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梅毒的臨床表現
一期梅毒:硬下疳,常伴有局部淋巴結腫大,硬,不痛。
二期梅毒:全身皮膚黏膜出現梅毒疹。病灶處可查見梅毒螺旋體。血清學試驗幾乎100%陽性,發病期間全身淺表淋巴結腫大,針刺吸出液體可查見梅毒螺旋體。
三期梅毒(晚期梅毒):可侵犯機體多種組織、器官。
【知識點】梅毒的實驗室檢查
查找梅毒螺旋體:由一、二期梅毒患者的皮膚病灶、腫大淋巴結抽取標本作暗視野顯微鏡檢查。
血清學試驗測定:血清反應素(非特異性抗體)、血清中特異性抗體。
【知識點】梅毒的治療
早期梅毒及接觸者(一、二期梅毒及早期潛伏梅毒):苄星青黴素和水劑普魯卡因青黴素。對青黴素過敏者服四環素和紅黴素。
梅毒合並妊娠妊娠期:治療與非孕期同。青黴素過敏者選用紅黴素,孕婦忌用四環素。
生殖道沙眼衣原體感染
【知識點】生殖道沙眼衣原體感染特征:沙眼衣原體為較常見的性傳播疾病的感染病原體,感染率高,主要感染柱狀上皮和移行上皮。
【知識點】生殖道沙眼衣原體感染途徑
直接傳播:主要通過性生活傳播。
間接傳播:通過接觸被沙眼衣原體感染用品而間接感染。
母嬰傳播:患病母親可以通過陰道分泌物,將沙眼衣原體傳給嬰兒,引起嬰兒發病。
【知識點】生殖道沙眼衣原體感染臨床特征
陰道排液:膿性白帶、量多、色黃或血性。
外陰癢、下腹墜脹、腰痛、性交後陰道流血等。
婦科檢查時,宮頸肥大充血,其上附著黏液膿性分泌物。若有逆行感染可致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及盆腔炎等。
【知識點】生殖道沙眼衣原體感染的實驗室檢查
宮頸分泌物塗片證實為沙眼衣原體感染。
血清中可檢查出沙眼衣原體抗體IgG、IgM。
細胞培養法為診斷沙眼衣原體感染的可靠方法。
免疫熒光法和酶聯免疫吸附法。
PCR檢測技術:檢測衣原體DNA。
【知識點】生殖道沙眼衣原體感染的治療
藥物包括:紅黴素、四環素、強力黴素等。
同時檢查和治療配偶,治療期間應避免性交。
妊娠期發現感染,須積極治療,防止新生兒交叉感染。
醫護人員接觸患者後應嚴格洗手消毒。對廁所浴池、泳池等公共場所嚴密消毒,控製傳染。
生殖道病毒感染
【知識點】生殖器皰疹的病原學:由單純性皰疹病毒引起,其中Ⅰ型皰疹病毒主要引起皮膚、口腔黏膜、鼻黏膜的感染,約占生殖器皰疹感染10%,Ⅱ型皰疹病毒感染則以侵犯生殖器及腰以下皮膚感染為主,約占皰疹病毒感染的90%。
【知識點】生殖器皰疹的傳播途徑
直接傳播:直接接觸感染有皰疹病毒的人而發病。
間接感染:是接觸了被皰疹病毒汙染過的用品等。
母嬰感染。
【知識點】生殖器皰疹的臨床症狀與體征
全身症狀:患者有頭痛、肌痛、發熱、乏力等全身症狀。
多發性皮損:出現在大小陰唇、會陰、肛周、陰道口。
尿頻、尿急、排尿困難(病毒感染尿道)、肛門灼熱或裏急後重感症狀(病毒感染直腸)。
陰道大量排液:病毒感染陰道、宮頸引起的陰道炎、宮頸炎。
【知識點】生殖器皰疹的輔助檢查
HSV培養:取分泌物或皮損處滲液。
免疫熒光檢測:檢測HSV抗原。
分子生物學方法:用PCR和核酸分子雜交方法檢測HSV。
【知識點】生殖器皰疹的治療原則
抗病毒治療:更昔洛韋、阿昔洛韋或胞昔洛韋。
局部用藥:阿昔洛韋軟膏塗於局部。
【鏈接】生殖器皰疹可以有一個自愈的過程,對無臨床症狀的患者,無需過多的治療。
【鏈接】妊娠早期感染皰疹病毒,胎兒有感染的可能,但不是終止妊娠的絕對指征。妊娠末期感染皰疹病毒應行剖宮產,避免垂直傳播。
【知識點】巨細胞病毒感染的傳播途徑
性接觸:是成人的主要傳播途徑。
垂直傳播:是巨細胞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包括宮內感染、產道感染、出生後感染。
【知識點】巨細胞病毒感染的診斷:臨床表現無特異性,確診依據是病原學與血清學檢查。
【知識點】巨細胞病毒感染的實驗室檢查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孕婦血清巨細胞病毒抗體IgG、IgM。
孕婦宮頸脫落細胞或尿液塗片,檢測特異的貓頭鷹細胞。
尖銳濕疣
【知識點】尖銳濕疣的病因:尖銳濕疣由人乳頭狀瘤病毒引起,發生於男女生殖器部位。
【知識點】尖銳濕疣的傳播途徑:主要是性接觸傳染,傳染性極強,既可直接接觸傳染,也可間接接觸傳染及自身接觸傳染。
【鏈接】患病3個月時傳染性最強。
【知識點】尖銳濕疣的臨床表現
症狀:外陰瘙癢、灼熱、白帶增多等。
婦科檢查:見外陰、陰道口、肛門周圍等處有互相融合呈雞冠狀、菜花狀或散在小團塊狀的贅生物。
【知識點】尖銳濕疣的實驗室檢查
病理檢查:能確診。
PCR技術及DNA探針雜交檢測:檢測HPV類型。
【知識點】尖銳濕疣的治療
局部藥物治療:三氯醋酸、5%5-FU嘧啶膏、0.25%皰疹淨油膏,塗局部。
局部物理療法:激光氣化治療、冷凍治療、高頻電刀電灼、紅外線照射治療。
手術治療:適用於較大帶蒂的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