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成功者都經曆過不為人知的艱辛。當被問及創業過程中最大的感觸時,郭台銘感言,今天的成功大多是靠運氣,但同時走逆境絕不氣餒也是如今能夠叱風雲的關鍵原因之一。
郭台銘說,今天所有的成績都是自己盡力去完成的,但每次做完事情等待結果時,他都會禱告上蒼:“老天啊,我已經盡力了,現在就看你了。”他深知,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工作就是重複。每個人所麵臨的挑戰雖不一樣,但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當遇到困難時,要如何對待困難。“我會告訴自己:要有自信,打敗你的沒有別人隻有你自己。”他還常常告誡自己:“人啊,當他自以為成功的時候,就是所謂達到巔峰的時候,那第二天早上醒來,下一步必定是下坡。”
順境人人有,隻有快慢之分、人的區別在於逆境。郭台銘坦言自己是經曆了很多失敗才累積出的經驗。麵對如今創業的年輕人,他無法教授其如何避免失敗,但卻可以給大家一個信心:“當你失敗的時候絕不要氣餒,絕不要倒下,因為失敗的經驗是你下一步成功必須具備的智慧。所有的創業家一定要學著麵對失敗,不要倒下,因為那是對自己最好的曆練機會。”
2003年,富士康在龍華舉行運動會,其中有一項用圈圈套獎品的遊戲。郭台銘率領著一群幹部走過,突然停下來,開始玩起套圈圈遊戲。一開始,郭台銘用了十個圈圈都沒有套到,因為獎品——瓷器表麵很滑、於是,他又買了十個圈圈,還是沒套上。最後用三十個圈圈,才套上獎品。
郭台銘說,隻有具備勇往向前的決心,才能完成目標,“你們這些主管,也要有套圈圈的精神!”他強調主管們也要有親自下去打仗的決心,站在第一線和員工並肩作戰。“有困難才有機會,有挑戰才有創新。”
好學總裁
打開每一期《鴻橋》,第一篇基本上都是郭台銘的講話。質量、技術、管理、人才、市場,等等,郭台銘的講話涉及內容廣泛,而且生動深刻,有理論、有實際、有細節,還非常幽默。
從創業開始的職工培訓,郭台銘都是老師,直到現在,差不多每一年的新幹班開學,大學生入廠第一堂課,郭台銘都會去講話。
《鴻橋》曾發表過一篇《聽總裁講課》的文章,實際上那不是一次正式的講課,而一次非常隨便的質量討論會,郭台銘正好路過,對大家的話題很感興趣,就講起了自己的觀點,一邊講,一邊在黑板上畫。讓員工們驚奇的是,郭台銘沒有講什麼大道理,而是講非常具體、專業的技術細節。富士康這麼多產品,對每一個產品的技術細節都這麼了解,即使是技術工程師也難以做到。
每次坐飛機,郭台銘除了在座位上稍微閉閉眼,大多數時間是在讀書看資料,坐飛機的時間成了他讀書學習的時間。郭台銘坐飛機的時間很多,積累起來,學習的時間就不少。
郭台銘的學曆是中專畢業,後來日積月累,學會了英語和日語。
1997年,郭台銘對公司幹部演講《21世紀領導幹部的基本素質》,第一條:要具備專業知識和宏觀知識。“對一般的工程技術人員來講,我們隻要求他對專業知識的了解和精通,但對領導幹部來講,僅有專業知識還遠遠不夠,還必須具備宏觀常識,包括對各種學科的了解和對技術潮流的掌握以及對市場脈博的把握,絕不能出現搞連接器的不懂機殼,搞生產的可以不懂品管等等情況,這種幹部都是有缺陷的。現代的技術發展特別是資訊技術的發展可以說是日新月異,比如說,當我們對微處理器386、486或奔騰Pro剛剛有所了解的時候,我們又得去認識奔騰Pro MMX。即使是電腦周邊設備的設計與製造,也有很快的升級換代,更不用說軟件的開發與應用了。因此,我們必須緊跟技術演進的腳步,才能立於不敗。”
郭台銘認為,掌握潮流,充實知識,就要求領導幹部有自我學習的習慣和自我實踐的興趣。許多幹部,由於擔任著經營管理的任務,往往不易安排學習的時間,這是實情。但這不能成為借口。時間是可以擠出來的,就看你是否想辦法。而且必須擠出時間學習,這是客觀的要求,因為不學習,就不能掌握未來。“當然,光靠自我的學習,讀讀報紙、看看電視還不夠,訓練機構或相關功能單位,積極舉辦一些訓練班,聘請有關人士進行講習或發表情報,這樣我們才有可能把握產品、技術和市場,從而贏得先機。”
回饋社會
2007年3月10日,富士康在深圳龍華舉行的以“慈善·迎春·幸福”為主題的大型文藝晚會上,郭台銘現場捐資3000萬元人民幣投入慈善事業。
其中1000萬元為全國百萬名兒童在其就讀小學6年間送上3億冊電子語音圖書,用富士康慈善之心點燃百萬智慧之燈、400萬元用於救助河南商丘、湖北襄樊、山東菏澤、湖南懷化等4座城市的重病特困員工家庭、600萬元用於啟動“托起明天的太陽工程”,資助全國10所高校品學兼優及家庭困難的大學生、100萬元分別用於貴州三都水族自治縣三所富士康希望小學和河源紫金縣希望小學的建設、200萬元新建貴州希望小學、100萬元資助深圳“陽光媽媽”工程、100萬元捐贈給深圳福利中心、此外,還為唇齶裂患者免費治療的“微笑工程”和地貧兒的“燃料卡”行動分別捐款200萬元和3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