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清代中期蒙古族作家漢文詩文創作述略(1)(1 / 3)

多洛肯

蒙古族具有悠久的曆史和燦爛的文化,這與蒙古族自古具有開放和吸收的文化傳統是分不開的。曆史上的蒙古族與漢族文化交流密切,雖然,清朝統治階級為了鞏固封建政權采用“分而治之”的民族政策,限製蒙古人民的內部聯係以及與除滿族外的其他民族,尤其是與具有高度文化的漢民族接觸;文化政策方麵,禁止蒙古人學習漢文藝術,不準用漢字命名、行文;嚴禁蒙漢民族通婚等一係列民族政策來限製蒙漢文化交流。但是,民族間文化交流與學習是不可阻擋的社會曆史進步潮流,因此,盡管有清一代設置了重重障礙,但是蒙漢文化交流依然不絕如縷,這其中特別是蒙古族人學習先進的漢文化,學習漢文詩文,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達到了一定的藝術高度。

一、以科舉文人、王公大臣子弟、閨閣詩人為創作主體

據恩華《八旗藝文編目》、震鈞《八旗人著述存目》、法式善《八旗詩話》《清詩紀事》《熙朝雅頌集》《國朝正雅集》《國朝詩別裁集》以及《八旗通誌》《欽定八旗通誌》人物誌、選舉誌、藝文誌所載,去其重複統計,有清一代,出現了70位蒙古族漢文詩文作家。蒙古族漢文詩文創作以乾嘉兩朝為主,從清聖祖康熙元年(1662年)到鴉片戰爭爆發(1840年)的近兩百年曆史中,蒙古族漢文詩文創作詩人輩出,湧現出了30餘位蒙古族漢文詩文作家,以及近百部詩文集,形成了蒙古族漢文詩文創作的又一高峰。他們之間比較著名的詩人有夢麟、博明、和瑛、法式善、博卿額、國棟、國柱、嵩貴、景文、白衣保、惠齡、永慧、雅爾善、廣順、福明安、裕謙、永清、鬆筠、托渾布、柏葰、那遜蘭保等。

這些詩人中不僅有科舉文人、世襲王公大臣子弟,而且還出現了一批才華橫溢的閨閣詩人。這一時期的作家創作十分豐富,詩文別集甚多。如白衣保著《鶴亭詩鈔》四卷;博明著《西齋偶得》三卷,《鳳城瑣錄》一卷、《西齋詩輯遺》三卷,《西齋詩草》一卷;夢麟有《大穀山堂集》;和瑛著《西藏賦》一部,《太庵詩稿》九卷,《易簡齋詩鈔》四卷、《山莊秘課》《風稚正音》各一卷;鬆筠有《落帆樓文集》二十四卷、《西招紀行詩》《丁巳秋閱吟》;博卿額著《博虛宥詩草》三卷;國棟著《時齋偶存詩鈔》一卷;托渾布作《瑞榴堂集》四卷;嵩貴《郵囊存略》;柏葰有《薛箖吟館詩存》十卷;景文《抱筠享集》;裕謙著《勉益齋偶存稿》《勉益齋續存稿》;佛喜、熙春合著《友蓮堂合壁詩存》一卷;端靜閑人《帶綠草堂遺詩》;法式善著《存素堂詩初集》、《存素堂詩二集》《存素堂詩續集》《存素堂詩稿》等三十四卷,另有詩歌理論專著《梧門詩話》(十六卷)、《八旗詩話》《存素堂文集》傳世。

(一)科舉文人

有清一代,沿用了明朝的科舉取士製度,科舉製不因政權易族而受到影響,這就為漢文化傳承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再加之有清一代的曆代統治者的大力提倡和垂範,統治者們以身作則,習練漢文詩文,使得學習漢文詩文在滿蒙貴族中蔚然成風,並且不斷向民間擴展。據《八旗通誌》與《欽定八旗通誌》選舉誌所載統計,清中期蒙古族用漢文進行詩文創作的詩人之中,高中進士的有18人,分別為牧克登、奈曼、夢麟、和瑛、鬆筠、博清額、國棟、國柱、托渾布、嵩貴、柏葰、永慧、福明安、倭仁、裕謙、花沙納、法式善、謙福。舉人更是不在少數,進士中除牧克登、奈曼、國柱、永慧、福明安、裕謙6人無詩集之外,其餘12人皆有詩文集傳世,其中文學成就最高的當數夢麟、博明、博卿額、法式善以及托渾布。

夢麟,字文子,一字瑞占,號謝山,又號午塘、耦堂、喜堂,西魯特氏。夢麟於雍正六年(1729年)出生在成都官舍,6歲時隨乃父憲德定居京師,祖籍科爾沁,七世祖博博圖率七十餘戶來歸清太祖努爾哈赤,即授牛錄額真之職。其後,曆代為官。父憲德官至工部尚書。乾隆九年(1744年),夢麟以17歲的年齡參加鄉試,中為舉人。乾隆十年會試連捷,高中進士,成為有清一代科舉史上最年輕的進士之一。入選庶吉士,散館授檢討。十五年(1750年)遷侍講學士,再遷國子監祭酒,十六年任文華殿大學士,十八年(1753年)署戶部侍郎,二十年(1755年)授工部侍郎。及至二十一年(1756年),授命在軍機處行走,參與大政。二十二年(1757年)往治黃河,因勞致疾。次年(1758年)複調工部侍郎,署翰林院掌院學士,未幾而卒,年僅31歲。夢麟生平事跡趙爾巽《清史稿》卷三百四十;李元度《國朝先正事略》卷四十三;《清史列傳》;敕纂《皇朝通誌》卷七;《國朝詩人征略初編》卷三十二有傳。夢麟著《大穀山堂集》六卷,收詩328首。外加《夢喜堂詩》中未存之28首,共356首。王昶在《戶部侍郎署翰林院掌院學士夢公神道碑》中說:“夢麟初著有《行餘堂詩》,入詞館有《紅梨齋集》,在江蘇刪為《夢喜堂集》,後為《大穀山堂集》六卷。長洲吳泰來刻之,行於世。”《大穀山堂集》刻於乾隆年間,原刻本無序跋。劉承幹刊刻於民國戊午仲冬的《大穀山堂集》六卷,此刊本卷首有沈德潛序,次劉承幹序,沈德潛序撰於乾隆十九年(1754年)。《國朝詩別裁集》卷二十九,收夢麟詩7首。詩人詩歌以反映人民生活疾苦、描寫個人情懷及政治抱負、描寫北地風貌以及軍旅生活的內容為主。詩歌有豐富的思想內容,感情真摯細膩。詩人注重學習和借鑒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技巧,藝術水品較高。詩人的樂府以及五言、七言古詩,藝術成績最高,也最受後人推重。其樂府以及五言、七言古詩,寫景蒼涼,抒情沉鬱頓挫。王昶在《蒲褐山房詩話》中對夢麟進行了高度評價:“先生樂府,力追漢魏;五言古詩,取則盛唐,兼宗工部;七言古詩,於李杜韓蘇,無所不效,無所不工,風馳電掣,海立雲垂,正如項王之救趙,呼聲動地;又如昆陽夜戰,雷雨交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