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日:“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孔子說:“以道德教化來治理政事,就會像北極星那樣,自己居於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會環繞在它的周圍。”
孔子認為,作為一個管理者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要以德服人。這裏包括三層含義:第一,自身要樹立良好的品德;第二,要用品德來教化周圍的人,第三,做事要以道德為評價標準。隻要能做到這些,那就會像北極星一樣,“引四方來朝”。大家知道北鬥七星組成一個勺子的形狀,其中三顆組成勺柄,沿著勺柄所指的方向看去,就會看到一顆特別亮的星,那就是北極星。北鬥七星圍繞著北極星運動,北極星的方位則是不變的,因此古人很早就學會了根據北極星辨別方向。
1984年4月,美國《時代》周刊曾做了一個通欄大標題:《他說一句話,全美國都在洗耳恭聽》,報道了風靡一時的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的CEO艾柯卡。據說他道德高尚知人善用,身邊總有無數追隨者。他任福特公司總裁,周圍就聚集了一大批優秀的管理人才,當他離開福特到克萊斯勒汽車公司時,這批人中的多數又紛紛湧向克萊斯勒,他們放棄了福特的優厚待遇,謝絕了福特的一再挽留,甘心情願和艾柯卡一起冒風險。
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認為,道德高尚的管理者“能讓別人追隨自己,無論自己行向何方”。這說明人的心中有著一種超越利益的價值取向,往往自願地被他所敬仰的人所引領。
戰國時期的楚莊王在他繼位後,很想使自己的國家強大起來,以稱霸諸侯。因此,時常向大臣們征求治國的良方。有一次,楚莊王問大臣詹何說:“這麼大一個國家,怎樣才能治理好呢?我真覺得無從著手。”
詹何回答說:“我隻懂得怎麼修身養性,不懂得怎樣治理國家。”楚莊王說:“為了治理好國家,我是非常願意采納意見的,希望你相信我。”詹何於是回答說:“我沒有聽說過君王的品德很好,而國家治理不好的事;也沒有聽說過君王品德很壞而把國家治理得很好的事。因此,我覺得,能不能把一個國家治理好,根本在於君王自身,君王就是臣子百姓的榜樣啊!至於其他方麵,都取決於這一點,我就不用多說了。”楚莊王聽了,隻覺得茅塞頓開,說:“詹何呀,你這番話給了我很多啟示,我懂得該怎樣治理好國家了。”
由此可見,無論是管理國家,還是管理員工,品德高尚都是成功之本。
品德高尚,員工就會喜歡你,願意為你做事,才容易成事。在商業往來中,往往是“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做自己喜歡的事”,這是最理想也是最基本的前提。自己喜歡的人,都是與自己誌趣相投或自己欣賞尊敬的人;自己喜歡的事,都是適合自己或自己向往的事。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你不會憋氣難受;做自己喜歡的事,你肯定樂在其中。有和諧的環境和輕鬆的心情,人的努力就能持久,工作效率就會提高,成功的概率也會增加。
怎麼讓員工喜歡你呢?好的管理者都習慣於能真誠地欣賞員工的優點,對人誠實、正直、公正、和善和寬容,對員工生活、工作表示深切的關心與興趣。在人際交往中,奉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原則。要“克己”,即抑製自己的欲望,滿足他人的欲望,不以自我為核心,能設身處地地為員工著想。
古有“士為知己者死”之說。可見,一個管理者平時表現的一舉一動,遇事時的決策取舍,骨子裏本有的道德表現,以及存於內心的價值追求,都無時無刻地、深深地影響著周圍人的心理狀態。一個道德高尚的人才能管好手下的人,這是無須贅言的。
