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秒鍾看透對方心理11(2 / 3)

要防止受騙,還需要具有一定的識騙防騙能力。騙子騙人要掩蓋其騙人的真麵目,總是以某種假象出現;然而,假象也是事物本質的表現。

河北省懷安某農具廠已瀕臨倒閉,廠裏的頭頭腦腦們四方奔走,八方聯絡,希望能渡過險灘。一次,他們獲得一條“救命”信息:北京市豐台區新技術研究所包銷加工暖氣爐,質量要求較低,非常適合該廠生產。經初步商談,雙方達成“君子”協議:乙方(農具廠)必須事先交足1萬元的技術轉讓費(專利)給甲方(研究所),然後甲方提供技術資料及圖紙,乙方按甲方的技術要求安排生產。

“君子”協議簽訂之後,農具廠要去交1萬元技術轉讓費。一位銀行員認為有必要親自探查一下,於是他與該廠廠長一同帶著1萬元彙票去京調查。這樣既不耽誤企業又不會使1萬元石沉大海。

下了車,他們去對方工商行政管理所、對方開戶行、街道等單位了解情況,先後調查了30多人,據調查結果得知:這個研究所是由4個辭職的技術員聯辦的個體企業。生產場地空空,門市部不足一間房間,門還鎖著。他們是利用牌子賣專利,等簽訂合同後找毛病,最後鬧糾紛,現在還沒有打完官司。廠長二人得知此真情,坐車返回,避免了萬元巨款的損失。

如果一個人增強了防騙意識,再具有必要的防騙能力,受騙是可以防止的。幾年前,某市發生的一起哄動一時的“預售彩電詐騙案”就是一例。

大騙子閻慶華原是內蒙古包頭市人,曾因貪汙罪被判有期徒刑7年。1984年,他在北京編造了一封美籍華人原世宏給包頭市長的信,信中謊稱原的長子是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的經理,次子是日本日立公司經理。原世宏準備拿出一筆資金為其在包頭市居住的外甥閻慶華興辦企業。包頭市政府相信了這封信,同意在包頭成立興中企業有限公司,並下達了市政府同意該公司從國外引進汽車生產線在包頭生產的批複件。

1985年,經人引薦,他與某市政府聯係,利用包頭市的批複文件及偽造注有2.75億美元“中國銀行信用卡”、“中外合資企業批準證書”,詭稱要來某市建立年產5萬輛2.5噸客貨兩用車生產廠。騙取了某市的信任,市政府同意他成立了宏慶實業有限公司,閻自任董事長兼總經理,此後,閻自稱在建廠之前先從日本進口一批彩電、摩托車、鋼材。從而預售彩電271台,摩托車2輛,收款27萬餘元,他以支海關稅為名,支取了7萬餘元預售款,這筆巨款被其揮霍。

此後,該市公安局奉上級指示,對中外合資企業摸底,經過調查,證實閻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騙子。

像閻某這樣的大騙子,本來是不難識破的,試想如果一開始就像公安人員摸底那樣,閻的詐騙怎能得逞?如果一開始就嚴格對資金進行審查,並做一些必要的調查研究,那就不會受騙。再者,這樣的大騙子也並不高明。即使一時受騙,也應及時識破。比如,建立年產5萬輛汽車生產線,是要經中央、省有關部門批準的,不能由閻一人說了算,為什麼既沒有上級批文又不見上級來人?信用卡一般是供數額較少的零花錢用的,哪有2.75億美元這樣巨額?……隻要稍加留意,是不難識破的。

我們從上麵幾個事例分析中可以看到,在生意場上,有的在談判開始就防止了受騙,有的把將要損失的巨款及時挽回,也有的因受騙造成了巨大損失。我們的結論是受騙是可以防止的,關鍵在於能否自覺地增強你的防騙意識,提高你的防騙能力。

4.如何識別離間術

離間術是一種中圈套,是離間者(主體)在被離間者(客體)之間搬弄是非,製造矛盾,以期破壞他人團結,從中獲利的一種圈套。拂去離間術圈套的偽裝之後,實際上是一種主體對客體的侵害行為。

