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運動係統(二)(3 / 3)

【知識點】化膿性關節炎的診斷

全身與局部症狀和體征。

關節穿刺和關節液做細胞計數、分類,塗片革蘭染色找病原菌。

抽出物做細菌培養和藥物敏感試驗。

【鏈接】X線表現出現較遲,不能作為診斷依據。

【知識點】化膿性關節炎的治療

早期足量全身性聯合應用抗生素(革蘭陽性球菌抗生素+廣譜抗生素)。

關節腔內注射抗生素。

關節腔內灌洗。

關節切開引流。

持續性關節被動活動。

矯形手術:關節融合術或截骨術。

【鏈接】手術治療為防止感染複發,術前、術中和術後都須使用抗生素。

【知識點】慢性骨髓炎的診斷

病史和臨床表現。

經竇道排出過死骨者。

X線片證實有死骨(還可以了解死骨形狀、數量、大小和部位,以及附近包殼生長情況)。

【鏈接】因骨質濃白難以顯示死骨者可做CT檢查。

【知識點】脊柱結核的臨床表現:起病緩慢,有低熱、疲倦、盜汗、食欲不振與貧血。疼痛是最早出現的症狀,通常是輕微疼痛,休息後症狀減輕,勞累後則加重。

【知識點】頸椎結核的臨床表現:除有頸部疼痛外,還有上肢麻木等神經根受刺激的表現,咳嗽、噴嚏時會使疼痛與麻木加重。神經根受壓時則疼痛劇烈。

【知識點】胸椎結核的臨床表現:有背痛症狀,下胸椎病變的疼痛有時表現為腰骶部疼痛。

【知識點】腰椎結核的臨床表現:患者在站立與行走時,往往用雙手托住腰部,頭及軀幹向後傾,使重心後移,盡量減輕體重對病變椎體的壓力。拾物試驗陽性。

【知識點】脊柱結核的X線檢查:以骨質破壞和椎間隙狹窄為主。

中心型:

骨質破壞集中在椎體中央,在側位片上比較清楚。

很快出現椎體壓縮成楔狀,前窄後寬。

可以侵犯至椎間盤,累及鄰近椎體。

邊緣型:

骨質破壞集中在椎體的上緣或下緣,很快侵犯至椎間盤。

椎體終板的破壞和進行性椎間隙狹窄,並累及鄰近兩個椎體。

骨質破壞與楔形壓縮不及中心型明顯,故脊柱後突不重。

寒性膿腫:

