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神經損傷
【知識點】正中神經損傷表現
損傷部位在腕部或前臂肌支發出處遠端,手的橈半側出現感覺障礙。
拇指對掌、對指功能受限。
拇指、示指屈曲受阻,不能主動屈曲。
前臂旋前不能或受限。
大魚際肌群、前臂屈麵肌群明顯萎縮。呈“猿形手”畸形。
示指、中指末節感覺消失。
【知識點】尺神經損傷表現
第四和第五指的末節不能屈曲。
骨間肌癱瘓,手指內收外展功能喪失。
小魚際萎縮變平。
手的尺側、小指全部、環指尺側感覺均消失。
【知識點】橈神經損傷表現
伸腕無力,而“垂腕”。
拇外展及指伸展無力。
手背第一、二掌骨間感覺完全消失。
【知識點】坐骨神經損傷表現
踝關節與趾關節無自主活動,足下垂而呈“馬蹄內翻”畸形,踝關節可隨患肢移動呈搖擺樣運動。
小腿肌肉萎縮,跟腱反射消失,膝關節屈曲力弱,伸膝正常。
小腿皮膚除內側外感覺減退。
股二頭肌麻痹。
小腿或足底常伴有跳痛、麻痛或灼痛。
【知識點】脛神經損傷表現:小腿後側屈肌群及足底內在肌麻痹,出現足蹠屈、內收、內翻,足趾蹠屈、外展和內收障礙,小腿後側、足背外側、跟外側和足底感覺障礙。
【知識點】腓總神經損傷表現
垂足畸形。
跨越步態。
足和趾不能背伸,也不能外展外翻。
足背及小趾前外側感覺喪失。
運動係統慢性疾病
【知識點】肩關節周圍炎的臨床表現
活動時疼痛及功能受限。
女性多於男性,左側多於右側,多為中、老年患病。
三角肌有輕度萎縮,斜方肌痙攣,岡上肌腱、肱二頭肌長、短頭肌腱及三角肌前、後緣均可有明顯壓痛,肩關節以外展、外旋、後伸受限最明顯。
【知識點】肩關節周圍炎的治療:以功能鍛煉為主,痛點局限時,可局部注射醋酸強的鬆龍,疼痛持續、夜間難以入眠時,可短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並加以適量口服肌鬆弛劑。
【知識點】肱骨外上髁炎以肘關節外側痛為主要表現,檢查時,僅在肱骨外上髁、橈骨頭及二者之間有局限性、極敏銳的疼痛。皮膚無炎症,肘關節活動不受影響。伸肌腱牽拉試驗(Mills征):伸肘,握拳,屈腕,然後前臂旋前,此時肘外側出現疼痛為陽性。
【知識點】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療:限製腕關節的活動,壓痛點注射醋酸潑尼鬆龍和利多卡因的混合物可獲緩解。
【知識點】狹窄性腱鞘炎最常見的是手與腕部狹窄性腱鞘炎,在手指常發生屈肌腱鞘炎,即彈響指或扳機指;拇指為拇長屈肌腱鞘炎,即彈響拇;在腕部為拇長展肌和拇短伸肌腱鞘炎,即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或deQuervain病。
【知識點】狹窄性腱鞘炎的治療:局部製動和腱鞘內注射醋酸潑尼鬆龍常有很好療效;也可考慮行狹窄的腱鞘切除術。
【知識點】股骨頭壞死的病理過程:缺血期;血供重建期;愈合期;畸形殘存期。
【知識點】股骨頭壞死的治療原則:保持一個理想的解剖學和生物力學環境,預防血供重建期和愈合期中股骨頭的變形。
應使股骨頭全部包容在髖臼內。
避免髖臼外上緣對股骨頭的局限性壓應力。
減輕對股骨頭的壓力。
維持髖關節有良好的活動範圍。
【知識點】脛骨結節骨軟骨病的臨床表現
好發於12~14歲好動的男孩,多為單側。
常有近期劇烈運動史。
以脛骨結節處逐漸出現疼痛,腫塊為特點,疼痛與活動有明顯關係。
脛骨結節明顯隆起,皮膚無炎症。局部質硬、壓痛較重。作伸膝抗阻力動作時疼痛加劇。
X線顯示脛骨結節骨骺增大、致密或碎裂,周圍軟組織腫脹等。
【知識點】脛骨結節骨軟骨病的治療:減少膝關節劇烈活動症狀會有緩解,有明顯疼痛者,可輔以理療或膝關節短期製動,一般不需服用止痛藥物。
【知識點】頸椎病的分型和臨床表現
分型臨床表現
