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嘻嘻嘻”型的笑聲
少女型的笑聲。是好奇心強凡事都想一試的性格,非常渴望博得周圍異性的好感,而這種心態隨時表現在臉上;情緒有高有低,愉快與鬱悶時的落差極大。
8.吵架
有些人一吵起架來就精神百倍。因為吵架刺激這種人分泌腎上腺素,使他們覺得興奮,而這種興奮是事情順利時無法感受到的。有些人害怕生氣,他們竭盡一切努力去避免爭執,即使不可避免也要盡快結束它。其實,許多人吵到最高點的時侯,滿腦子隻想贏,經常忘了到底為什麼而吵。
1.言辭攻擊
他非常容易動怒。雖然一開始,他隻是針對某一件事而吵,可是很快便擴大到言辭上的攻擊,他會數落對手的每一件錯事,甚至功擊對方的家庭。他實在是個差勁的戰士,他想成功的幹勁和必勝的決心,若用在其他方麵很有幫助,但用在親密關係上,造成的負麵效果可太大了。這是因為他在爭執時所說的那些話,到最後都變成無理取鬧的人身攻擊。
2.身摩攻擊
用身體代替說話。隻要他察覺吵架快輸了,或覺得無法再用言語與別人溝通時,他就選擇直接的正麵攻擊。他天生容易衝動,隻要事情不如他願,他就覺得有挫折感。他會踢自己的車,咒罵路上其他的駕駛員。他會因自己的失望和自己造成的錯誤而責怪他人,甚至責怪吵架的對手不該逼他攻擊他們。
3.無所謂
他對煩心的事能夠視若無睹。他把自己想象成高枕無憂、輕鬆自在,但事實上,他隻有能力處理願意麵對和能夠控製的事。他相信,時間可以解決一切,船到橋頭自然直。他的想法是對的,因為到最後,和他吵架的人會覺得,一個人窮嚷嚷實在是自討沒趣,對方不是鳴金收兵,就是出手打他。
4.無辜
他總是透過看似無辜的言辭攻擊對方,例如:“你實在是反應過度,我想你應該和你的家人討論討論這種現象。”他並不想和對方討論任何事情,隻保持沉默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且無論對方說什麼,都無法讓他改變心意。他是以一副洋洋得意和高人一等的姿態贏得對方的。
5.讓人同情
他喜歡有人介入代替你和對方爭吵,而且比較喜歡在眾人麵前吵架,好讓眾人站在他這邊。他善於在吵架的時候引起別人的同情和關心,即使他錯了,也有辦法如法炮製。無論如何,他總是受傷的那一方。
6.不動感情
他最喜歡的反應是“別激動!”無論在任何情況下,他都不讓自己流於情緒化的表達方式。他是一個理性、講道理、聰明的人,認為行動、爆發式的反應不過徒然製造雙方的分裂。和他吵架沒什麼意思,因為他永遠是贏家。他的個性強烈,能夠透過理性的爭執去說服他人。
7.發泄
這是一種情緒的恣意宣泄。兩人對吼,吼到聲嘶力竭,然後雙方再以理性的討論將感覺表達出來。這種吵架方式需要雙方都有相當程度的理解力,同時都有能力收放自如,也就是先放任自己大吼,然後在兩人吵得不可開交之前適時調整自己。
8.憤怒摔東西
即使他厭惡暴怒和暴力,但暴怒和暴力卻令他興奮。隻要摔破幾個盤子或用手在牆上捶幾下,他就覺得好過些。他因威脅恐嚇而獲勝,對手則因害怕而屈服,然後他就得逞了。他努力像英雄一樣,想在爭執中獲得自尊和自信,可是,想贏的欲望卻使他表現得像個嬰兒。
9.最後通牒
隻要他輸了,被逼急了,便使出最後的武器:“我沒辦法再忍受了,我要離開!”其實,他無法忍受的是事情不如他意,而這個最後通牒,使他覺得自己威力大增。不過,如果有一天,對手對他說:“好!現在就走,我才不在乎!”這時他必須麵對事實所帶來的恐懼,因為他根本沒有勇氣離開。
10.翻舊帳
他是那種腦容量和大象一般大的人,有能力把陳年舊帳全部搬出來細數一番。他認為,他倆關係中的每一件事都必須提一提。他有驚人的記憶力和分析力,而且認為吵架是一種理智的挑戰。他通常占上風,因為大多數人都隻擁有普通的記憶力。
11.散布謠言
爭執中途,他會突然插進一句:“每個人都這麼認為。”他散布謠言或製造謠言,目的在使自己獲勝。吵架的時候,他沒有信心一個人吵贏對方,而以團體的意見站在他這一旁作為吵架的籌碼。除非有人和他站在同一個陣線,否則他幾乎沒有勇氣表達自己的信念。
12.我的律師會和你聯係
他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單打獨鬥,必須靠他人的協助,而那些人也的確能夠幫助他。信心和成功都站在他這一旁,他還尊重他人的專長。他尋求專業協助,因為他不喜歡輸,而法律行動是他可以想到的最有效的辦法。
13.留紙條或寫信
他覺得把想說的話寫下來,要比開口說自在點兒,因為他覺得這麼做較能控製自己的情緒,也更有把握讓別人能聽進去自己要說的話。直接對質他會不自在,因為他需要別人喜歡他。他很清楚自己想說什麼,而且可以很完整地把那些話寫下來。
14.電話對陣
電話溝通比起麵對麵衝突,不但讓他更能夠借聲音來發泄心中的怒氣,還可以將彼此的敵意局限在兩個地方。他不怕因此受到身體攻擊,也比較能夠控製吵架情緒。他可以隨時掛斷再打,或等對方再打給他。在他的生命中,有許多類似掛斷電話的委屈經驗,但他都不願直接麵對。
