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地,人心又穩定並高漲起來,公司上下團結一心。共同努力,效益開始回升,再次創造出驚人的業績。
善待下屬,把下屬當成孩子去愛,下屬勢必會對上司抱以感激之情,進而把火熱的情懷和幹練的才智全部傾注在他所從事的事業上,盡最大努力為企業創造成績。相反,領導者若對下屬施以高壓政策,整天板起麵孔、提高嗓門、擺起架子與員工交往,員工勢必會產生逆反心理。
寬宏大量才是好領導
傳統的管理者大多用高壓的方式領導和管理員工,認為當領導的就要對員工吆五喝六,指揮周圍的人,否則做領導就失去了威信。隨著時代的進步,這種高壓式的管理方式已經逐漸被淘汰了。員工不再是企業管理者用來賺錢的工具,現代管理在員工管理之中更注重加入一些人性的東西。
作為管理者,一定要有寬廣的胸懷,職位越高,責任越重,胸懷就要越寬。中國有句古話叫“宰相肚裏能撐船”,做宰相的人,胸懷要像大海一樣寬廣。有了寬廣的胸懷,才能包容屬下的過錯,才能略過別人的瑕疵而看到好的一麵,才能在不利於自己的情況下保持冷靜沉著,這是做管理者必備的素質。
北宋的大政治家王安石做宰相的時候,中年喪妻,後來續娶了一個妾叫姣娘。姣娘年方十八,出身名門,長得閉月羞花,琴棋書畫無所不通。
婚後,王安石身為宰相,整天忙於朝中之事,經常不回家。姣娘正值妙齡,獨居空房,便跟府裏的年輕仆人私下偷情。這事傳到了王安石那兒,這天,王安石使了一計,謊稱上朝,卻悄然藏在家中。入夜,他潛入臥室外竊聽,果然聽見姣娘與仆人在床上調情。他氣得火冒三丈,舉拳就要砸門捉奸,但是就在這節骨眼上,“忍”字給他當頭一棒,讓他冷靜下來。
他轉念一想,自己是堂堂當朝宰相,為自己的愛妾如此動怒實在犯不上。他把這口氣咽了回去,轉身走了。不料,沒留神撞上了院中的大樹,一抬頭,見樹上有個老鴰窩。他靈機一動,隨手綽起一根竹竿,捅了老鴰窩幾下,老鴰驚叫而飛,屋裏的仆人聞聲慌忙跳後窗而逃。事後,王安石裝作若無其事。
一晃到了中秋節,王安石邀姣娘花前賞月。酒過三巡,王安石即席吟詩一首:“日出東來還轉東,烏鴉不叫竹竿捅。鮮花摟著棉蠶睡,撇下幹薑門外聽。”姣娘是個才女,不用細講,已品出這首詩的寓意,知道自己跟仆人偷情的事被老爺知道了。想到這兒她頓感無地自容。可她靈機一動,跪在王安石麵前,也吟了一首詩:“日出東來轉正南,你說這話夠一年。大人莫見小人怪,宰相肚裏能撐船。”
王安石細細一想,自己年已花甲,姣娘正值豆蔻年華,偷情之事不能全怪她,還是來個兩全其美吧。過了中秋節,王安石贈給姣娘白銀千兩,讓她跟那個仆人成親,一起生活,遠離他鄉。
在人的一生中,誰都會犯錯誤辦錯事。當人們做了錯事,做了對不起別人的事的時候,總是渴望得到別人的諒解,總是希望別人把這段不愉快的往事忘掉。因此如果自己遇到別人有對不起自己的言行時,就應該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地理解和寬容別人。俗話說:“將軍額上能跑馬,宰相肚裏好撐船。”
北京潭柘寺內彌勒佛旁的一副對聯與上一副對聯有些不同:“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這副對聯在寬容上強調的是要容天下難容之事。一般人要寬容一般的事,還比較容易;遇到難容的事能夠寬容就不大容易了。
毛主席在湖南師範學校念書的時候經常組織一些活動,向人們宣傳馬列主義,呼籲熱血青年應擔負起解救民族危亡的重任。而他的思想、他的言行,在那個年代都不被社會所接納,尤其對當時的政府來說,這一切都是他們所不能忍受的。
當時,湖南師範學校的校長,是一位思想比較陳舊、保守的老學究。
由於毛澤東的言行愈來愈激烈,愈來愈不能為當局所接受,所以,這位校長就把毛澤東給開除了,這對當時的毛澤東無疑是個不小的打擊。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成了共和國的第一任國家元首,成為全國人民的領袖。這恐怕是那位校長所始料不及的,但毛澤東並沒有為當年的那件事耿耿於懷,他甚至在百忙之中還抽出寶貴的時間上門拜訪那位當年曾將他掃地出門的校長。
一見麵,毛澤東就親切地拉住老校長的手,激動得說不出話來。那情形就像離別多年的老友終又重逢一樣。同樣,老校長怎麼也不會想到曾被自己認為最不聽話的學生會成為一代革命領袖,更想不到毛澤東會不計前嫌親自上門拜訪。這一切,都讓這位經曆了人生滄桑的白發老人感動不已。
如果你的員工義正辭嚴地指出你工作中的錯誤,你會怎麼辦?認為他使你難堪,挑戰領導權威而暴跳如雷,並且發誓以後一定要還以顏色?還是認真地聽取意見,即便是他所提出的批評並不成立,仍然表現出一種寬宏大量,對這一切並不計較呢?