神經根型頸椎病短期內加重頸肩痛,並向上肢放射患側頸部肌痙攣,頭偏向患側,且肩部上聳上肢牽拉試驗(Earen試驗)陽性,壓頭試驗(Spurling試驗)陽性X線片顯示頸椎生理前凸消失,椎間隙變窄,椎體前、後緣骨質增生,鉤椎關節、關節突關節增生及椎間孔狹窄等退行性改變征象,CT或MRI可見椎間盤突出、椎管及神經根管狹窄及脊神經受壓情況。
脊椎型頸椎病頸痛不明顯,以四肢乏力,行走、持物不穩為最先出現的症狀,病情加重發生自下而上的上運動神經元性癱瘓,X線平片表現與神經根性相似脊髓造影、CT、MRI可顯示脊髓受壓情況。
【知識點】頸椎病非手術治療:頜枕帶牽引;頸托和圍領;推拿按摩;理療;自我保健療法;藥物治療。
【知識點】頸椎病手術治療:前路及前外側手術;後路手術。
【知識點】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臨床表現
腰痛:有時亦影響到臀部。
坐骨神經痛:即從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後方、小腿外側直到足部的放射痛。早期為痛覺過敏,病情較重者出現感覺遲鈍或麻木。
馬尾神經受壓:可出現大、小便障礙,鞍區感覺異常。
腰椎側突:具有輔助診斷價值。當髓核突出在神經根外側時,上身向健側彎曲,腰椎凸向患側可鬆弛受壓的神經根;當突出髓核在神經根內側時,上身向患側彎曲,腰椎凸向健側可緩解疼痛。如神經根與脫出的髓核已有粘連,則無論腰椎凸向何側均不能緩解疼痛。
腰部活動受限:以前屈受限最明顯。
壓痛及骶棘肌痙攣:病變間隙的棘突間有壓痛,其旁側1cm處壓之有沿坐骨神經的放射痛。
直腿抬高試驗及加強試驗陽性。
神經係統表現:感覺異常;肌力下降;反射異常。
【鏈接】患者仰臥,伸膝,被動抬高患肢。如抬高在60°以內即出現坐骨神經痛,稱為直腿抬高試驗陽性。
在直腿抬高試驗陽性時,緩慢降低患肢高度,待放射痛消失,這時再被動背屈患肢關節以牽拉坐骨神經,如又出現放射痛稱為加強試驗陽性。
【知識點】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診斷:根據病史、症狀、體征及X線平片上相應神經節段有椎間盤退行性表現者即可作出初步診斷。結合X線造影、CT、MRI等方法,能準確地作出病變間隙、突出方向、突出物大小、神經受壓情況及主要引起症狀部位的診斷。如僅有CT、MRI表現而無臨床表現,不應診斷本病。
【知識點】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鑒別診斷
與以腰痛為主要表現疾病的鑒別:
腰肌勞損和棘上、棘間韌帶損傷。
第3腰椎橫突綜合征:本症疼痛主要在腰部,少數可沿骶棘肌向下放射。檢查可見骶棘肌痙攣,第3腰椎橫突尖壓痛,無坐骨神經損害征象。
椎弓根狹部不連與脊椎滑脫症:腰骶部X線斜位片可證實椎弓根骨折,側位片可了解有無椎體向前滑脫及其程度。
腰椎結核或腫瘤:常規行X線攝片,必要時作核素顯像,可資鑒別。
與腰痛伴坐骨神經痛的疾病的鑒別:
神經根及馬尾腫瘤:通常此病發病較緩慢,呈進行性損害,無腰椎間盤突出症那樣因動作而誘發的病史。
椎管狹窄症:這種病臨床上以下腰痛、馬尾神經或腰神經根受壓,以及神經源性間歇性跛行為主要特點。兩者主要鑒別需用X線攝片、造影、CT、MRI來確立。
與以坐骨神經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鑒別:
梨狀肌綜合征:患者以臀部和下肢痛為主要表現,症狀出現或加重常與活動有關,休息即明顯緩解。體檢時可見臀肌萎縮,臀部深壓痛及直腿抬高試驗陽性,但神經的定位體征多不太明確。髖關節外展、外旋位抗阻力時(梨狀肌強直性收縮)可誘發症狀。
盆腔疾病:進行直腸、陰道檢查及骨盆平片、B超檢查可資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