影響力比權力更重要
知名的社會心理學家瑞吉歐博士就說過這樣鼓舞人心的話:“每一個人都有一方有魅力的沃土,就等待你去開墾。如果你希望成為一位成功的領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盡快培養發展那些吸引追隨者的超凡特質。”
春秋時期,鄭國的鄉裏多建有鄉校,子產執政時,人們經常到那裏聚會,議論朝政得失,在民間的影響力非常大。
鄭國大夫然明建議子產拆除鄉校。子產回答說:“人們在這裏聚遊,褒貶執政者的善惡得失。他們認為好的,我就繼續推行;他們認為不好的,我就更改修正。從這個意義上說,它就是我的老師了,這裏的事情傳播的越廣,影響越大,越是好事,為什麼要毀掉鄉校呢?我隻聽說為善能減少怨恨,還沒聽說過倚仗威勢、權力能防止怨恨的。也許有人會想,難道靠威勢、權力不能很快製止議論嗎?這就像防止河水決口,你堵了這邊,那邊又會決口,沒完沒了。等潰決了大口,最後受傷害的人一定很多,我也就不能挽救了。倒不如把河開個小口,疏導水慢慢地流,以使河水平靜下來。也就像讓我聽到議論而把它當作治病的良藥,直到人們滿意了,沒有什麼可議論了,國家也就治理好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影響力有時比權力更可靠。”
然明說:“我現在才知道您確實是一個可以成大事的人,和您相比我實在差遠了。如果大家都能像您這樣做下去,豈止有利於我們這幾個侍臣啊,整個鄭國就會有依靠、有指望了。”
有人說,隻要有了管理地位,就等於有了影響力,就能實施領導職能,別人就得唯命是從。其實不然,千百年來,為什麼有那麼多高高在上,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統治者們會敵不過農民手中憤怒的鋤頭?因為他們沒有影響力,沒影響力的權力充其量也隻不過是一種淫威。濫施淫威的結果不可能讓手下甘心折服,隻會讓自己的屁股坐不穩當。
一位員工推崇他的領導說:“你和他在一起1分鍾,你就能感受到他渾身散發出來的光和熱,我之所以賣命努力,是因為他身上有一股強大的力量深深地吸引著我、影響著我。”
曾經看到過一個故事,至今還記憶猶新:
有個農民叫陳阿土,從來沒有出過遠門。攢了半輩子的錢,終於參加一個旅遊團出了國。國外的一切都是非常新鮮的,關鍵是,陳阿土參加的是豪華團,一個人住—個標準間。
早晨,服務生來敲門送早餐時大聲說道:“good morning sir!”陳阿土愣住了。這是什麼意思呢?在自己的家鄉,一般陌生的人見麵都會問:“您貴姓?”於是陳阿土大聲叫道:“我叫陳阿土!”
如是這般,連著三天,都是那個服務生來敲門,每天都大聲說:“good morning sir!”而陳阿土亦大聲回答道:“我叫陳阿土!”但他非常的生氣。
這個服務生也太笨了,天天問自己叫什麼,告訴他又記不住,很煩的。
終於他忍不住去問導遊,“good moming sir!”是什麼意思,導遊告訴了他,天啊!真是丟臉死了。陳阿土於是反複練習“good morning sir”這個詞,以便能體麵地應對服務生。
又一天早晨,服務生照常來敲門,門一開陳阿土就大聲叫道“good morning sir!”與此同時,服務生叫的是“我是陳阿土!”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常常是意誌力與意誌力的較量。不是你影響他,就是他影響你,管理者要想成功,一定要培養自己的影響力,隻有影響力大的人才可以成為最有效的管理者。
由此我們不得不感慨:感召力遠勝過權力。成功的管理者,的確不在於職位和權勢,絕大部分取決於他有沒有具備迥異於人並足以吸引追隨者的影響力。
當然,不用過分擔憂和懷疑自己有無足夠的影響力。因為領導的影響力是可以培養和提高的。
(1)知識要素
