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菌技術
【知識點】滅菌是指殺滅一切活的微生物。而消毒則是指殺滅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並不要求清除或殺滅所有微生物(如芽胞等)。滅菌和消毒都必須能殺滅所有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達到無菌術的要求。
【知識點】滅菌、消毒的方法
方法適用
高壓蒸氣法能耐高溫的物品,如金屬器械、玻璃、搪瓷、敷料、橡膠製品等煮沸法金屬器械、玻璃製品及橡膠類等物品。
藥液浸泡法銳利器械、內鏡和腹腔鏡等不適於熱力滅菌的器械甲醛蒸氣熏蒸法金屬器械、玻璃、搪瓷及各種導管。
【鏈接】如手術完畢,手套未破,需連續施行另一手術時,不需重新刷手,僅需浸泡在75%酒精中5分鍾,或接取3~5ml消毒劑塗抹雙手及前臂,即可穿手術衣,戴手套。若前一次手術為有菌手術,應重新刷手。
【知識點】不同手術區消毒範圍和原則
手術開始前,由洗好手的手術人員(一般是第一助手),用無菌卵圓鉗夾持已浸泡消毒液的小紗布或棉球,用力均勻地塗擦消毒手術區皮膚,消毒範圍至少要包括切口周圍15cm的區域。
如手術有延長切口的可能,則應事先相應擴大皮膚消毒範圍。
清潔刀口,由手術區中心部向四周塗擦;
對於感染傷口或肛門區手術,則應自手術區外周塗向感染傷口或會陰、肛門處。
已經接觸汙染部位的藥液紗布,不應再返擦清潔處。
【知識點】手術中的無菌原則
手術人員穿無菌手術衣和戴無菌手套之後,手不能接觸背部、腰部以下和肩部以上部位,這些區域屬於有菌地帶;同樣,也不要接觸手術台邊緣以下的布單。
不可在手術人員的背後傳遞手術器械及用品。墜落到無菌巾或手術台邊以外的器械物品,不準拾回再用。
手術中如手套破損或接觸到有菌地方,應更換無菌手套。如前臂或肘部觸碰有菌地方,應更換無菌手術衣或加套無菌袖套。如無菌巾、布單等物已被濕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透,其無菌隔離作用不再完整,應加蓋幹的無菌布單。
在手術過程中,同側手術人員如需調換位置,一人應先退後一步,背對背地轉身到達另一位置。
手術開始前要清點器械、敷料,手術結束時,檢查胸、腹等體腔,待核對器械、敷料數無誤後,才能關閉切口。
切口邊緣應以無菌大紗布墊或手術巾遮蓋,並用巾鉗或縫線固定,僅顯露手術切口。術前手術區粘貼無菌塑料薄膜可達到相同目的。
做皮膚切口以及縫合皮膚之前,需用70%酒精再塗擦消毒皮膚一次。
切開空腔髒器前,要先用紗布墊保護周圍組織,以防止或減少汙染。
參觀手術的人員不可太靠近手術人員或站得太高,也不可在室內隨意走動。
手術進行時不應開窗通風或用電扇,室內空調機風口也不能吹向手術台。
圍手術期處理
【知識點】圍手術期是圍繞手術的一個全過程,從病人決定接受手術治療開始,到手術治療直至基本康複,包含手術前、手術中及手術後的一段時間,具體是指從確定手術治療時起,直到與這次手術有關的治療基本結束為止,時間約在術前5~7天至術後7~12天。
【知識點】術前準備的目的:使病人和手術組人員以最佳狀態進入手術。
【知識點】圍手術期的一般準備
心理準備:醫患之間應建立良好的溝通,緩解患者心理畏懼,保證手術順利進行。
適應術後變化的鍛煉:如床上排便、正確的咳痰方法、停止吸煙。
輸血和補液:術前糾正水、酸堿、電解質平衡紊亂和貧血。做好交叉配血,備好血源。
預防感染:合理應用抗生素。熱量、蛋白質、維生素:可經口服或靜脈補充。
胃腸道準備:術前12小時禁食,4小時禁飲。胃腸道1~2天前進流質飲食,必要時進行胃腸減壓和洗胃。術前一日晚上行肥皂水灌腸,對結、直腸手術應行清潔灌腸或腸道灌洗,並手術前2~3天口服腸道製菌藥,減少術後感染機會。
其他:保證良好睡眠,術前留置胃管、尿管。
【鏈接】術前預防感染應用抗生素的適應證:涉及感染病灶或切口接近感染區域手術;腸道手術;操作時間長、創麵大手術;嚴重創傷,清創不徹底者;癌腫手術;涉及大血管手術;人造物手術;髒器移植術。
【知識點】圍手術期的特殊準備主要針對手術耐受力不良患者。
營養不良常伴有低蛋白血症、血容量減少,耐受失血、休克的能力降低,組織愈合能力差,易繼發感染,術前應盡可能糾正。
高血壓血壓過高者,麻醉和手術易誘發心腦血管意外和心衰,術前應選用適當的降壓藥物。
