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清代中期滿族作家及其詩文創作述略(4)(1 / 3)

毓奇(生卒年不詳),字鍾山,別號竹溪,滿洲,鈕祜祿氏,隸鑲黃旗。世居長白山英萼峪。由內閣中書曆官漕運總督,兼兵部尚書、都察院副都禦史,襲封一等子。著有《靜怡軒詩集》。《靜怡軒詩草》一卷,道光五年長沙郡署刻本。是集為其孫薩迎阿所刻,有乾隆五十二年沈啟震題詞,北圖、中科院、複旦藏。

鐵保(生卒年不詳),字冶亭,一字梅庵,棟鄂氏,滿洲正黃旗人。乾隆三十七年進士。曆任吏部主事、郎中、戶部員外郎、侍讀學士、內閣學士。鐵保優於文學,長於書法,詞翰並美。所著《玉門詩抄》不分卷,抄本,中科院藏。《玉門詩抄》二卷,嘉慶刻本,北圖藏。《淮西小草》一卷,嘉慶七年張振德、許鯉躍等刻本,北圖藏。《梅庵詩抄》不分卷,清張友鬆抄本,南圖藏。《梅庵詩抄》五卷,嘉慶十年刻本,北圖、上圖、遼圖、吉圖、南開、溫州、韓國成均館大學藏;嘉慶二十年門人徐端刻本,南圖藏;道光石經堂刻本,南圖藏。《愛吾軒詩抄》殘稿不分卷,稿本,北大藏。《梅庵文抄》六卷,《惟清堂全集本》中科院、日本人文藏。《梅庵詩文抄》十四卷,嘉慶十年刻本,魯圖、旅大藏。《梅庵全集》十八卷,道光二年石經堂刻本,南圖、上圖藏。《惟清齋全集》道光二年,石經堂刻本,北圖、南圖、遼圖、首都、魯圖、中科院、旅大、台大、日本京文藏。

清代中期,八旗大臣碩果累累,但由於大臣頻繁的搬遷換崗、清末戰亂等等原因,流傳至今的作品隻占一部分。還有大批滿族作家的作品在今天以幾乎不能見到,隻能查到名錄。如六十七《遊外詩草》、觀保《補亭詩稿》、阿桂《阿文成公心悟》、高書(樹)勳《石堂詩抄》、傅顯《臥雲堂詩稿》、永亮《晚香堂詩》、顧邦英《海沱集》、圖鞳(鎝)布《枝巢詩草》、博鄉(卿)額《博虛宥詩草》、福明安《挹翠軒詩》、那霖《嘯月堂集》、劉淳《虛白印稿》、全魁《乘槎集》、穆丹《西南於役草》、秦廷坤《山曉堂詩集》、成桂《讀易山房詩》、孫霈《適晉車中草》、富森泰《焚餘稿》、郭潔《一枝軒偶集》、讬(托)庸《瞻園詩抄》、兆勳《牧子詩錄》《不堪侍贈吟》、彭振翱《萃蘋詩草》、李方勉《懷立堂詩集》、李方勤《李村集》《滋蘭室詩集》、《洗石山房詩集》、甘運源《長江萬裏集》《西域集》《嘯岩詩存》、甘運瀚《舞遮軒稿》、汪鬆《早閑軒稿》、福保《景堂先生使東草》、明新《竹岩詩抄》、德瑞《於意雲何齋稿》、玉棟《讀易樓詩抄》、明瑞《北窗吟稿》、奎林《幽棲堂吟稿》、李洄(泂)德《棲碧山房詩文稿》《紅亭詩存》、慶蘭《絢春園詩鈔》、永福《可齋詩草》、懷謙《兩間草堂詩謄》、那達納《惠勖堂詩》、伊嵩阿《念修堂詩草》、張祖潤《茂荊堂存稿》等。

三、閨閣作家

隨著滿清入關,滿族女性疏遠了滿族傳統的弓馬騎射,而日益傾心於漢文化。及至乾嘉時期,滿族女性早已熟識經史,在詩詞歌賦上更是形成不讓須眉的局麵。這一時期,最有代表性的女作家首推顧太清。太清的《東海漁歌》曆來被詞學評論家所鍾愛。她的詞清新雋永,氣格高雅,繼承並發揚了宋詞婉約派的傳統。雖然她的生活經曆並不豐富,但她卻能在她吟詠的小題材中喻意深刻的哲理。也因此被評為與納蘭性德並駕齊驅的女詞人。

這一時期有名錄可查且較有詩名的閨閣作家還有蔡琬、鞏年、佟佳氏、希光、惲珠、餘性淳、呂坤德等。由於種種原因隻有蔡琬、惲珠、佟佳氏三人的詩歌作品被保留得較為完整。

蔡琬(生卒年不詳),字季玉,錦州人,漢軍正白旗籍。綏遠將軍蔡毓榮女,高其倬繼配。著有《蘊真軒詩草》,此集乃其子書勳編,前有張裕犖序,乾隆四十四年侄孫永名校刻,中山大學圖書館藏。錢仲聯所著《清詩紀事》收錄其《辰龍關》《關鎖嶺》《江西坡》《九峰寺》《鐵鎖橋》《鸚鵡峰》《雲南坡》《謁祠》《感懷》九首。沈善寶在《名媛詩話》中稱其:“季玉詩筆,極其雄健。”《蘊真軒小草》一卷,道光二十四年序刻國朝閨閣詩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