知識本身就是一種力量。寬闊的知識結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能賦予管理者運籌帷幄的智慧與謀略,而特有的知識專長能造就領導的果敢和權威。被管理群體對管理者的信任程度,從某種意義上講就取決於管理者知識結構和專業化水平。因此,管理者可以不是全能的,但必須是善於更新知識,能夠與時俱進的,敢於開拓創新。
(2)能力要素
員工對管理者的要求,不僅僅是停留在踏實肯幹、任勞任怨上,他們在權衡你的能力,在觀察你處理每一個問題的水準,他們需要從你的能力上找到信賴和希望。一個能力非凡的管理者會給工作群體帶來成功的希望。而希望是一種心理磁石,它不僅能統一群體意誌、堅定群體信念,而且能有效激發其追隨願望。
(3)品格要素
品格反映在管理者的一切活動中,並且不受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的限製。優秀的品格,應該是人前人後表裏如一的印證,是信守正氣辨明是非的準則,是為“官”、為人的基本信條。管理者良好的品格修養,會使被管理者產生敬佩與折服,甚至崇拜和模仿。它所產生的潛移默化作用,能使被管理者在自覺與不自覺中受到吸引。
(4)情感要素
人的行為既受理智的控製,又受情感的支配。管理者在實施領導職能過程中,進行正常的情感交流,是形成合力的關鍵。管理者的思想感情越貼近員工,員工就越擁護你,你的影響力就越強。如果背離了員工,擺錯了位置,疏遠則是必然的,影響力當然也就無從談起。
以親身經曆說教
在單位裏可以發現有人為了加快速度,而不顧工作質量,對工作敷衍了事,麵對這樣的情形,作為管理者,該對他怎麼樣,大加斥責嗎?
有一天,熱處理車間的職工告訴李廠長,治具的烤硬度不夠,希望李廠長能去調查一下。李廠長當時心想:“如果用的是SK材料,應該不會發生這種問題。”在做過材料試驗和火花試驗之後,李廠長發現這果真不是SK材料,就立刻到倉庫管理員那兒問明原因,了解到錯不是出在管理員身上,李廠長估計是車工那兒出差錯了。因此,李廠長便跑去找車工,果然,問題就出在他身上。他連忙向李廠長道歉,並一再解釋說:“因為上麵催得急,所以我也沒考慮那麼多,就隨便抓了一種材料加工。”李廠長聽後,沒有正麵責備車工,隻是向他講述了自己年輕時的一段經曆:
“這是20年前的事了,當時我在H公司當車工。有一天,正在旋削某一機器的操作杆時,由於不小心,將操作杆多削下半厘米,無奈,我隻好又將之焊接上去,如此做出來的效果極佳,可以說是天衣無縫,我當時不禁為自己的聰明沾沾自喜。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過了幾天後,班長怒氣衝衝地跑來。見了我,劈頭便罵:‘你自作聰明,竟然用這麼笨拙的手法來試圖掩飾自己的過失。’開始我還沒有反應過來,直到看到了班長手中拿的一支操作杆,我才恍然大悟。知道事情不妙,便趕快道歉,並發誓以後絕不再犯。
班長先問我其他的操作杆有沒有這種問題,等我向他說隻有這一隻有毛病之後,他接著說:‘有時一點點小差錯便會釀成不可收拾的大錯。而且,如果因為你這點疏忽,使得公司的名譽掃地,那你能用什麼來彌補?’聽了班長的這番話後,我不禁為自己捏了一把冷汗,幸好沒有釀出什麼大災禍來,雖然自覺掩飾得相當完美,他還是有被識破的一天。從此以後,我再也不敢掉以輕心,隻要犯了一點小錯,便馬上報告上去,久而久之,不但得到上司的信賴,自己的工作能力也不知不覺地增強了。”
從這段話中,車工加深了對自己錯誤的認識。這就是一種比較好的對此事的處理辦法。因為事情如果不了了之,他就還會有再次犯錯的可能。但如果廠長對他大加斥責,雖也能起作用,但效果顯然不如上麵所講方式好,因為管理者講出自己以往的失敗教訓,能使犯了類似錯誤的員工產生同感,進而承認自己錯誤的嚴重性從而加以改進。
打鐵先要自身硬
作為一名管理者,如果自身的能力還沒有員工高,又怎麼能讓他們心服口服?需知,現在是一個憑能力說話的時代,沒有真本事,在給員工下達命令時肯定會遭到抵抗。員工們嘴上不說,心裏都會念叨:“他能力還不如我呢,憑什麼命令我?”即使他們勉強接受了,也常常會消極怠工。這樣一來,管理者的領導力又從何說起?企業又將如何生存發展?你還能在這個位置上坐多久?