離間術在生活中有多種表現,如創造條件,促使同誌之間、上下級之間的誤會;或將誤會加以渲染,擴大他人之間的分歧;或編造謊言,製造矛盾,破壞他人團結,等等。離間術的外在表現雖然多種多樣,但它的內在本質卻是惟一的,那就是使人為己,陷人益己,抑人揚己,損人利己。

離間術有以下特征:

1.目的性

任何離間術都有其明確的目的,隻有在目的的驅使下,離間的所有行為才可以表現出實際意義。離間者的目的是自我的、本位的,是建立在實際自我利益基礎之上的。有時它為的是獲取個人的某種利益,有時則表現為滿足個人的某種心理,有時也可能是為了小集團的利益,但無論如何,它都是建立於私欲。頹廢、反動之上的。離間者的目的不在離間過程本身,而在於達到離間之後的結果。

2.隱蔽性

離間者的目的決定了行為的隱蔽性。因為伴隨著離間術的實施,離間者對被離間者的侵害行為已經開始,而這種侵害又是巧借被離間者之間的摩擦力量去進行的,況且,一旦離間成功,被離間者的利益受損則是絕對的,所以,離間者隻有使被離間者在表麵上知情,而不能在根本上知底,才能達到他離間的目的。因此,隱蔽性貫穿在離間活動的始終。

3.欺騙性

離間的隱蔽性決定了離間手段的欺騙性。因為離間是一種侵害行為,且要借助客體之間的摩擦力量實施,又要做到隱蔽得“天衣無縫”,顯然采取正當的、公開的手段是不行的。所以,離間者往往會製造假象,欺騙客體,使其產生錯覺,作出錯誤的判斷,形成錯誤的認識,以便使其在不知不覺中落入圈套。盡管離間術具有隱蔽、詭詐的特點,但還是可以破譯的。識破離間術要從以下三個方麵進行分析。

首先是聯係分析。任何離間者要想達到離間他人的目的,必然要與被離間者發生這樣那樣,或明或暗的聯係。因為沒有聯係就無法借助客體之間的摩擦力量,再高明的離間術也無法得以實施。因此,誰突如其來地與你發生聯係,誰就有可能在實施離間術。

其次是利益分析。一般說來,離間術通常是伴隨著利益衝突而實施的,而離間者往往又是被離間者發生矛盾後的直接或間接受益者。因此,對人際衝突製造者的利益得失進行分析,有利於識破離間者的真麵目。

最後是反常分析。任何離間術,無論它怎樣高明絕倫,隻要它付諸實施,總要留下一些反常的痕跡。因此,對反常的蹊蹺的行為進行認真分析,進而反向思維,弄清人際衝突的來龍去脈,對於破譯離間術很有幫助。

總而言之,離間術的破譯應建立在對其行為特征的綜合分析之上,既不能盲目猜疑,又不可掉以輕心。

5.打小報告的小人

這類人接近古時迷惑君王的佞臣。他們為了獲得上司的信任便不擇手段,寧失信於同事亦在所不惜。

這類人,深信要在公司裏生存,必須有一套求生策略。由於辦公室裏人事複雜,大家明爭暗鬥,一不小心就會遭人暗算。因此,必須采取先發製人的手法,以快打慢,免得被人有機乘。

除了自保之外,最好能夠得到“後台”撐腰。而“後台”之最佳人選,當然就是自己上司了。

“愛打小報告的人”看準了上司需要人在公司內充當他的耳目,把辦公室裏的小道消息或情報傳達給他,讓他更了解公司內部人事的實際情況。於是,他便選擇了這條途徑,來取得上司的信任。

這類人最大的特點是喜歡四處刺探同事之間的秘密,連一句閑言碎語也不放過。因為,這便是他向上司彙報的材料。

這類人如此做的最大目的,是要在上司心目中建立起忠心耿耿的形象,說他們甘當上司的鷹犬也不為過。

這類人接近古時迷惑君王的佞臣。他們為了獲得上司的信任便不擇手段,寧失信於同事亦在所不惜。

為了向上司表示自己無時無刻不耳聽八方、盡忠職守,他有時不惜無風作浪,故意製造新聞,無事生非,向上司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