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富士康在山西太原舉行慈善晚會,同樣捐款3100萬元人民幣。
其中向浮山縣仁彰村小學捐贈100萬元人民幣,向晉城市政府捐贈1000萬元人民幣,向太原市慈善總會捐贈1000萬元人民幣,向山西省殘聯捐贈1000萬元人民幣。
據統計,從1988年富士康在大陸設廠開始,共向中國大陸捐款慈善事業7億元人民幣,其中郭台銘個人捐款超過2.5億元人民幣。
在郭台銘的倡導下,台灣較大的企業集團都至少設立了三四個基金會,如富邦集團就有3個基金會,每年投入10億元新台幣左右的基金,其中在台北市推行的“自立計劃”,主要是幫助低收入者尋找工作機會。基金會保證,隻要一年內低收入者可以將一定數額的收入存入銀行,基金會就獎勵同等金額,一直到他們不再是低收入者為止。
回饋社會,是郭台銘倡導的富士康感恩文化的重要內容。他經常講,為人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感謝父母,感謝社會,感謝朋友。
富士康在山西太原、晉城和山東煙台等地投資建設大型基地,就是抱著一種感恩之心。因為他的父親是山西晉城人,而他的母親是山東煙台人。除了深圳和昆山的基地,煙台和太原基地的規模緊隨其後。而郭台銘對山西的捐款也是最多的,超過了2.5億元人民幣。
鐵漢柔情
在商場上,郭台銘是一個霸氣硬漢,但卻也時時顯露出綿綿柔情。一年中經曆喪妻、小弟郭台成罹患癌症等打擊,在股東會上,郭台銘除了慷慨激昂地講述事業宏願,也有了會談起感情。
例如,郭台銘回憶起在3月11日晚,妻子逝世周年的前一晚,他想到墓園為妻子獻花,但因為土地糾紛,墓園被砌了一道牆阻隔出入,最後郭台銘帶著手電筒,與兒子和女兒翻牆進入墓園祭拜,“我就是要去送這花。”郭台銘掏出手帕哽咽地說。小弟郭台成的病情,也讓這位企業強人難得離開了工作崗位。“我現在有1/3的時間都在忙我弟弟的事情。”他透露,“因為我弟弟的事情,有幾個購並案子擺在我桌上,我還在思考,不過我們下半年一定會有動作,所以將來我們成長,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並購。”
也不是所有事情的陰影,都灰蒙蒙地籠罩著郭台銘,例如他最近當了爺爺,這件樂事甚至讓郭台銘在企業經營上也有所體悟。在股東會上,郭台銘開宗明義地表示當前“科技的鴻海”,未來將朝“多元產業整合發展的鴻海”前進,他強調各事業單位“均衡地成長”的重要。“我們不會隻有單一的產品線,或是隻依賴單一客戶,像這種公司長期的成長都有危機。”郭台銘說,就跟小孩子的成長一樣,“你看那個小手很可愛,雖然他小,但他成長是一起的成長,不會今天隻有手的成長,明天隻有頭的成長”。
在商界,郭台銘與妻子林淑如有一段愛情佳話。
年輕時,郭台銘家境清貧,畢業於“中國海專”,林淑如則家境富裕,父親經營喉糖工廠,她自己則畢業於台北醫學院藥學係。兩人在三重紐約化學製藥廠相識,擔任他們結婚介紹人的退休廠長陸先生說:“有一年暑假,郭台銘的爸爸要他來我這裏實習,幫忙寫賬、送文件,林淑如白天在品保部當化驗員,晚上上課。台銘字寫得很漂亮,人也勤快,當時我還納悶他怎麼老去品保部,原來是要追淑如。後來台銘常陪淑如回台北上課,暑假結束後,還常看到他送淑如上班。”
由於兩人出身、學曆都差一截,林家一度反對他們交往,但當時同事都撮合他們,經過一番努力,有情人終成眷屬。郭台銘創業時,嶽父曾經借給郭台銘70萬元新台幣渡過難關,而林淑如更是咬緊牙關,即使沒錢買奶粉,就算給兒子喝米湯,也不願對郭台銘說,以免給他增添煩惱。
公司老員工說:“老大是老虎,夫人是小白兔,大家聊天時她要是插嘴,隻要老大一個眼色,她立刻靜默。”林淑如可謂給足了郭台銘麵子,但更重要的,她是十足的賢內助。有一次,有個記者因采訪稿不合郭台銘的意而被臭罵了一頓,幾天後,他在公開場合碰到林淑如,林淑如貼心地對他說:“我先生脾氣不好,不好意思。”就這樣,林淑如常常在郭台銘罵過人後私下安撫。其實,這個傳統在郭台銘創業初期已形成,當時在公司裏,夫妻兩人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紅臉,每當郭台銘與同仁發生衝突或責罵下屬時,林淑如就扮演救火員,一方麵安慰同事,一方麵安撫郭台銘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