當然,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我們不能強求自己的能力處處高於員工,但你應當有過人之處,在某些企業需要的方麵練出自己的絕活,起到一種無可替代的作用,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一個管理者要隨時隨地地研究和注意管理的門道,而且一定要研究得十分透徹。在這一方麵,千萬不能疏忽大意。有些事情可能看來微不足道,但也要加以仔細地觀察,有些事情雖然有困境重重,但也要努力去探究清楚。如能做到這一點,則管理過程中的一切障礙,都可以一掃而盡。
想要練就“絕活”,做一番大事,沒有一股子倔勁,沒有毅力是根本做不成的。“絕活”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後天鍛煉、實踐得來的。“絕活”的練就並沒有什麼捷徑可以走,更多的,它需要刻苦勤奮、百折不撓的去鍛煉,隻有這樣才能練就真正意義上的“絕活”。
我們經常看到許多管理者,做起事來總是喜歡避繁就簡,對做事過程中的麻煩、困境、乏味的部分采取避而遠之的態度。這好比要占領敵軍陣地的士兵,不願做出犧牲去破壞敵人的炮台堡壘,結果必定被敵人的炮火打得東躲西藏,難以安身。所以,一個管理上的成功者、勝利者一定會事無巨細地去悉數解決、征服困難,不畏困難,勇往直前。
在很多企業中,常常有人從管理者的位置上被趕下來。其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因為自己沒有進一步發展的能力,而駐足不前,被人超越,最後丟失了原有的位置。這些人本來就沒有深厚的根基,後來又沒有決心去積累經驗、學習才能,遇到工作也是馬馬虎虎、敷衍了事。試問,有誰願意讓這種人管理呢?他能做好哪一件事呢?
有些管理者時時注意身邊的事務,隨時隨地專心學習,處處在意積累經驗,他們能把自己的工作、自己的機構當作一所不斷學習的學校。由於他們總肯努力鑽研、刻苦磨煉,因此進步神速,成績斐然。
一個明智的管理者隨時隨地都注意磨煉自己的工作能力,任何事情他都想做得高人一等;對於一切接觸到的事物,他都能細心觀察、留意研究,對重要的東西務必弄得一清二楚方肯罷休。他也隨時隨地能把握機會來學習、磨煉、研究,他更是看重與自己前途有關的學習機會,在他看來,積累知識要遠勝於積累金錢。他隨時隨地都注意學習管理的方法和技巧。有些極小的事物,他也認為有學好的必要;對於任何做事的方法,他都要詳細考察,探求其中獲得成功的訣竅。如果他把所有這許多事情都學會了,他所獲得的內在財富要比那有限的薪水和現有的位置高出數倍。而他的工作興趣也完全在於學習知識、積累經驗與磨煉能力。
有些才識過人的管理者習慣利用晚上的空餘時間來研究白天的所見所聞、所思考的工作方法和技巧,經過一番思考、分析、綜合,並從中得到益處。這些管理者都很明白,在工作中所積累的學識正是他將來成功的基礎,是他一生最有價值的財富。
作為管理者,毫無疑問,決策能力和業務能力是最應具備的工作實力。隻有練好了這兩項絕活,才能加強你的管理能力。
決策能力是最能讓大家服氣的。當員工都在為未來走向何方而莫衷一是時,你敢斷然拍板,並且在事後被證明是多麼的“英明偉大”,那你在今後就將倍受擁戴。特別地,你那個決策在當時越被別人不理解,則事成後你受尊敬的程度也就更加猛烈。員工在自歎弗如後,一般會鐵了心地跟你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