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清代中期蒙古族作家漢文詩文創作述略(1)(2 / 3)

博明,原名貴明,字希哲,一字晰齋,又號西齋。博爾濟吉特氏②。其高祖天聰時入清,隸滿洲鑲藍旗。祖父邵穆布在康熙朝曾任西江總督。博明雍正末年出生於京師,乾隆十二年(1747年)丁卯科鄉試中舉,十六年(1751年)肄業官學,乾隆十七年(1752年)壬申科會試中式,選庶常館,散館授翰林院編修。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任起居注官,凡七年。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以洗馬出守廣西慶遠,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任雲南迤西道,後降職,入為兵部員外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春任鳳凰城榷使。乾隆五十年(1785年)在京,與千叟宴,作紀恩詩。楊鍾羲《八旗文經作者考乙》;盛昱編《八旗文經》卷末(光緒刻本)中有載。博明為官三十餘年,升沉頻仍,閱曆頗為豐富。公務之外,惟以把卷問學,辨章學術,弄翰吟詠為樂事,穆彰阿《西齋先生詩文集序》記載“書探典寶,學飫謨觴,金石則八十一家,國史則五千餘卷”。經過多年辛勤筆耕,詩人寫下了許多具有較高學術價值和審美價值的作品。其撰述有《西齋偶得》三卷,《鳳城瑣錄》一卷,重編《蒙古世係譜》五卷。詩歌創作有《西齋詩輯遺》三卷,《西齋詩草》等。另有一部《祀典錄要》,未經刊刻,以鈔本形式得以著錄。清末明初,徐世昌輯《晚清簃詩彙》卷八十一,收其詩二首,並有小傳。官纂《熙朝雅頌集》收其詩二十七首;鐵保輯《白山詩介》收其詩四首。符葆森的《國朝正雅集》亦有收錄。李根源《永昌府文征》收其七言排律《戊子自騰陽赴滇城襄試事途中次趙璞函永昌見寄韻》一首。博明的詩歌創作內容頗為豐富,舉凡勤勞王事,講筵翰苑,追慕古賢,鑒賞文物,酬答友朋,遊曆山水,詩人的所有社會活動以及所見所聞和所感均率以入詩。作者本身是一位造詣較深的學者,秉性耿直,為人清廉,尊重事實。其文亦如其人,黜華崇實,質而彌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曆史時期的社會生活。法式善曾稱讚他的詩才,“詩授筆立就,渾脫流轉中動合繩墨”,並評其《廬陽竹枝詞》四首“情韻俱佳”。翁方綱為博明的《西齋詩輯遺》題詩二首,給予高度的評價。其中一首雲:“藝苑蜚聲四十年,淒涼勝草拾南天,玉河橋水柯亭綠,多少瓊瑤未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