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2 / 3)

恪守紀律,謀求發展

狼是最有紀律、最具速度並深知精確目標的動物。狼群中,等級明確,組織嚴密,群狼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奮鬥,這是狼群中每個成員恪守的紀律。

狼是對它們的家庭、群體最忠誠的動物,這種忠誠超過了任何一種哺乳動物。在狼群集體捕獵時,如果有同伴犧牲,它們就不會離去,到了深夜,狼群會圍繞在同伴的屍體周圍哀嗥。那種狼嗥的聲音聽起來非常淒涼,我們能從中聽出狼群對同伴的思念和愛戀之情。

紀律是每個團體保持穩定和正常的必需法則。隻有製定了鐵的紀律,每個成員又嚴格遵守紀律,這一團體才能在有條不紊的秩序下舉行活動,謀求發展。

下麵講述一個高度重視紀律團隊的故事。

一天上午11點多鍾,連長張秀忠站在操場上準備最後一次為即將離隊的老兵點名。點到劉玉柱時,沒有人應答。張連長看了看表,皺起眉頭說:“劉玉柱一大早就去鎮上郵局取存款,怎麼現在還沒回來?”

話音剛落,張連長身後響起一個熟悉而響亮的聲音:“報告!”回頭一看,見劉玉柱行著軍禮站在身後,上氣不接下氣地喘著,汗珠順著鬢角直往下淌,連棉衣上都騰騰冒著熱氣,顯然是一路飛跑趕過來的。

“劉玉柱,事情辦好了嗎?”張連長關切地問。

“報告連長,錢沒取,我見時間來不及了,就趕緊往回跑……”話語響亮而幹脆。

原來,劉玉柱今天早上向連長請假到鎮上郵局取存款,剛到鎮裏就發現一輛農用三輪車被大貨車撞翻在路邊,車上兩人受傷。他立即報警,並組織路過的群眾搶救傷員,一直忙了一個半小時,才想起取款的事,便趕緊往郵局跑。郵局排隊取款的人很多,他排了一會兒,意識到取完款後就得耽誤點名時間,於是拔腿往外走。

“小夥子,好不容易要輪到你了,咋不取了呢?”後麵的人連忙提醒他,同時感到疑惑。

“部隊要點名,時間來不及了。”劉玉柱快速回答。

那人打量他一番,又說:“看樣子,你是個退伍兵吧,領花和帽徽都摘了,還怕啥呀?”

劉玉柱一邊快步往外走,一邊鄭重地說:“不,一分鍾不離隊也是兵!”走出郵局,便一路飛跑起來。

就這樣,劉玉柱按時歸隊,趕上了最後一次點名,中午就乘車離開了連隊。第二天,張連長拿著劉玉柱上交的士兵證,替他取出存款,寄回老家。

在劉玉柱一類的軍人心目中,軍隊紀律是保持部隊戰鬥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士兵們發揮最大潛力的基本保障。所以,紀律應該是根深蒂固、不可動搖的,它甚至比戰鬥的激烈程度和殘廢的可怕程度還要強烈。

對於一個企業來說,製定嚴格的紀律比任何事情都重要。有嚴格的紀律為前提,所有工作人員才能養成敬業、合作、溝通等良好的工作習慣,整個企業才能在有條不紊的機製下良好運行,在市場競爭中走出自己的路。

美國沃裏科公司的弗裏斯特市電視機廠,是著名的希爾斯公司的協作廠家。該廠生產的電視機多由希爾斯公司經銷。這家電視機廠一度擁有員工2000人,無論從產值、規模還是從職工數量上說,都是阿肯色州弗裏斯特市響當當的企業,在當地的企業界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但是,由於沃裏科公司管理不善,紀律鬆散,導致企業產品質量上頻頻出現問題,很快,弗裏斯特市電視機廠陷入困境。工廠的財政狀況日益惡化,廠方不得不大量裁員,裁掉3/4後,隻剩下500人。然而,此時工人們更無心生產,工廠到了快要倒閉的邊緣。

作為經銷商,希爾斯公司對弗裏斯特市電視機廠的產品質量大為惱火,大量返修的電視機不僅增加了公司的工作量,更損害了希爾斯公司的公眾形象和聲譽。為了扭轉廠方的不利局麵,由希爾斯公司出麵派人前往日本的電器製造業中心——大阪,邀請著名的日本三洋公司購買弗裏斯特市電視機廠的股權,並進一步利用日本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拯救這家工廠。

