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3 / 3)

當然,有的管理者並無厚此薄彼之意,但在實際工作中,難免願意接觸與自己愛好相似、脾氣相近的員工,無形中冷落了另一部分員工。因此,管理者要適當地調整情緒,增加與自己性格愛好不同的員工的交往,尤其對那些曾反對過自己且反對錯了的員工更需要經常交流感情,防止造成不必要的誤會和隔閡。

有的管理者對工作能力強、得心應手的員工,親密度能夠一如既往。而對工作能力較弱,或話不投機的員工,親密度不能持久,甚至冷眼相看,這樣相互之間關係就會逐漸疏遠。

有一種傾向更值得注意:有的領導把同員工建立親密無間的感情和遷就照顧錯誤地等同起來,對員工的一些不合理、甚至無理要求也一味遷就,這就走進了一個誤區。尤其是在麵對員工之間的紛爭時,更應該公平一點,千萬不要偏向某一方。有失公正,就會在員工之間引起惡劣的反響,對以後的工作會造成種種困難,因此,在處理內部問題時,一定要“一碗水端平”。

把員工的疾苦放心上

企業員工的冷暖疾苦,絕非是他個人的事,也是管理工作應重點關注的。我國企業的一些管理者在處理這樣的問題時,要麼置之不理,不情願地走近員工身邊,惟恐掉了價;要麼徒有其表,見麵熱乎乎,完了冷冰冰,解決不了實際問題,這都是管理者的大忌。

明代,蕭山以出產優質的櫻桃出名,所以每年都要向朝廷大量進貢。而許多有權有勢的太監也借機大肆索要,如果得不到滿足,他們就會想方設法加以報複。蕭山百姓實在難以忍受。

蘇琳任蕭山縣令期間,一次,一個太監奉旨來催貢櫻桃,卻又在貢額之外無恥索要,而且數量巨大,蘇琳斷然拒絕了他的要求。太監懷恨在心,不久就誣告蘇琳拒絕向朝廷進貢櫻桃。皇帝大怒,派人逮捕蘇琳,把他押到京城親自審問。蘇琳義正辭嚴地說:“多年來,進貢櫻桃已經使蕭山百姓不堪重負了。不料那些太監還要憑借陛下您的威嚴瘋狂勒索。作為朝廷命官,我怎能不顧蕭山百姓的死活,輕易答應太監的無理要求呢?”

聽了蘇琳的辯解,皇帝長歎一聲說:“愛卿心係百姓,真是個難得的大臣呀!此事就不再追究了!”

然而蘇琳卻不罷休,他說:“如果仍然讓蕭山百姓進貢櫻桃,他們將難以生存,請求陛下免去蕭山每年的櫻桃進貢。”

皇帝為他的勇敢所打動。便答應了他的請求。此後,蕭山不再進貢櫻桃,百姓的負擔大為減輕。

當然,社會發展到今天,人們基本上已不再為吃穿發愁,但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所謂難,包括下述各種各樣的矛盾和問題:

(1)經濟方麵的問題。或家庭經濟本來緊張,或收入突然減少,或一下子支付一筆很大的開支而影響家庭經濟平衡等等。

(2)子女方麵的問題。如今的子女是“小皇帝”。“小皇帝”常常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有的地方入托難,入幼兒園難,甚至入小學也難;“小皇帝”淘氣、逃學、成績差,升不了初中、高中,“苦讀寒窗”十幾載之後,高考落榜,要為他找工作,安排出路;有的從小走上邪路,闖禍,甚至被勞教、勞改等等。

(3)長輩方麵的問題。對夫妻雙方的父母,或照顧不周,或他們覺得厚此薄彼而產生不滿;老人難免有三病兩痛,最終還得“壽終正寢”等等。

(4)夫妻之間的問題。夫妻是家庭的主體,矛盾也自然多些,比如,對家庭的諸多開支、親友間的禮尚往來等方麵的問題,夫妻間常有意見不一,甚至一方產生不快的事情;夫妻的興趣、愛好有差異,甚至完全不同;夫妻都屬“事業型”的人,都有遠大的抱負,家務方麵的事一塌糊塗;一方身體不適或者重病住院,甚至患有不治之症;一方因傷或因病身體致殘,損傷了美麗的容貌,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婚後甜甜蜜蜜,希望有一個“小天使”來到身邊,卻發現一方患有不育症;由於主觀或者客觀方麵的原因,一方犯了錯誤,受了處分;夫妻感情逐漸淡薄,甚至有第三者插足等等。

(5)家庭其他成員相互關係方麵的問題。家庭除了夫妻之間的矛盾以外,其他成員如兄弟、妯娌、婆媳、父子、姑嫂、嶽婿之間以及與保姆之間,也常發生矛盾,其中婆媳之間的矛盾最為普遍和複雜。

