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詩》的“六義”(2)(2 / 3)

【原文】【今譯】

殷商之旅,殷商軍隊雲集,

其會如林。戰旗交舉如林。

矢於牧野,武王誓師牧野,

維予侯興。發動大軍討敵。

上帝臨女,上帝監視你們,

無貳爾心。努力作戰,不要三心二意。

牧野洋洋,牧野之地廣大無邊,

檀車煌煌,檀木戰車金碧耀眼,

駟彭彭。四匹戰馬雄壯威風。

維師尚父,最勇猛的是太師尚父,

時維鷹揚。督率大軍,像大鷹飛揚。

涼彼武王,輔助武王,衝鋒在前,

肆伐大商,把殷商迅速伐滅,

會朝清明。迎來清朗的一天。

這是原詩的第七、第八兩章,展現的是商、周兩軍牧野會戰時激動人心的情景。第七章寫武王伐商,陣前誓師;第八章寫激戰開始,戰車滾動,戰馬奔騰,太師尚父身先士卒、像雄鷹一樣撲殺敵人,終於大獲全勝。整個場麵恢宏開闊,氣勢逼人,形象生動、鮮明。

《小雅·無羊》描繪了一幅古代的農牧圖:

【原文】【今譯】

誰謂爾無羊?誰說你沒有羊?

三百維群。一群羊兒大又肥。

誰謂爾無牛?誰說你沒有牛?

九十其犜。高高壯壯排成隊。

爾羊來思,你的羊群走來了,

其角濈濈,擠擠挨挨角碰角;

爾牛來思,你的牛群走來了,

其耳濕濕。碰碰撞撞耳朵搖。

或降於阿,有的羊牛走下坡,

或飲於池,有的羊牛把水喝,

或寢或訛。有的臥倒有的鬧。

爾牧來思,你的牧人走來了,

何蓑何笠,戴著竹笠穿著蓑,

或負其餱。肩上還把幹糧馱。

三十維物,羊牛皮毛顏色雜,

爾牲則具。祭祀牲口可真多。

爾牧來思,你的牧人走來了,

以薪以蒸,邊撿柴枝和幹草,

以雌以雄。雌雄牲口安頓好。

爾羊來思,你的羊群跑過來,

矜矜競競,小小心心奔向前,

不騫不崩。沒有掉隊沒減少。

麾之以肱,牧人輕輕一揮手,

畢來既升。牛兒羊兒上山包。

這是詩的前三章,寫的是放牧牛羊的情景。原野中、山坡上羊兒角挨著角,牛兒搖晃著耳,有的牛羊走下坡,有的牛羊在飲水,那背著鬥笠穿著蓑的牧人,沿途打柴撿幹草,最後瀟灑地一揮手,牛兒羊兒上了山包。隨著詩人的講述,我們心馳神往,仿佛也來到了那個遙遠、遼闊的土地上,感受著那古老又清新的田園氣息。

《詩經》裏運用對話結構全篇、敘述事件和抒發感情的詩篇如《齊風·雞鳴》:

【原文】【今譯】

“雞既鳴矣,“雞已經叫了,

朝既盈矣。”上朝的人都到了。”

“匪雞之鳴,“那不是雞的叫聲。

蒼蠅之聲。”是蒼蠅在嗡嗡鬧。”

“東方明矣,“東方已經放亮,

朝既昌矣。”上朝的人越來越多。”

“匪東方則明,“那不是東方的亮光,

月出之光。”是月亮剛剛升上坡。”

“蟲飛薨薨,“那是蒼蠅亂哄哄,

甘與子同夢。”我倆再把舊夢溫。”

“會且歸矣,“上朝的人快要回來,

無庶予子憎。”別讓人把你嘲諷。”

這三章詩寫妻子催丈夫快快起床,去上早朝,而丈夫貪戀枕席,不願動彈,想方設法找理由拖延起床的時間。事件的整個過程,通過夫妻對話得到了表現。由於作者繪聲繪色的描摹,使人物的性格,活靈活現地立於紙上,且有如聞其聲之感。

有的詩是運用設問來鋪敘的,如《衛風·河廣》:

【原文】【今譯】

誰謂河廣?誰說黃河水麵寬啊?

一葦杭之。一片蘆葦渡對岸。

誰謂宋遠?誰說宋國地遙遠啊?

跂於望之。踮起腳跟看得見。

誰謂河廣?誰說黃河水麵寬啊?

曾不容刀!竟然容不下小木船!

誰謂宋遠?誰說宋國地遙遠啊?

曾不崇朝!一個早上到那邊!

這首詩寫宋襄公的母親思念宋國而求歸不得的心情。通過這種自問自答的方式,表現了詩人內心極度的焦灼、渴盼甚至怨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