頸椎側位片上表現為椎前軟組織影增寬,氣管前移。

胸椎正位片上可見椎前增寬軟組織影,可為球形、梭形或筒狀,般不對稱。

在腰椎正位片可見一側腰大肌陰影模糊,或腰大肌陰影增寬,飽和或局限性隆起。

慢性病例可見多量鈣化陰影。

【知識點】脊柱結核的CT檢查:可以清晰地顯示病灶部位,有無空洞和死骨形成。即使是小型的椎旁膿腫,在CT檢查時也可發現。CT檢查對腰大肌膿腫有獨特的價值。

【知識點】脊柱結核的MRI檢查:具有早期診斷價值,在炎性浸潤階段即可顯示異常信號,但主要用於觀察脊髓有無受壓和變性。

【知識點】脊柱結核的治療原則

全身治療:支持療法+抗結核藥物療法(常用的藥物有異煙肼、鏈黴素、對氨基水楊酸鈉、乙胺丁醇和阿米卡星)。

局部治療:石膏背心(胸椎及上腰椎結核)以及石膏腰圍(下腰椎結核)局部固定,固定期為3個月。

手術:切開排膿,病灶切除術,矯形手術。

【知識點】髖關節結核的臨床表現

起病緩慢,有結核感染的全身症狀,多為單發性。

早期症狀為疼痛。初期時疼痛不劇烈,休息後會好轉。在小兒則表現為夜啼。

隨著疼痛的加劇,出現跛行。

後期在腹股溝內側與臀部出現寒性膿腫。

破潰後成為慢性竇道。

股骨頭破壞明顯時會形成病理性脫位(通常為後脫位)。

愈合後會遺留各種畸形,以髖關節屈曲內收內旋畸形、髖關節強直與下肢不等長最為常見。

【鏈接】有助於診斷的檢查試驗:“4”字試驗、髖關節過伸試驗、髖屈曲畸形試驗(Thomas試驗)陽性。

【知識點】髖關節結核的X線檢查

兩髖關節同時攝片比較。

早期病變有局限性骨質疏鬆及腫脹的關節囊。

進行性關節間隙變窄與邊緣性骨破壞病灶。

空洞和死骨形成;嚴重者股骨頭部幾乎消失。

後期有病理性後脫位。

經治療後骨輪廓邊緣轉為清晰時提示病變趨於靜止。

【知識點】髖關節結核的CT和MRI檢查:可獲得早期診斷。能清楚顯示髖關節內積液多少,能揭示普通X線片不能顯示的微小骨破壞病灶。MRI還能顯示骨內的炎性浸潤。

【知識點】髖關節結核的治療原則

抗結核藥物治療一般持續2年。

有屈曲畸形者應做皮膚牽引。

畸形矯正後上髖部人形石膏3個月。

髖關節功能鍛煉。

【鏈接】病情更重者可視關節受侵程度給予關節腔內注射抗結核藥物、局限性滑膜切除術、髖關節融合術、全髖關節置換術或轉子下矯形截骨術。

骨腫瘤

【知識點】良性骨腫瘤的特點

局部無痛與腫塊生長緩慢是良性骨腫瘤的重要特征。

局部腫塊常為良性骨腫瘤最早出現的體征,表麵光滑而無壓痛,可為單發,也可為多發。

X線表現為腫瘤邊緣清楚、規整,一般不侵及軟組織;某些良性骨腫瘤或腫瘤樣病變則可呈囊性膨脹性骨質破壞,骨膜反應少見。

【知識點】骨軟骨瘤的臨床特點:骨性包塊;疼痛(波及滑囊引起炎症);體檢發現腫塊較X線片顯示的大。

【知識點】骨軟骨瘤的X線表現:在幹骺端可見骨性突起,其皮質和鬆質骨與正常骨相連。其突起可帶蒂,也可無蒂。軟骨帽可呈不規則鈣化。

【知識點】瘤樣病損的分類

孤立性骨囊腫。

動脈瘤性骨囊腫。

組織細胞增生症;嗜酸性肉芽腫、HandScühllerChristian病、LettererSiwe病。

纖維異樣增殖症(單骨、多骨)。

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性“棕色瘤”。

【知識點】骨巨細胞瘤的臨床表現:主要的症狀為疼痛和腫脹,與病情的發展相關。局部包塊壓之有乒乓球樣感覺,病變的關節活動受限。

【知識點】骨巨細胞瘤的X線表現:主要表現為骨端偏心位溶骨性破壞而無骨膜反應,病灶骨皮質膨脹變薄,呈肥皂泡樣改變。

【知識點】惡性腫瘤的特點

疼痛是生長迅速的惡性骨腫瘤的最顯著的症狀。疼痛是由輕逐漸加劇,夜間痛比較明顯。

局部腫塊增大迅速、局部皮溫增高、表淺靜脈怒張常是惡性骨腫瘤的重要體征。

腫瘤附近的關節活動受限及病理性骨折是惡性骨腫瘤的常見並發症。

血生化檢查常出現血清堿性磷酸酶及乳酸脫氫酶升高。

X線表現腫瘤骨破壞區邊界毛糙不清,皮質不完整,常見骨膜反應。

常可形成轉移瘤病灶。

【知識點】骨肉瘤的臨床表現

局部疼痛,多為持續性,逐漸加劇,夜間尤重,並伴有全身惡病質。

附近關節功能活動受限。

腫瘤表麵皮溫增高,靜脈怒張,紅外線照射時更明顯。

溶骨性骨肉瘤因侵蝕皮質骨麵而導致病理性骨折。

核素骨顯像可以確定腫瘤的大小及發現其他骨肉瘤灶。

【知識點】骨肉瘤的X線表現:可有不同形態,主要表現有成骨性的骨硬化灶或溶骨性的破壞,骨膜反應可見Codman三角或呈“日光射線”現象。

【知識點】骨肉瘤的治療方法

G2T1~2M0:采取綜合治療。術前大劑量化療,然後根據腫瘤浸潤範圍作根治性切除瘤段、滅活再植活置入假體的保肢手術或截肢術,術後繼續大劑量化療。

GTM:除上述治療外,還可行手術切除轉移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