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秒鍾看透對方心理11(3 / 3)

據有關人士反映,的確有些主管喜歡有這類下屬在機構內充當“探子”,借此知道職員對公司、對自己的態度。他們相信,這種情報對本身更好地管理下屬有一定幫助。

即使這類愛打小報告的人能充分博取上司的歡心和信任,若上司是一名精明能幹的人,他斷不會考慮提拔告密型下屬成為自己的接班人。因為這類人在辦事能力方麵肯定不會太突出,所以才走捷徑、做探子,博取上司的青睞。如果主管貿然地把他升上自己的位置,除了引起公司內職員的反感外,也顯示出這名上司的天真無能。試問,一個全公司的職員都提防甚至討厭的人,怎能當一名令人信服的好主管?

李林甫是唐玄宗時的宰相,此人不學無術,素質十分低劣,然而李林甫卻能官運亨通,青雲直上,久居要職。這除了“關係網”的原因外,主要靠他的政治技術和善於玩弄陰謀詭計的手腕。李林甫本人雖然沒有什麼學識,但他最忌恨和害怕的就是文學之士,他最慣用的伎倆是陽奉陰違壓抑他人,抬高自己,嘴特別甜而心特別狠毒,當時的人都說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口蜜腹劍”的成語即出於此。

李林甫本人沒有什麼才學,識字不甚多,經常讀錯字寫白字,僅能提筆抄錄別人寫成的奏稿,有時難免鬧出些笑話。據說有一次,他在禮部主持考試,有位考生在答卷中用了“杖杜”(孤立高大貌,喻成績突出)一詞,這本是詩經中的一個篇名,李林甫不識“杖”(di音第)字,就問手下人“杖杜”是什麼意思,被問者俯伏在地不敢回答。李林甫表弟薑度生了個男孩兒,他親筆寫了個祝賀詞,其中有“聞有弄麝之慶”的話。“弄麝”一詞實際應該是“弄璋”,指生男孩之後,讓他玩弄璋這種美玉,以期有好的品德。“弄麝”豈不要效仿麋鹿嗎?結果又鬧了個大笑話。為此,他特別嫉恨那些文學才士,就引薦一些與自己不相上下或不如自己的人進入朝廷來擴充勢力。

有一位戶部侍郎叫蕭靈,是李林甫一手舉薦的,此人不愛讀書,學識極差,曾經在中書侍郎嚴挺之麵前把“伏臘”讀成了“伏獵”。嚴挺之把此事告訴給宰相張九齡,並說:“朝廷的官員之中怎麼能容許有‘伏獵侍郎’呢?這不是要貽笑天下嗎?”其實,“弄麝宰相”提拔個“伏獵侍郎”正是合情合理的。為了鞏固相位,李林甫采用各種手段把有才能的人都排擠到朝廷之外,由於手段高明,既達到目的又不露痕跡,不僅皇帝毫無察覺,就連被整的人也不知內裏情由,有的人還在感念他的恩惠,這正是他的奸狡高於別人的地方。

李適之性情耿直,李林甫與之爭權,彼此不太和諧。李林甫為人陰險又好阿諛。

有一天,李林甫對李適之說:“華山見金礦,如果開采,可以使國家富裕,皇上還不知道這件事。”

李適之性情疏緩寬厚,很相信李林甫的這番話。有一天就和玄宗皇帝從容地談起這件事,玄宗非常高興。

玄宗當天問起李林甫,李林甫回答說:“臣早知道華山產金,但心想華山是陛下王命的根基,王氣所在的地方,不能開采,所以不讓王知道。”

通過此事玄宗認為李林甫忠心擁戴自己,於是漸漸疏遠李適之。

為了預防別人取代自己擔任宰相,李林甫采取了兩大措施。一個是想辦法杜絕別人通過軍功升任為宰相。開元年間,張嘉貞、張說、蕭嵩等人都是先任節度使,立了軍功後才出將人相的。李林甫對玄宗說:“文士為將帶兵,膽怯不敢親冒矢石不如用一些寒族、蕃人,蕃人都英勇善戰,那些出身寒微的人沒有黨派援引。對這些人隻要施以恩惠,他們就會死心塌地地忠於朝廷。”玄宗覺得很有道理,就專門委托少數民族的將領做邊疆大帥。高仙芝、哥舒翰、安祿山等人都是帶有重兵的少數民族將領。李林甫以為這些人不認識字,絕不可能當上宰相,所以才想出了這一高招。這樣就從根本上杜絕了邊帥人相的路子,他自己的相位則可長保無虞。其結果是邊帥兵權太重,最後釀成了安祿山、史思明的大叛亂。

