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步踏實:郭台銘不但把目光探向遠方,更注視腳下,不但有夢想,而且更有辦法把夢想變成現實。他創造奇跡,不是靠技巧和機遇,而是靠效率和實力。富士康在每一個市場,都不是搶先第一家推出新產品賺取高額利潤的公司,卻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全球第一的出貨量。手機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1999年,手機已經成為每一家資訊大廠爭相投資的當紅產品,郭台銘卻說:“手機的製造成本隻要還在200美元以上,我就不會碰。”而當手機開始成為便宜的大眾產品時,富士康一舉搶下諾基亞和摩托羅拉兩大巨頭的代工訂單,把富士康的優勢發揮到極致。
三道考題
做大做強,郭台銘已經給中國企業提供了一個樣板。富士康不能說是登峰造極,但它的成功是公認的。人們學習富士康成功經驗的同時,接下來還將關注郭台銘如何應對三個挑戰,為企業界解答三道難題。實際上,郭台銘正試圖解答這三道難題。
第一道題:企業的傳承
郭台銘在多年前就曾說,58歲就退休,又說富士康年營收過兆元新台幣,即2500億人民幣就算完成使命,退休就放心了。2008年,郭台銘就到58歲的年齡了,並且“營收過兆”在2005年就已經實現。郭台銘是不是果真就如他所說,放下富士康退休,還是隻是說說而已?如果退休,他將怎樣安排富士康,交給誰,他以什麼樣的方式繼續操控公司,還是全部放手?沒有郭台銘的富士康又是一個什麼樣子?這些都是人們關心的問題。
關於接班人問題,郭台銘也遇到了難題:他最看好的弟弟郭台強身體有病,支撐富士康難度較大,而他的兒子已經明確表示對他的事業不感興趣,決心投身影視事業。
因此,有朋友勸他說:“我不讚同郭董事長一再強調希望在58歲退休:雖然說產業變動太大、太快,更需要年輕的拚闖體力,但是人類計算年齡的方式是錯誤的。《真實年齡》這本書說,隻要保持良好的生理與心理狀態,人類可以比實際年齡年輕26歲。”
郭台銘曾在股東大會上安撫股東說:“哪一家公司沒有接班人問題?所以,每個人都有的問題,就不是問題。”
郭台銘說,富士康今天沒有接班的問題,隻有經驗傳承的問題。“我相信台塑也好,我們也好,我們的責任就是盡量把經驗的傳承做得很好。”
“富士康現在已經把經驗係統化、製度化,所以我確保在接棒後的3~5年,經驗會繼續傳承。當我在經驗傳承的過程中,不能讓底下的人不敢犯錯。最近有很多事業群主管來問我問題,我就跟他們講,你這樣做會有什麼優點什麼缺點,但是,決定要靠你自己做,我支持你的決定,我是這樣在教他們做事情。但當我認為這件事情動搖根本,我就會出來幹涉,大部分的事情不動搖根本,我盡量讓他們犯錯。
“去年被富士康買下來的奇美通訊創辦人池育陽就說,以前在奇美時,許文龍非常注重授權,但池育陽跟我說,我是分權,不是授權,因為我根本看都不去看他,這是因為他們的職業經理人都做得很好。
“現在我在富士康隻做重大決策。我鼓勵學習、容許犯錯,隻有越年輕的時候學習,越年輕的時候犯錯,他的錯才是小錯,他的錯才有機會更正,如果年紀越大了,再犯錯,他已經沒有時間了。所以富士康的接班問題,大家不要把它從負麵來看,要從正麵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