心髒病明確類型,對症準備,內科協同治療,心功能耐受相應手術狀態下安排手術。
呼吸功能障礙呼吸功能不全者,術前應做呼吸功能檢查及血氣分析,控製哮喘和感染,促進痰液排出,盡可能改善呼吸功能。
肝疾病常見為肝硬化和肝炎,術前應行肝功能檢查,肝功能不良者術前應行保肝治療,增加肝功能儲蓄。
腎疾病麻醉和手術可加重腎負擔,術前應行腎功能檢查,對受損者應盡可能改善腎功能,保證手術安全實施。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手術耐受力差,易發生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和感染,術前應控製血糖水平。一般用胰島素控製,並連續監測血糖水平,調整胰島素用量。大手術前血糖控製再輕度升高狀態(5.6~11.2mmol/L)為宜。
【知識點】術後臥位
全身麻醉而未清醒的患者,應平臥,頭轉向一側。
蛛網膜下腔麻醉患者,亦應平臥或頭低臥位12小時。
休克患者,應取下肢抬高20°,頭部和軀幹同時抬高5°左右的體位。
【知識點】術後活動和起床:術後患者,原則上應早期活動。早期活動可增加肺活量、減少肺部並發症、改善全身血液循環、促進切口愈合、減少因下肢靜脈淤血而發生血栓的優點,有利於腸道和膀胱功能恢複。術後2~3天,可試行離床活動。
【知識點】術後飲食和輸液小手術術後即可進食。大手術待2~4日後方可進食。胃腸道手術禁食24~48小時,第3~4天開始少量進流質飲食,增加到全量流質。第5~6日進半流質,第7~9日可恢複普通飲食。
【知識點】引流觀察及處理:引流管可置於切口、空腔髒器或者體腔內,以引流血液、膿液或體腔滲液。要經常檢查引流管有無堵塞或扭曲等情況,注意固定穩妥。乳膠片引流在術後1~2日拔除,煙卷式引流大都在72小時內拔除。
【知識點】切口分類
Ⅰ類切口(清潔切口)縫合無菌切口,如甲狀腺大部切除術。
Ⅱ類切口(可能汙染的切口)手術時可能帶有汙染的縫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術。
Ⅲ類切口(汙染切口)鄰近感染區或組織直接暴露與感染物的切口,如闌尾穿孔。
【知識點】切口愈合判斷
甲級愈合愈合良好,無不良反應。
乙級愈合愈合處有炎症反應。
丙級愈合切口化膿。
【知識點】術後不適的處理
疼痛:切口在24小時內最劇烈,2~3日後疼痛減輕,一般手術後,可口服鎮靜、止痛類藥物,大手術1~2日內可肌注呱替啶,必要時4~6小時可重複使用。
發熱:術後3~6日發熱,警惕感染。輸液管引起靜脈炎、敗血症、導尿管尿路感染、手術切口和肺部感染是常見的原因。發熱持續不退要注意腹腔內是否有殘餘膿腫。
惡心、嘔吐:多為麻醉後反應,不需特殊處理,若為其他原因引起,應查明原因,針對性處理。
腹脹:胃腸減壓,肛管排氣,高滲鹽水低壓灌腸。功能性腸麻痹用新斯的明。有時要再次手術。
呃逆:多為暫時性,可自行緩解,亦可采用壓迫眶上神經,短時吸入二氧化碳,胃腸減壓及針灸治療。若出現頑固性呃逆,警惕膈下感染。
尿瀦留
解除緊張,協助患者坐於床沿排尿。
熱敷,應用止痛藥,肌注氨甲酰膽堿。
導尿,凡導尿時尿量超過500ml者、骶前神經損傷、前列腺肥大都要留置導尿管。
【知識點】人體基本的能量儲備與需要:能量儲備包括糖原、蛋白質、脂肪。糖原儲備可能能量占一天正常需要量的一半,蛋白質均以功能組織形式儲存,不能作為能源來考慮。脂肪儲量是15kg,消耗與器官功能關係不大,是饑餓時最主要的內源性能源。
【鏈接】基礎能量消耗(BEE)按HarrisBenedict公式計算(單位kcal)
BEE(男)=66.5+13.7×體重(kg)+5.0×身高(cm)-6.8×年齡(歲)
BEE(女)=65.1+9.56×體重(kg)+1.85×身高(cm)-4.68×年齡(歲)
【知識點】創傷與感染的代謝變化與營養需求
神經-內分泌反應:外周刺激→下丘腦———神經-內分泌→交感神經係統興奮→胰島素分泌減少,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胰高血糖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及抗利尿激素分泌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