三洋電器公司很快對希爾斯的建議做出了反應。1976年12月,三洋公司開始大規模購入弗裏斯特市電視機廠的股份,取得對該廠的控股權。

1977年1月,三洋公司派大批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接管弗裏斯特市電視機廠。日本人進廠後立即發現他們麵臨著雙重困難:一方麵,同日本工人比起來,美國工人的勞動紀律性差,生產效率低,因此生產出的產品質量較差;另一方麵,工廠中的工人乃至整個城市的居民,並不十分歡迎日本人的到來,戰後形成的對日本人的輕視和不滿情緒和影響仍在。

顯然,日本管理人員很難在該企業中采用在日本慣用的管理方法。除了文化和習慣方麵的因素外,還有民族情感方麵的問題。然而,為了企業生存生產效率必須提高,產品質量必須改善。三洋公司總經理井植聰,對派去的日本人員再三叮囑:要融入當地的大眾生活中去,參加當地的社會事務,不要把自己圈在一個“小東京”裏,要努力打破民族界限,解除隔閡。

日方管理人員到達弗裏斯特市後,先後辦了三件事,令美國人大開眼界,刮目相看。日本管理人員並沒有采取嚴厲的措施;相反,他們首先邀請電視機廠的所有員工來一次聚會,大家坐在一起喝咖啡,吃炸麵包圈。然後,又贈給每個工人一台半導體收音機。這時,日本經理對大家說,廠裏灰塵滿地、髒亂不堪,大家怎能在這樣的環境中搞生產呢?接著,日本管理人員帶頭,大家一起動手打掃廠房,把整個工廠粉刷一新。

幾個月後,工廠的生產狀況得到明顯改善,廠方對工人的需求開始增加了。日本管理人員一反大多數企業招聘員工的慣例,不去社會上公開挑選人員,而去聘用那些以前曾在本電視機廠工作過,而眼下仍失業的工人。隻要工作態度好,技術上沒問題,而且能夠適應工廠環境的人,廠方都歡迎他們回來工作。日本人解釋說,以前幹過本行的工人素質好、有經驗,容易成為生產上的好手。

最令美國人感到意外的是,從三洋公司來的經理宣布,為了在弗裏斯特市電視機廠建立和諧的工作關係,他們希望同該廠的工會攜手合作。公司總裁親自會見工會代表,懇請雙方合作並建立起良好的關係,這在勞資關係一向緊張的美國,實屬令人吃驚的舉動。

自從日本人管理該廠後,整個工廠開始在井然有序的環境下運行,工人紀律性加強了,產品質量提高了,經濟效益也是直線上升。到1983年,弗裏斯特市電視機廠日產希爾斯牌微波爐2000台,彩色電視機5000台(其中30qo使用三洋公司商標),產品合格率高達98%,可直接投放市場。企業經營狀況得到改善,該廠在市場上逐步站穩了腳跟。

紀律是企業製勝的關鍵,但紀律又是人製定的,管理上的藝術化與紀律相統一,一定可以讓團隊創造出巨大的奇跡來。

忠誠處世,提高凝聚力

記得聽人講過一個關於“狼救人類孩子出火海”的故事,其中體現了狼對人類的忠誠。

在一個偏遠的山區,住著一家四口,丈夫是個伐木工,又是個獵人;妻子溫柔賢惠,每天處理一切家務,同時精心照料兩個剛會跑的孩子。此外,家裏還有兩隻小狼。那是丈夫在一次打獵時抱回來的,夫妻倆一直好心地喂養著它們。

小狼在夫婦的精心護理下茁壯成長,天長日久,對一家人漸漸產生了感情。它們熱愛這個家庭,好像把夫婦倆當成了自己的父母,把兩個孩子當成了自己的兄弟。

有一天,這對夫婦到離家大約一公裏遠的地方伐木。兩個孩子在家裏玩耍時不小心點燃火柴燒著了房子,熊熊大火立時像惡魔一樣要把家裏的一切都吞掉。兩個孩子被大火包圍起來,嚇得號啕大哭。父母離家很遠,根本無法跑回來撲救。

可是,孩子的哭聲驚動了兩隻小狼,它們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兄弟”被大火活活燒死。於是冒著滾滾濃煙與炙熱的火團衝進屋子,將兩個“兄弟”救到安全的地方,它們自己卻被火燒傷了。當夫婦倆回來的時候,看見兩個孩子正在高興地玩耍,而被燒得遍體鱗傷的小狼還在一旁守護著他們。

由於受到“弱肉強食”生存法則的支配,狼自然而然地會把那些比它弱小的動物當作捕食對象。對此,受害群體(包括人在內)也許會認為狼不講道義,沒有善性,以強淩弱。這樣說雖然也不為過,但也不夠客觀。

