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知識點】生長發育

是小兒機體各組織、器官形態的增長和功能成熟的動態過程。

【鏈接】生長指小兒身長、體重和各器官、係統的長大,是量的增加;發育指細胞、組織、器官的分化與功能成熟,是質的改變。兩者之間緊密相連,不易分開。

【鏈接】生長和發育是小兒不同於成人的基本特征。

體格生長常用指標

【知識點】體重:為身體各器官、組織和體液的總重量,是反映兒童體格發育與近期營養狀況的指標。

【鏈接】正常新生兒初生體重平均為3kg。出生後頭3個月每月增長700~800g,4~6個月每月增長500~600g;6個月後體重增長速度減慢,每月平均增長300~400g。一般在3個月時體重可達出生時的2倍(約6kg),1歲時達3倍(約9kg),2歲時達4倍(約12kg),2歲後到12歲前(青春期前)平均每年約增長2kg。

<6個月體重(kg)=出生體重+月齡×0.7

7~12個月體重(kg)=6+月齡×0.25

2~12歲體重(kg)=年齡(歲)×2+8

【知識點】身高(身長):是從頭頂到足底的全身長度。3歲以下仰臥位測量稱身長,3歲以後站立位測量稱身高。

【鏈接】足月新生兒出生時身長約50cm,男嬰略長於女嬰,城區嬰兒長於農村嬰兒。第1年身長約增長25cm,第二年約增長10cm。一般1歲時達75cm,2歲時達87cm,2歲後到12歲前(青春期前)平均每年增加6~7cm,青春期身高加速增長。

2~12歲:身高(cm)=年齡×7+75

【知識點】坐高:坐高是從頭頂至坐骨結節的長度,因下肢增長速度隨年齡增長而加快,坐高占身高的百分數則隨年齡而下降。

【鏈接】坐高的增長代表頭顱與脊柱的發育。

【知識點】指距:指距是兩上肢向左右平伸時兩中指尖的距離,反映上肢長骨的發育情況。

【鏈接】正常人指距略短於身高。如指距大於身高,可見於Marfan綜合征。

【知識點】頭圍:經眉弓上方、枕後結節繞頭一周的長度為頭圍,反映腦和顱骨的發育情況。

【鏈接】初生時頭圍約34cm,生後頭半年增長最快,長9~10cm,後半年增加3cm,故6個月時達44cm,1歲時達46cm,1歲後增長減慢,2歲時48cm,5歲時50cm,15歲時接近成人頭圍,長54~58cm。

【鏈接】頭圍的測量在2歲內小兒最有臨床意義。

【知識點】胸圍:沿乳頭下緣水平繞胸一周的長度為胸圍,反映胸廓、肺、肌肉和皮下脂肪的發育情況。

【鏈接】出生時胸圍比頭圍小1~2cm,約32cm;1周歲時與頭圍相等,約46cm;以後則超過頭圍(胸圍≈頭圍+年齡-1cm)。

【知識點】腹圍:平臍(小嬰兒以劍突與臍之間的中點)水平繞一周的長度為腹圍。

【鏈接】2歲前腹圍與胸圍約相等,2歲後腹圍小於胸圍。

【鏈接】因影響腹圍因素較多,一般體檢不測量,如有腹水需定時測量,動態觀察。

【知識點】上臂圍:沿肩峰與尺骨鷹嘴連線中點的水平繞上臂一周的長度為上臂圍,反映上臂肌肉、骨骼、皮下脂肪和皮膚的發育,可用測量左上臂圍來篩查1~5歲小兒的營養狀況。

【鏈接】評估標準:>13.5cm為營養良好,12.5~13.5cm為營養中等,<12.5cm為營養不良。

【知識點】頭顱骨發育

前囟出生時1.0~2.0cm,1~1歲半時閉合;

後囟出生時很小或已經閉合,多在生後6~8周時閉合;

骨縫出生時稍分離或重疊,生後3~4個月時閉合。

【知識點】脊柱發育

出生時脊柱無彎曲,僅輕微後凸;3個月小兒抬頭時出現頸椎前凸(第一個生理彎曲)6個月小兒能坐時出現胸椎後凸(第二個生理彎曲)1歲小兒站立行走時出現腰椎前凸(第三個生理彎曲),從而形成脊柱的自然彎曲;6~7歲脊柱的自然彎曲隨韌帶的發育而固定。

【知識點】長骨骨化中心發育

長骨的生長成熟與體格生長有密切的關係,長骨的生長主要由於幹骺端軟骨骨化,骨膜下成骨。

臨床上通過X線檢查長骨幹骺端骨化中心出現的數目及每個骨化中心的出現時間、大小形態和幹骺端融合時間,並與標準骨齡圖譜進行比較。

采用左手腕、掌、指骨正位X線片來了解和判斷小兒的骨骼發育年齡。

嬰兒早期可采用膝部X線片來了解其發育情況。

1~9歲骨齡簡易計算法:腕部骨化中心的數目約為小兒的年齡加1。

骨齡在臨床上有重要的診斷價值。甲狀腺功能減低症、生長激素缺乏症骨齡明顯落後;真性性早熟、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骨齡超前。

【知識點】牙齒發育:乳牙總數20個,恒牙32個(或28個,第三磨牙也有終生不出者)。

【知識點】出牙時間

乳牙多在生後4~10個月開始萌出,如12個月後尚未出牙者可視為異常(出牙延遲),2~2歲半出齊;2歲以內乳牙數約等於月齡減4~6。

恒牙6歲左右開始萌出(稱第一磨牙或六齡齒),7~8歲開始按乳牙出牙先後順序逐個以恒牙換代,12歲左右出第二磨牙,18歲以後出第三磨牙,20~30歲時出齊。

【鏈接】一般是下頜先於上頜、自前向後。

【知識點】出牙反應:是一個生理過程,一般無特殊反應。但有的也可出現暫時性流涎、睡眠不安及低熱等症狀。佝僂病、營養不良、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及先天愚型等患兒出牙延遲、牙釉質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