聰明的管理者當然會選擇第二種答案。在你的團隊中,不可能每個人都會覺得你很優秀,而尊重你,佩服你。總有一些人會背著你搞一些於你不利的小動作,對這一切管理者大可不必太緊張。將這些暫時拋開,與他進行一次認真的溝通,表現出你的寬容,他一定會被你的言辭感動。
做事公正才能響當當
管理者和員工之間是一種相互依賴、相互製約的關係,如果這種關係處於良好的狀態中,上下級的需要就會得到滿足。
張釋之是漢文帝時的廷尉。一次,漢文帝出行走到中渭橋的時候,突然從橋下走出一個人,嚇驚了文帝的馬。文帝非常生氣,當即下令逮捕那個人,送到廷尉張釋之那裏治罪。張釋之問那人為什麼要這樣做,那人如實回答道:“我聽說皇上駕到,就趕快到橋下躲避。過了好長時間,我以為聖駕已過才敢出來,沒想到正碰上皇上的馬經過。”張釋之按照法律規定判那人為犯蹕(bi畢,帝王出行時開路清道,禁止通行),應當處以罰款。文帝聽了極為不高興地說:“那人驚嚇了我的馬,如果不是我的馬乖順,我早就被它扔下來摔傷了。你判他這麼輕的罪,太不合情理了吧?”
張釋之向文帝解釋說:“皇上應當明白,法律是天子與萬民共同遵守的。法律就是如此規定的,如果不按照法律治罪,那麼將如何取信於萬民呢?
您既然把他交給我處置,我就隻有依法公正懲辦,不然,怎麼向天下人交代呢?”文帝頓時醒悟,聽從了張釋之的判決。
還有一次,有個人偷了供奉在先帝牌位前的玉環,被看守的人逮住後帶到文帝麵前。文帝大怒,下令張釋之治那人的罪。張釋之依法判那人為盜竊宗廟服飾禦物罪,奏明文帝應當殺頭。文帝聽後,非常生氣地說:“此人如此沒有道德,竟然敢偷供奉先帝的器物。之所以把他交給你處置,就是想讓你殺掉他們整個家族的人,以示懲戒。可你隻判他一個人死罪,這讓我怎麼向祖先交代呢?”張釋之回答道:“皇上,臣以為這樣治罪已經足夠公平公正了。您想想看,如果因為犯罪者偷宗廟的供品就殺掉他們整個家族的人,那麼他要是盜長陵,您將治他什麼罪呢?”文帝思慮良久,覺得張釋之的處理比較得當,就聽從了他的意見。從此,張釋之以執法公允名聞天下。
做事公正是管好員工的必要條件,在上述的兩個故事中,漢文帝雖然很生氣,但最終還是支持了張釋之的正確行為,也才有了張釋之公平公正的美名。
一般來說,上級需要下級對本職工作盡職盡責,圓滿地、創造性地完成任務。而下級則希望上級對自己在工作上加以重用,在成就上給予肯定,在待遇上合理分配,在生活上給予關心。
美國石油資本家洛克菲勒即將退任時,當時有望成為繼任者的有兩位副總,其中一位是洛克菲勒的弟弟。在培養繼任者的過程中,他從未因為其中一位是他弟弟,便對他有一些特殊照顧,給他一些特權。在競選之中(競選是洛克菲勒親自安排的),他采用了公平競爭的原則,兩位副總裁受到了平等的待遇。其結果是,另外一位副總裁獲得總裁職位,洛克菲勒的弟弟失敗了。
洛克菲勒在他後來的回憶錄中寫到,他覺得他虧待了弟弟,弟弟幫助他打下了江山,而卻沒能繼任公司的總裁之位。洛克菲勒這種不徇親情,平等對待員工的做法深受員工的尊敬。
對員工傷害最大的往往是,當員工工作取得成績時受表揚的是管理者;當管理者工作發生失誤時,挨批評的是員工,造成了員工心理上的失衡。
因此,管理者要善於發現和研究哪些是員工關注的中心,並抓住這些中心問題,最大限度地滿足員工最迫切的需要,從而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在處理管理者與員工的關係時,要一視同仁,同等對待,不分親疏,不能因外界或個人情緒的影響,表現得時冷時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