(6)鄰裏方麵的問題。常見的是護小孩或寵物、上下樓層之間不注意環境衛生等問題。

(7)突發事件。指那些意想不到的天災人禍,如車禍、火災、口舌是非,等等。

上述家庭矛盾的種種表現,當然不是每一個家庭都有,有的家庭可能多些,但是不存在完全沒有這些矛盾的家庭。

作為一個管理者,首先要理解每一個員工的家裏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其次是要善於幫助員工念好這本“經”。所以,以下幾點必須要注意:

(1)要摸清員工的基本情況。管理者要時常與員工談心,關心他們的生活狀況,對生活較為困難的個人和家庭情況要心中有數,要隨時了解員工的情況,要把握員工後顧之憂的核心所在,以便於對症下藥。

(2)管理者對員工的關心必須出於一片真心。管理者必須從事業出發,實實在在,誠心誠意,設身處地地為員工著想,要體貼員工,關懷員工,真正地為他們排憂解難。

尤其是要把握好幾個重要時機:當重要員工出差公幹時,要幫助安排好其家屬子女的生活,必要時要指派專人負責聯係,不讓員工牽掛;當員工生病時,管理者要及時前往探望,要適當減輕其工作負荷,讓員工及時得到治療;當員工的家庭遭到不幸時,管理者要代表組織予以救濟,要及時伸出援助之手,緩解不幸造成的損失。

(3)管理者對員工的幫助也要量力而行,不要開出實現不了的空頭支票。管理者分擔員工的困難要本著實際的原則,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進行。幫助可以是精神上的撫慰,也可以是物質上的扶助,但要在組織財力所能承擔的範圍內進行。

總之,一個優秀的企業管理者,不僅要善於使用員工,更要善於通過替員工解憂解難來喚起他內在的工作主動性,要替他排解後顧之憂,使他的生活安穩下來,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工作上。管理者絕不能高高在上,視員工的疾苦而不見。

員工的利益高於一切

一個組織的命運其實是掌握在一線員工手裏的。組織可以賣相同的產品,但你管理的員工卻可以差別很遠。企業可以谘詢專家來規劃企業未來的戰略,但是,如果員工不能貫徹執行,所有的戰略都是零價值的。企業惟一的核心競爭力和差異化其實就是一群以工作為樂的高素質的員工,而獲得並保留這些員工,最終激發他們工作熱忱要靠的隻能是管理者的“員工的利益高於一切”的理念。

十年前的冬天,菲利普斯西江作業平台,作為承包商的深圳赤灣海洋石油設備修造公司的電焊工徐某,在下油管時不慎砸斷了右手指。消息傳到菲利普斯(中國)公司(全球第六大能源公司和第五大煉油公司,總部在美國,1982年進入中國),公司領導立即決定用6000美元租用直升飛機將徐某送進醫院,為徐某的手指再植贏得了時間,徐某的手指保住了,而這件事本身也感動了為菲利普斯工作的所有員工。

在菲利普斯,員工是公司最大的財富,員工的利益至高無上。在菲利普斯,每一個員工都有權拒絕危害自己或他人的工作。如果員工加班到晚上7點以後,必須打車回家,否則將被視為危險的舉動。

在菲利普斯,為了保證人員和生產的安全,每一個員工都有權力隨時停止生產。2001年4月,在菲利普斯與中海油合作的西江302鑽井平台上,司鑽郭誌武發現第二層甲板發電機房出現明火,郭誌武立即切斷電源,生產因此停止了2個小時,公司的收入損失了30萬美金,而郭誌武卻得到了提拔。

員工是你所從事管理的企業裏的一分子。他們是參與者、支持者、創造者,而不是你的私有物品,也不是你的嗬護對象,而是這一機體之中的具有思維、思想,有各種意識、有生命、有靈魂、有感覺、有智慧的創造者。管理者要克服員工隻是服從的觀念,而一開始就讓員工在任何事情上都參與進來,服從是在參與的基礎上,不讓員工被動,使其主動服從,主動服從的人力是超越於被動的,隻有把員工的利益放在首位,他們才會主動為你做事,主動為企業的發展出謀獻策。

紅軍第四次反“圍剿”後,有一次,6架國民黨飛機突然來到紅軍總政委周恩來的頭頂扔下炸彈,周恩來大喊一聲“臥倒!”撲過去將正在亂跑的18歲的肖華壓在身體下邊,這樣一來,上天不但為中國人民留下一位好總理,也留下了18歲的肖華,讓他最終當上了人民軍隊的總政治部主任。

管理者的成績是靠員工打拚出來的,沒有員工的集體努力,就無法取得可喜的成績。管理者的成功,在於他時刻關心員工的利益,在於他正確地處理了組織使命與組織成員利益間的關係。說到底是源於人類為了創造更多的物質價值、創造更美好的生活這個目的。所以,員工的利益高於一切是企業領導者必須遵守的原則,也是管理好員工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