天寶六年,唐玄宗想要征集天下的才士,詔命天下精通一藝,有一技之長的人都到京城應選。李林甫最怕文學之士,又害怕一些膽大不聽話的文人在策論中揭發他的隱私和罪行。就向玄宗建議,說舉人多是些卑賤愚聵的人,恐怕有一些粗俗不堪的語言汙穢聖聽。應該先讓郡縣長官精選一次,再由禮部複試,如有名實相符、確有才學的人再行上奏。玄宗同意了他的意見。李林甫派自己的親信去主持考試。結果天下彙集長安的舉子鄉貢們全部落第,沒有一個人被錄用。因為李林甫本來就不想讓有才學的人進入朝廷中來,就連杜甫那樣的才華橫溢的大才子都沒有出頭的機會。

6.如何識別拍馬者

善於討好諂媚的人在社會的各行各業中都可以找到,這類人有一項基本特征:永不反對或駁斥上司的指示。

諂媚的人,在香港被說成是“擦鞋仔”,在大陸被說成是“馬屁精”,可見這類人縱行職場已多年了。

善於討好諂媚的人在社會的各行各業中都可以找到,這類人有一項基本特征:永不反對或駁斥上司的指示。無論在什麼場合下(私人聚會或公開會議上),諂媚的人隻曉得做一種動作,點頭同意上司說的每一句話。

這類人內心有一份揮之不去的恐懼,那就是做出自己的決定。

或許由於與通常的習慣有關係,這使他們連提出自己意見的能力也逐漸被遺忘或根本喪失了。

在他們心裏,隻相信一種真理:同意上司的人令上司對他有好感;而反駁上司的人隻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愛諂媚的人總會有這樣的念頭:許多上司雖然口口聲聲表示自己很民主開放,樂於聽取各方麵的批評或意見,其實最討厭下屬指出他們的不是,因為這無形中已損傷了他們的權威。實際上,絕大多數上司都喜歡下屬讚成自己的提議或想法。既然事實如此,那又何必下那麼多無謂工夫,索性從一開始就點頭到底好了。

愛諂媚的人不斷找尋一位強有力的上司去保護他們。至於什麼個人尊嚴,早已丟在九霄雲外。他們最大的目標,就是使本身的“靠山”高興,其他一切都不管。

除非上司是一位典型的“昏君”,否則他絕不會培植愛諂媚的人做自己的接班人。因為這類人才除了懂得“拍馬屁”之外,根本就缺乏主見,一無可取。

主管利用他們來替自己辦些私人瑣事倒是相當理想的,在這方麵,他們定能辦得妥妥帖帖。此外,由於他們全無主見,亦無真才實學,試問怎樣可以登上高位,管理業務和人事嗎?

這類型人才之所以能夠在公司內生存,乃是由於他們看準了人性的弱點(上司喜歡聽奉承話)、更加上他們奉承有術,才能風光一時。對付這類人才,最適當的處置方法便是降他們級或調他們到另一部門工作,作為一種警戒。當然,隻有精明的上司才會這樣做。

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上司對下屬是否會拍馬屁不那麼放心,於是就采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對部下進行考驗。一旦發現蛛絲馬跡便窮追不舍,搞得部下誠惶誠恐不敢對上司有任何離經叛道之舉。即使大家相安無事,掌權者仍不放心,還總想在平靜的水中攪起一點波浪。於是,他們便采用各種手法對部下進行“火力偵察”,誘使對方誤入他所設的圈套之中。這種誘使部下上當的手法,在後世叫做“引蛇出洞”。

戰國時期,子之做了燕國的丞相,為了測試部下的忠奸,有一次他坐在屋裏裝出一副很吃驚的樣子,然後問手下人:“剛才從門口跑過去的是什麼,是不是一匹白馬?”他的左右侍從都說沒看見,隻有一個平時愛拍馬溜須的人跑出門外去追馬,自然是一無所獲,然後回來報告說:“外麵有一匹門馬。”他哪裏想到,這是子之用這種方法了解他手下的侍從中有沒有討好諂媚的小人,以便日後看清他的嘴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