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運動的發育:可分為大運動和細運動兩大類。

【鏈接】運動功能發育一般規律是:由上而下,由近及遠,由不協調到協調,由粗到精細、準確、靈巧。

【鏈接】大運動發育口訣:二抬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周會走。

【知識點】語言的發育:必須具備正常的發音器官、聽覺和大腦語言中樞,與周圍人的交往促進了語言的發育。

【鏈接】語言的發育要經過發音、理解、表達三個階段。

兒童保健

【知識點】小兒計劃免疫種類:按照我國衛生部規定的計劃免疫,兒童必須完成卡介苗,脊髓灰質炎三型混合疫苗,百日咳、白喉、破傷風類毒素混合製劑(簡稱百白破三聯針,PDT),麻疹減毒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等五種疫苗的預防接種(簡稱“五苗防七病”)。1歲以內嬰兒必須完成計劃免疫的初種(基礎免疫);1歲以後兒童必須完成計劃免疫的複種(加強免疫)。

【知識點】計劃免疫接種程序表

接種起始月(年)齡疫苗名稱

出生時卡介苗,乙肝疫苗(第1次)

1個月乙肝疫苗(第2次)

2個月脊髓灰質炎三型混合疫苗(第1次)

3個月脊髓灰質炎三型混合疫苗(第2次),百白破混合製

劑(第1次)

4個月脊髓灰質炎三型混合疫苗(第3次),百白破混合製

劑(第2次)

5個月百白破混合製劑(第3次)

6個月乙肝疫苗(第3次)

8個月麻疹疫苗

1.5~2歲百白破混合製劑(複種)

4歲脊髓灰質炎三型混合疫苗(複種)

6~7歲麻疹疫苗(複種),白破二聯類毒素(複種)。

【鏈接】1998年衛生部規定不再複種卡介苗;應於6~7歲、12歲時進行複查,結核菌素試驗陰性時加種卡介苗。乙型腦炎疫苗不屬於國家計劃免疫的範疇。

營養和營養障礙疾病

【知識點】營養:是指人體獲得和利用食物維持生命活動的整個過程。食物中經過消化、吸收和代謝能夠維持生命活動的物質稱為營養素。

【知識點】能量:機體能量主要來源於糖類、脂類和蛋白質三大產能營養素,每克可供能量分別為:4kcal(16.74kJ)、9kcal(37.66kJ)和4kcal(16.74kJ)。

【知識點】營養物質和水的需要

【鏈接】其他膳食成分

膳食纖維:具有改善腸道功能和肝髒代謝的作用。嬰幼兒可從穀類、新鮮蔬菜、水果中獲得膳食纖維。

水:年齡越小相對需水量越大。嬰兒期平均水需要量為150ml/(kg·d),以後按每3歲減少25ml/(kg·d)推算,12歲以後及成人約為50ml/(kg·d)。

【知識點】母乳喂養:母乳是滿足嬰兒(尤其是6個月以下的嬰兒)生理和心理發育的最適宜的天然食物,對嬰兒的健康生長發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知識點】母乳喂養的優點

營養豐富,比例適當,易消化吸收。

母乳pH為3.6,對酸堿緩衝力小,對胃酸中和作用弱,有利於食物消化。

母乳含有增進嬰兒免疫力的物質。

乳量隨小兒生長而增加,溫度及泌乳速度也較合宜,幾乎為無菌食品,簡便又經濟。

母親自己喂哺,有利於促進母子感情,密切觀察小兒變化,隨時照顧護理。

產後哺乳可刺激子宮收縮,促使母親早日恢複;哺乳期推遲月經複潮,不易懷孕,有利於計劃生育;哺乳母親亦較少發生乳腺癌、卵巢癌等。

【知識點】建立良好的母乳喂養條件

一是孕母能分泌充足的乳汁;

二是哺乳時出現有效的射乳反射;

三是嬰兒有力的吸吮。

【鏈接】世界衛生組織(WHO)和我國衛生部製定的《嬰幼兒喂養策略》建議生後6個月內完全接受母乳喂養。

【知識點】母乳喂養時間

目前主張盡早開奶,按需哺乳。

產後15分鍾~2小時內開奶,既可促進母乳分泌又可防止新生兒低血糖發生,還可減輕生理性體重下降及新生兒生理性黃疸。

產後母嬰同室,不宜過早加喂牛奶或乳製品。

根據小兒睡眠規律可每2~3小時喂1次,逐漸延長到3~4小時1次,夜間逐漸停1次。每次哺乳15~20分鍾,根據吸吮能力及生活能力的不同,適當延長或縮短每次哺乳時間,以吃飽為準。

【知識點】母乳喂養方法:為了使乳房盡量排空,以刺激乳汁分泌,每次喂哺時應吸空一側乳房,再吸另一側,下次喂哺則從未吸空的一側開始,使每側乳房輪流吸空,否則多量乳汁存留在乳房內,抑製母乳分泌,使乳量逐漸減少。哺乳時應將乳頭和大部分乳暈送入嬰兒口中,使嬰兒口與乳房含接良好,吸吮才有效,並可預防乳頭皸裂。

【知識點】斷奶

自4~6個月起可添加一些輔助食品,以補充小兒營養所需,又為斷奶作準備。

在增加輔食同時逐漸減少哺乳次數,一般於12個月左右可完全斷奶,母乳量仍多者也可延至1.5~2歲。

但切忌驟然斷奶,以免因小兒不適應其他食品而引起攝食量突然減少,甚至發生營養不良。

【知識點】人工喂養:母親因各種原因不能喂哺小於6個月嬰兒時,完全采用配方奶或其他獸乳,如牛乳、羊乳、馬乳等喂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