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玉,生年不詳,卒於嘉慶七年(1802年),字兩峰,滿洲人。乾隆丙子舉人。累官蕪湖道布政使。著有《錦繡段詩集》《承蔭堂詩選》。《承蔭堂詩選》二卷,嘉慶六年刻,北京大學圖書館藏。袁枚《隨園詩話》謂其“尹氏昆季皆能詩,而推三郎兩峰為最”。
朱孝純(生卒年不詳),字子穎,號思堂,一號海愚,人呼戟髯。先世居山東東海,徙居奉天遼陽,隸漢軍正紅旗。乾隆二十七年舉人。《海愚詩鈔》十二卷,乾隆五十九年金陵刻本。《昆彌拾悟詩草》不分卷,乾隆三十二年刻本(中科院)。《海愚詩抄》十二卷,乾隆五十五年刻本,上圖藏;乾隆五十九年刻本,北圖、南圖、遼圖、豫圖、鄂圖、川圖、粵圖、中科院、北大、人大、山東師大、南大、複旦、安徽科研所、台灣史語藏。《海愚詩鈔》十二卷。乃姚鼐與王文治於乾隆五十九年編訂,至嘉慶十四年刻成,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凡詩千餘首,劉大櫆為之序。王文治以八音論詩,謂袁枚如琵琶,孝純如金鍾。姚鼐謂其“不可一世之氣,勃然動於紙上”;王文治亦稱其“豪宕感激之意,屢見於詩”。王豫《江蘇詩征》:“子穎之詩才雄氣駿,多感激豪宕之音,其佳多在七言。”潘瑛、高岑《國朝詩萃初集》:“詩格清蒼,近體尤工。其畫孤鬆怪石,亦為世所寶貴雲。”張維屏《國朝詩人微略聽鬆廬詩話》:“朱子穎詩伉壯雄豪,有幽燕老將氣概。”苻葆森《國朝正雅集寄心盦詩話》:“都轉詩尤合盛唐諸家,而一之七古,淋漓頓挫,直逼古人,勝處非寢饋極深者不能到此境界。”徐世昌《晚晴簃詩彙詩話》:“海愚能畫……詩豪放自喜。”袁潔《蠡莊詩話》:“詩筆雄偉,嗣響唐音。王夢樓太史謂:讀先生之詩,如與李太白、高達夫一流人相晤語,信不誣也。”錢仲聯《清詩紀事》收錄其《白崖居士餉山蕨分寄潤堂》《送二亭從侄還邗上》(三首之二)、《舟泊金陵》《送大學士黃丹崖之西軍》《同德明府夜話》《宰簡縣病中止酒寄都中故人》《古北口旅舍題壁》、《濟南道中》。
張浤(生卒年不詳),字西潭,漢軍鑲藍旗人。曆官雲南迤西道、湖南驛傳鹽法道。《買桐軒集》不分卷,此集四冊,前有歐陽正煥、陳浩、黃宮序,計有《自適吟選》《章江遊草》《燕遊草》《宦遊草》。此四種皆詩,後兩種為文及筆記,有《滇南憶舊錄》《滇南新語》,詩文自雍正二年迄乾隆十八年,乾隆二十二年刻,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浤官滇南10餘年,詩文多記雲南風俗、名勝、地震。涉及少數民族物產、風俗尤多。
李永標,字純九,漢軍旗人。康熙三十七年生。雍正元年考內務府翻譯筆帖士,八年,授主事。十一年,升本司郎中總管內務府大臣。乾隆二年,派張家口稅差。五年,授廣東雷州知府,擢安徽蕪湖道,粵海關監督,卒於二十八年,年六十六。《寄素堂詩集》二卷,道光二十五年刻本。是集為其曾孫所刊,凡雜著二卷詩二卷,有自序,附永標子延強所撰《行實》。《寄素堂詩稿》二卷、《雜著》二卷,道光二十五年刻本,首都、中科院、旅大藏。《寄素堂集》四卷,先梓者計雜著二卷、詩一卷,約嘉慶間刻。後益以新作,雜著仍為二卷,詩稿增至二卷,道光二十五年莒陽宮廨重刻,中國國家圖書館皆有收藏。
恒裕(生卒年不詳),字惇夫,一字益亭,滿洲,氏完顏。隸正黃旗。乾隆庚寅舉人,嘉慶進士,官中允。著有《墨卿堂集》三卷。《八旗通誌》載,著《墨經堂集》四卷,首列散文,後存古近體詩,其友人玉保編次。今存《墨經堂集》三卷,嘉慶間刻,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圖敏(生卒年不詳),字時泉,又字熙文,隸鑲黃旗,滿洲。乾隆壬辰金榜進士,散館授編修。累官至內閣學士、副都統,屢充學差及讀卷大臣。著有《百一草》。《百一草》一卷,道光七年刻本,北圖、遼圖、中科院藏。其子永銘輯為《百一草》一卷,錄詩百六十餘首,道光七年永銘刻,中國國家圖書館、山西大學圖書館藏。前有英和序。又道光七年受業白鎔序,侄秀堃、婿鍾昌序。末有男永銘跋。蓋稿多遺失,此集僅嚐寸臠而已。
玉保,字德符,一字閬峰,滿洲。乾隆辛醜進士,散館授檢討。累官隸部左侍郎、南齋供奉。嘉慶三年卒。鐵保弟。所著《羅月軒詩鈔》不分卷,嘉慶十三年刻本,此集有翁方綱序。集中唯卷五以下臨盤山、獵木蘭,出山海關,詠寧遠溫泉、登醫巫閭、謁福陵,稍涉掌故。在潘陽官署作《五榆歌》,遊京西翠微山、黑龍潭、大覺寺、石景山,較可觀覽,餘多無可稱述。《蘿月軒存稿》八卷,凡詩六卷、賦二卷,嘉慶三年刻,遼圖、中科院藏。《蘿月軒詩鈔》僅二冊,稿本,民族文化宮圖書館藏。所著別有《石經堂詩集》,未見傳本。法式善《梧門詩話》稱其“其詩不求異於人而自與人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