其實,狼具有忠誠的品格,甚至連一向被認為高尚的人類也無法與之相提並論。故事中的兩隻小狼衝進大火去救兩個孩子,完全將生死置之度外,表現了它在關鍵時刻甘為主人犧牲的品質。狼的行為表現了它對主人的忠誠。

兩隻小狼之所以對主人忠誠,是因為它們知道自己從小是被主人養大的,對它們有養育之恩,而且他們是一個群體,是個家庭。既然如此,就該好好報答主人的恩情。因此,當兩位小主人遭遇災難的時候,兩隻小狼不顧生命安危,挺身而出,即使在被燒得很慘的情形下,仍細心地守護在小主人身上……

在人類看來,狼是一種十分凶狠的動物。不了解它們的人會認為它們是殘酷無情的,於是常把一些不講情義的人比作“惡狼”。此外,“狼子野心”、“狼心狗肺”、“中山狼”也都成了那些懷有不良動機或做了壞事的人的代名詞。

然而,實際上狼並不像人類想象的那樣殘忍無情,在很多時候它們的行為和品質比生活中的那些“小人”還要高尚。

狼忠誠的表現令人類汗顏。它們也許並不知道“忠誠”這一概念,但在現實生活中卻以實際行動詮釋著這一概念的深刻內涵。忠誠是狼與生俱來的本性。

狼的忠誠表現為所有隻注重金錢、名利、地位等個人利益的人敲響了警鍾。在“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日益風行的今天,在事事談好處、講條件的社會,我們真該學學狼道,給自己身上增添一些“忠誠”的狼性。

狼忠誠的品格值得人類學習。就人與人間的合作來講,如果雙方都為爭奪眼前利益而精打細算,不擇手段,置“忠誠”這塊基石於不顧,那麼構築成功的大廈必將功虧一簣。反之,在對方陷入困境的時候,另一方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將相互間的忠誠延續下去,那麼結果就可能出現雙贏的可喜局麵,尤其是人格的雙贏。

拿破侖曾經說過:“不忠於統帥的士兵,沒有資格當士兵。”麥克-阿瑟將軍說:“士兵必須忠於統帥,這是義務。”在軍隊中,忠誠是極為重要的。隻有上下一心,相互團結,一個軍隊才能提高凝聚力和戰鬥力,這樣才能在戰場上一次又一次地取得勝利。

忠誠是一種美德,忠誠處世的人,也必然贏得他人和社會的尊重和認可。

製定一套好製度

一個組織一定要有使命和目標,使命和目標是指組織要幹什麼;而建章立製則主要是指這個組織和組織成員不能幹什麼。

某些時候,對一個組織來說,“不能幹什麼”比“能幹什麼”更重要,這也是管好人的不二法則。

1927年9月,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從江西遂川縣準備向井岡山進發。他向部隊指出,如果沒有群眾的支持,紅軍是無法生存的,所以,要愛護人民群眾。為此,他親自宣布了紅軍的“三大紀律”:

第一,行動聽指揮;

第二,打土豪款子要歸公;

第三,不拿老百姓一個紅薯。

此後不久,毛澤東針對紅軍部隊中出現的一些新問題,又宣布了“六項注意”:

第一,上門板;

第二,捆鋪草;

第三,說話和氣;

第四,買賣公平;

第五,借東西要還;

第六,損壞東西要賠。

紅軍的“三大紀律、六項注意”贏得了群眾的真心信賴和擁護。當時流行著這樣一首歌謠:“紅軍紀律真嚴明,行動聽命令;愛護老百姓,到處受歡迎;遇事問群眾,買賣講公平;群眾的利益,不損半毫分。”

1929年,毛澤東將“六項注意”改為“八項注意”,增加了“洗澡避女人”和“不搜敵兵腰包”。至此,形成了解放軍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雛形。

1947年,隨著解放軍成為中國最具有競爭力的武裝集團,解放軍的大兵團作戰對其自身的軍事紀律、政治紀律和群眾紀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0月10日,毛澤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起草了重新頒布“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訓令,要求“以此為準,深入教育,嚴格執行”。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重新頒布,對統一全軍紀律,加強部隊的思想和作風建設,具有重大的意義。可以說,許多中國人對解放軍的最初認識,是通過對解放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了解開始的。

管理好員工離不開製度,好的製度勝過一切說教。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是有一鍋粥,讓一群人來分,但必須做到公平合理,任何人都不能多吃多占。這可能有以下幾種分法:

