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謂伯魚曰:“女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牆麵而立也與。”
孔子為什麼一再強調學《詩》呢?《禮記·經解》曾引用孔子的話說,通過學《詩》,可以使人“溫柔敦厚”,還可以“邇之事父,遠之事君”,也就是說,人們能夠從《詩》中學習到事奉君主和長輩的道理。“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孔子認為,《詩經》中的大部分作品,是符合當時社會的道德準則的。比如《衛風·淇奧》這首詩:
【原文】【今譯】
瞻彼淇奧,看那淇水拐彎處,
綠竹猗猗。新竹油油像畫作。
有匪君子,君子品德令人敬仰,
如切如磋,好像象牙經過打磨,
如琢如磨,好像美玉經過雕琢。
瑟兮兮!他風度翩翩光明磊落,
赫兮晅兮!他威武英俊心胸開闊。
有匪君子,君子的品德多麼高尚,
終不可諼兮!始終不能將他遺忘!
瞻彼淇奧,看那淇水拐彎處,
綠竹青青。新竹迎風綠菁菁。
有匪君子,君子儀表令人欽敬,
充耳琇瑩,玲瓏美玉鑲在耳環,
會弁如星。帽縫珍珠亮晶晶。
瑟兮兮!他風度翩翩磊落光明,
赫兮晅兮!他威武英俊開闊胸襟。
有匪君子,君子的品德多麼高尚,
終不可諼兮!始終不能將他遺忘!
瞻彼淇奧,看那淇水拐彎處,
綠竹如簀。綠竹枝挺葉茂密。
有匪君子,君子眉宇有神氣,
如金如錫,鍛煉純粹如金錫,
如圭如璧,品質溫潤似圭璧。
寬兮綽兮!君子心胸寬又廣啊,
猗重較兮!坦坦蕩蕩把車倚。
善戲謔兮,說說笑笑逗人樂啊,
不為虐兮!和睦相處有禮儀!
《毛詩序》說:“《淇奧》,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聽其規諫,以禮自防。故能入相於周,美而作是詩也。”我們在下文的《獻詩陳誌》一節中將提到衛武公是一個從諫如流的君主。衛武公姓姬名和,約生於周厲王即位前一年(公元前八五八),卒於周平王十三年(公元前七五八),享年約一百歲,死後諡曰“武”。他在九十五歲的高齡,還告誡他的臣下不要舍棄他,要朝夕對他的過錯進行勸諫。就是這位衛武公,在公元前七七一年犬戎作亂、殺死幽王、周朝瀕臨毀滅的關鍵時刻,輔佐周王室,避免了更大的災難,護送太子宜臼東遷洛邑,開創了平王東興的局麵。衛武公因功晉升為公爵,被任命為卿相。他從衛國入相於周時已年屆九十。衛國卿大夫為他舉行了一場隆重的歡送儀式,這首詩就是衛國的一個大臣作了獻給他的。他一生經曆了暴虐無道的厲王、幽王,也經曆了中興之世的周召、宣王,以及西周滅亡、平王東遷,可謂飽經風霜,見多識廣。他修明政治,使百姓和集,自強不息,禮賢下士,而且武功顯赫,彪炳史冊。對於這樣的國君,朝野有口皆碑,臣民衷心愛戴。《淇奧》描寫了武公的美好品德,到處傳唱,武公成了貴族階層以及百姓的光輝榜樣。
詩的第一章以茂盛優美的青青綠竹來暗示並象征衛武公的高尚品德,又以工匠治骨、角、玉、石的過程,來比喻武公的銳意進取,黽勉不懈,使個人的品德日臻完美之境。第二、三章反複讚頌衛武公質美德盛,堪當國之大任,他文采風流、心胸坦蕩、舉止大方,他的光輝形象銘刻人們心中,成就萬世楷模!
這首詩環境描寫和主題思想融合一片,背景美和人物美水乳交合:淇水之濱,綠竹幽幽,始生稚嫩,終則蓊鬱;君子品德,日夜精進,猶如修竹,直幹雲霄。其次,恰當地運用了比喻手法: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金如錫,如圭如璧,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了武公好學不已,輝光日新的品格。用這樣內容和藝術上都堪稱上乘的作品進行教化,大概可以收到章潢所說“凡人之聽其言者,不覺其入之深而感化育於其中也”的效果吧。這就是孔子提倡學《詩》的原因。
《詩經》培養人的美好品德、避免鄙陋的作品的確俯拾皆是。如《小雅·鹿鳴》是周王宴請群臣賓客時,在宴會上唱的樂歌。《禮記·樂記》說:“禮節民心,樂和民聲,禮義立,則貴賤等矣;樂文同;則上下和矣。”禮樂互相作用,既用來明確君臣之禮,也用來激發群臣忠貞、忠愛之心,以期達到君臣一體,和衷共濟的目的。所以,它也是一首“以風化下”的詩。關於這一點,《毛詩序》說得很明白:“《鹿鳴》,宴群臣賓客也。既飲食之,又實幣帛筐篚以將其厚意,然後忠臣嘉賓得盡其心也。”我們先來讀讀這首詩:
【原文】【今譯】
呦呦鹿鳴,小鹿呦呦歡叫,
食野之蘋。吃著那野田青蘋。
我有嘉賓,賢能的賓客滿座,
鼓瑟吹笙。快將那瑟笙奏鳴。
吹笙鼓簧,吹笙啊搖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