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洋洋大觀的《詩經》(7)(1 / 3)

《周南·麟之趾》是一首賀人生子歌。中國古代以麟、鳳、龜、龍為“四靈”。四靈中的麒麟一向被認為是祥瑞的征兆,“麟趾呈祥”是人們常用來表示祝願的話。在民間,“麒麟送子”的觀念深入人心。徐華龍《國風民俗研究》中說:“筆者至今到鄉間采風,依然還能見到舊日農村結婚的土布被麵上,還染印著‘麒麟送子’的圖案,顯然帶有求子之意。”這種舊風俗在先秦崇拜生育女神的時代諒已有之,所以人們唱這首詩來預祝公侯子孫繁盛,品德高尚:

【原文】【今譯】

麟之趾,麒麟有腳從不踢人,

振振公子,振奮有為的公子,

於嗟麟兮!就像那仁厚的麒麟啊!

麟之定,麒麟有額從不頂人,

振振公姓,振奮有為的公孫,

於嗟麟兮!就是那仁愛的麒麟啊!

麟之角,麒麟有角從不觸人,

振振公族,振奮有為的公族,

於嗟麟兮!就同那仁獸麒麟啊!

《周南·螽斯》也是一首賀人生子的詩:

【原文】【今譯】

螽斯羽,小蝗蟲,張翅膀,

詵詵兮,密密麻麻數不完。

宜爾子孫,祝你的子孫啊,

振振兮。個個能幹又善良。

螽斯羽,小蝗蟲,搧翅膀,

薨薨兮,飛來飛去聲音響。

宜爾子孫。祝你的子孫啊,

繩繩兮。處事謹慎又賢良。

螽斯羽,小蝗蟲,抖翅膀,

揖揖兮。來來往往聚成團。

宜爾子孫,祝你的子孫啊,

蟄蟄兮。沉著穩重成棟梁。

螽斯是一種繁殖力很強的昆蟲,人們希望人類也具有它那種生殖能力,多生子女,代代繁衍,而且個個賢良。

婚禮之後,新婚夫婦很快就要進入另一種社會角色,那就是為父為母。《小雅·斯幹》反映了當時人們“壽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莊子·天地篇》)的生育觀念:

【原文】【今譯】

乃生男子,生個男孩子,

載寢之床,讓他睡在床,

載衣之裳,為他穿上新衣裳,

載弄之璋,玉片給他玩,

其泣喤喤,他的哭聲響,

朱芾斯皇,紅色蔽膝好漂亮,

室家君王。將來定能當君王。

乃生女子,生個小姑娘,

載寢之地,讓她睡地上,

載衣之裼,為她包上嬰兒被,

載弄之瓦。給她玩紡磚。

無非無儀,教她聽話講禮儀,

唯酒食是議,學習烹調辦酒饌,

無父母貽罹。別給父母添麻煩。

小孩子一落地,隻因為性別不同,就被注定了貴賤、尊卑的等級。他們的寢處、玩具、衣裳,也被蓋上了鮮明的等級烙印!

《詩經》中反映的先秦時代的禮俗十分豐富,除了婚姻、生育禮俗,還有生產民俗、交通、服飾、經濟等等風俗。這些詩是那個時代民俗的活標本、是那個時代人們思想、意識、情感的載體,了解這些古風俗,無疑是很有意義的。

祭祀禮俗

祭祀是原始社會一定曆史階段的必然產物,它的產生源於低下的生產力水平,以及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蒙昧無知,對強大的自然力的畏懼和無能為力。我國曆史上出現過各種形式的祭祀活動,但是,由於缺乏文字的記載,殷商以前的祭祀情形已不得而知,到了殷商以後,部分祭祀活動的形式、內容才得到記載。據有關曆史學家的研究,古代祭祀表現了對大自然的崇拜,以及對植物、鬼魂、祖先、靈物圖騰的崇拜。那時祭祀之風十分盛行,特別是各國的君主,築壇招巫,歌舞娛神,甚至到了亡國滅種而不顧的狂熱程度。《全後漢文》十三《桓子新論》記載說,從前楚靈王驕傲自大,信奉鬼神。吳國軍隊進攻的時候,楚國人前來告急,靈王還鼓舞自若,漫不經心地回答說:“我正在祭祀上帝,請求他的保佑。”但是上帝沒有顯靈,倒是吳兵很快攻陷了城池,把他的太子和後妃都俘獲了。這一個曆史故事既表明這些國君的愚昧無知、執迷不悟,又告訴我們祭祀的儀式,並非隻意味著人在自然力麵前的屈服,還意味著人的功利性的索求,媚神正是有求於神。《國語·魯語》上有一段話說得非常明白:加之以社稷山川之神,皆有烈功於民者也;及前哲令德之人,所以為明質也;及天之三辰,民所以瞻仰也;及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及九州島各山川澤,所以出財用也。非是,不在祀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