類征初編》有載。
永清,字澄江,蒙古族,鑲黃旗人。其祖俄奇而桑始封為三等男,原係蒙古紮魯特貝子,以來歸授備禦,天聰八年,積軍功加至三等男喇章京,襲傳至永清。永清無詩集留存,鐵保《熙朝雅頌集》卷九十,收錄其《夏日山居喜事》一首。詩雲:“長夏靜安禪,一蟬嘶高柳。杲杲日三竿,閑閑桑十畝。稠綠陰若幟,空涼納白晝。悠悠何所思,閑中養牛壽。鄰僧忽到門,虛懷向我叩。”這首五言古詩。描述了夏日閑靜山居生活。表現了詩人恬淡的心境。
(三)閨閣詩人
清代中期蒙古族漢文詩文創作繁榮,不僅體現在蒙古族男性詩人上,而且這時還出現了一批才華橫溢的閨閣詩人,她們情思細膩,藝術純熟,抒發了閨閣之中的獨特情懷,贏得了人們的高度讚賞,閨閣詩人之中以熙春、端靜閑人和那遜蘭保為代表。
熙春是清代的一位蒙古族女詩人,姓烏梁海氏,是布政使佛喜之妻。熙春自幼好學,很有才識。巴魯特恩華在《八旗藝文編目》中說她和丈夫合著《友蓮堂合壁詩存》一卷(今已散佚),完顏惲珠所著《國朝閨秀正始集》中載其所作《春曉》詩一首。詩雲:“曉氣漾簾波,微風淡蕩過。妝成無一事,低語教鸚哥。”描寫了閨格閉散的生活,格律整齊。完顏惲珠評論其詩說:“琴慧倡酬,風流如見。”
端靜閑人(?~1774年),是乾隆年間的一位女詩人,本姓韓,原屬漢軍八旗人,後嫁於圓明園銀庫庫長蒙古和順為妻,故又稱為蒙古女史(指有學問的女子),誥贈“淑人”。端靜閑人,聰明夙慧,五歲即喜讀書,尤好覽古今忠臣烈女之事,十三歲通經史,十九歲出閣。中年喜靜坐焚香、淪銘,故自號端靜閑人。其於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患肺疾病歿。詩作今多散佚,鐵保《熙朝雅頌集》收其詩十一首,今存由其子法式善拾其遺詩,得其律三十首,七絕一首,編為一卷刊行,名為《帶綠草堂遺詩》的詩集一卷,於乾隆六十年(1795年)刊行一冊,(據《販書偶記》卷十八著錄);另外於嘉慶2年(1797年)刊行一冊,現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端靜閑人才華橫溢,她於家務之暇,亦不廢吟詠,其所作詩詞如《詠盆中鬆樹》《雁字》詩等,頗有氣節,完顏惲珠在《國朝閨秀正始集》中評到她的雁宇詩時說:“閑人曾著雁字詩三十首,閨閣爭相傳頌焉”。
那遜蘭保(1801~1873年),字蓮友,博爾濟吉特氏,喀爾喀部人。那遜蘭保生於公元1801年(嘉慶六年)一個貴族家庭。係蒙古博爾濟吉特氏、阿拉善王之女。那遜蘭保於道光七年(時年4歲)隨父多爾濟旺楚克由庫倫至京,從此定居北京,7歲入家塾,12歲能詩,清麗可誦,15歲通《五經》,“蕙性夙成,苕華絕出”,被時人稱為“喀爾喀部落女史”。那遜蘭保著有《蓮友詩草》(未梓)、《芸香館遺詩》(二卷)。《清史稿·藝文誌》《八旗藝文編目》《昆山胡氏書目》中均有著錄。《芸香館遺詩》分上下兩卷,共收詩91首。那遜蘭保的詩作,多以詠物、寫景、記遊為內容。詩風清新秀麗、明快流暢。言簡意賅,富有銳氣。詩人詩作少用奇麗的詞句,而注重語言的內在美。詩清而不佻,麗而不辱。表現了詩人奇特的想象和豪壯的詩懷。那遜蘭保是蒙古族的一位著名女詩人,後人將她與宋李清照相比,稱其為蒙古族的“易安居士”,可見其在蒙古族文學史上的地位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