(1)指定一個人全權負責分粥。但大家很快就發現,這個人為自己分的粥最多。於是又換了一個人,結果還是一樣,負責分粥的人碗裏的粥最多最好。

(2)大家輪流坐莊,每人一天。一周裏每個人總有一天吃得多,撐得嘴歪眼斜,其餘六天都是饑餓難耐。這種方法不僅不能消除不公平,還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

(3)大家選舉一個信得過的人。開始這位品德高尚的人還能公平分粥,但不久他便給溜須拍馬的人和自己多分,分粥又變得不公平了。

(4)成立分粥委員會和監察委員會,形成分權和製約。這樣,公平基本做到了,可是由於監察委員會經常提出種種質疑,分粥委員會又據理力爭,所以,等到粥分完了,也早就涼透了。

在沒有精確計量的情況下,無論選擇誰來分,都會有利己嫌疑。解決的方法就是第五種——分粥者最後喝粥,要等所有人把粥領走了,“分粥者”自己才能取剩下的那份。因為讓分粥者最後領粥,就給分粥者提出了一個最起碼的要求:每碗粥都要分得很均勻。道理明擺著——倘若分得不均勻,最少的那碗肯定是自己的了。隻有分得合理,自己才不至於吃虧。因此,分粥者即使隻為自己著想,結果也是公正、公平的。所以,這就是製度的力量。

關於如何經營企業,如何管理企業中的人員,以及成功的企業最需要什麼樣的素質的問題,也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比如,有人強調要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有人看重充足的資金和高素質的人才,還有人倚仗良好的市場大環境和國家政策的傾斜等等。這些各有側重的看法無疑都是正確的,也是企業發展所不可或缺的,但都隻是些硬件的要求。

製度、文化的因素等軟件也是不可忽視的。畢竟企業是關於人的組織,而人的複雜多樣的價值取向和行為特質,要求企業必須營造出有利於共同理念和精神價值觀形成的製度和文化環境,並約束、規範、整合人的行為,使其達成目的的一致性,最終有助於企業共同利益的實現。因為從根本上說,經濟學中關於人性本懶惰自私的假設,在商品經濟社會裏從提高管理效率的角度來說,還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所以,在任何組織裏,都需要規章製度。一套好的規章製度,甚至要比多用幾個管理人員還頂用。

好製度關鍵在於執行

有了好的製度,隻是成功的基礎,如果在執行中被曲解或執行不力,必定會成為一項空的、無用的製度。

2009年11月9日,《北京青年報》報道了一則新聞,新聞的內容是:“由於幫助當地職業冰球隊的隊員不經排隊加塞兒注射甲型HIN1流感疫苗,加拿大艾伯塔省衛生局的兩名官員分別於4日和6日被解雇。”

自從10月26日加拿大全國甲流疫苗接種工作開始以來,每天都有大量民眾前往卡爾加裏的醫療中心接種疫苗。因疫苗供應近期內短缺,人們為能注射疫苗在提供接種服務的醫療中心外麵排起了長隊,衛生部門隻好規定隻有高危人群才可以接種,而並不屬於優先人群的卡爾加裏火焰隊的隊員和家人卻通過特殊安排,輕而易舉地注射了疫苗,引起公眾非議。

據艾伯塔省衛生局公布的調查結果,10月27日,火焰隊一名隊醫詢問衛生局一名員工是否可以為隊員及其家人特設注射疫苗的場所。這一要求被轉給衛生局一名級別較高的官員,這名官員又把要求上報給衛生局一名主管,後者最終予以批準。10月30日,火焰隊150名相關人員在一個專為他們安排的接種站注射了甲流疫苗。調查報告認為,如此授權使用疫苗與現行規定和程序不符。

艾伯塔省衛生局對兩名責任人給予解雇的處罰,並通知參加疫苗接種工作的人員,不得做出任何違背現行規定和程序的破例安排。

執行力是組織文化的核心成分。沒有執行力,就沒有競爭力!企業管理的最大黑洞是沒有執行力,執行力是一切企業正常運營的“關鍵”。

東北有家大型國有企業因為經營不善導致破產,後來被日本一家財團收購。廠裏的人都在翹首盼望日本人能帶來什麼先進的管理方法。出乎意料的是,日本隻派了幾個人來,除了財務、管理、技術等要害部門的高級管理人員換成了日本人外,其他的根本沒動。製度沒變,人沒變,機器設備沒變。日方就一個要求:把先前製定的製度堅定不移地執行下去。結果不到一年,企業就扭虧為盈了。

這裏,日本人的絕招就是執行力,無條件的執行力。

再好的製度,如果執行不力,或在執行過程中走了樣,都毫無意義。《宋史》中有句名言叫做“半部《論語》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