15.沉默
他對憤怒的反應是:保持沉默。雖然表麵上你愉快、開朗,但內心卻怒氣衝衝。他不惹是生非,不破壞現狀,即使船底有個洞,船開始往下沉,他也寧可選擇溺死,而不願和他人針鋒相對。基本上,在人際關係方麵,他是個悲觀主義者,而且你認為,誠實隻會使事情更糟。
9.談話知心理
要了解一個人的心理狀態,首先對於他的每個細節,都要細心地分析。舉例來說,在一個辦公室裏,作為主管,你要注意觀察以下幾種情況,例如部下是不是都在故意避開自己的視線?如果是這樣,主管就要考慮自己的行為是否過於嚴肅了?部下是不是在自己傳達重大通知時也是嘻嘻哈哈?如果是這樣,主管就應注意自己是不是過於散慢了?部下是不是在開會時都閉口不言?如果這樣,主管就應想想自己是不是過於專製了一點?通過這樣敏銳的觀察,以便及時調整。
同樣,當上司勸說部下應打起精神努力工作時,部下隻是口頭上響亮地回答“是,是”,但是實際上並沒什麼改進,這一般都表示內心對上司有反感。
在社會的交往之中,人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一個現象,社會地位高的人對下屬的談話總是居高臨下,他可以緊盯著下屬的眼睛和每一個動作,而下屬通常都是采取恭敬的態度,俯首帖耳的傾聽,並不時伴以理解和應酬性的微笑。而社會地位低者對社會地位高者進行說明時,對方隻是隨意地附和,並不向說服者使用客氣的語調說話,這通常都是對對方懷有卑視的表現,而這種表現會妨礙你的說服工作。
當社會地位高的人對社會地位低的人有反感時,大部分情況下不會將反感壓抑在心底,而是直接表現出來。例如,談話當中突然離席,讓對方久候;談到主題時,故意岔開話題;假裝正在思考問題,將視線轉移到別處;更有甚者,根本不聽你的談話,一個人看起報來。這說明對方忽視你的人格態度。
在人際交往中,某些自尊心很強的人,為了保護自尊,常常不發一言,極誇張地表現出瞧不起人的態度。因此,他會戴上做人的麵具來支撐自我、確信自我,並且由此回避、消除接受說服時的不滿情緒,從這種談話方式可以看出這種人的本質和內心活動狀態。
言語是情感的表達,是思想的表現結果。一個人不管水平如何,口的如何,隻要他張口說話,他就在有意無意地給別人留下印象。一句話,很可能就是自己的一幅畫像。同時,談話也可以展示一個人的職業、身份和知識水平,一個人在言談中會不經意地流露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一個能夠在談吐之中,對問題應對自如,並表現出不同凡響的氣質和風度的人,肯定是位有思想、有內涵的人。
一個有真才實學的人如果善於表達,常常能輕易地征服別人的心,即使是才疏學淺者,如果能說會道也會給人以有力的印象。我們固然不可油嘴滑舌,但人們判斷一個人時,對其談話能力的展示是很看重的。我們都有很多同學、朋友、同事,有的人在長期失去聯係後就淡忘了,可是如果有人曾給過你一句哲理性的忠告,那麼你可能會忘記你們之間的很多事,惟獨記住這句話,忘記他的很多可能愚蠢的行為,而認為他是有見解的。這就是語言的力量。
借助語言的力量,把自己內心的見解和心理活動狀態呈現出來,就會引起別人的重視,甚至可以改變一生的道路,因為一些識人高手,可以從你的言談中窺探你的真實想法和人生的抱負。著名科學家法拉第進入英國皇家學院,就是戴維爵士和他一場談話後的結果。
戴維:“很抱歉,我們的談話隨時可能被打斷。不過你還算幸運,此時此台儀器沒有爆炸。可能因為你沒在實驗室幹過,所以才願意到這裏來,科學太艱苦,要求付出極大的勞動,而隻有微薄的報酬。”
法拉第:“但是隻要能做這種工作,本身就是一種報酬。”
談話結果,戴維讓法拉第當了自己的助手。後來,有人要戴維填表列舉自己對科學的貢獻,他在表的最後寫道:“最大的貢獻——從一句話中發現了法拉第。”
一個遠離社會和人群的人,不可能具有洞察他人內心世界的本領,要在社會中生活得一帆風順,就得具備從別人的言談中,了解其內心動態的手段。可以說每一個人在一生中,都會或多或少地與騙子打交道,沒有識破他言談中破綻的本領,受騙上當也就在所難免了。
騙人的高手至少是半個心理學家,雖然他們不承認或不自覺。但他們真的十分了解被騙人的心理變化和需求,他們總是尋找各種機會行騙。例如他們專門在談話時察顏觀色,因為世上許多誠實的人,都有一顆深情的心和無掩飾的臉。而騙子一麵窺視你,一麵卻假裝恭順地瞧著地麵,善於把真正要達到的目的掩蓋在東拉西扯的閑談中。
騙子還有另一個絕招,就是在你毫無防備的情況之下,突然對你提出一個他期待已久的願望,因為他從誠實人的言談之中,察覺沒有對他設防的時機,讓你在來不及思索之間,便答應了他的要求。
當一個試圖阻撓一件可能被別人提出的好事時,最好的辦法就是首先由自己把它提出來,但提出來的方式又要恰好足以引起人們的反感,因而使它得不到通過。有時,騙子裝作正想說出一句話卻突然中止,仿佛製止自己去說似的。這正是刺激別人加倍想知道你要說的東西的一種妙法。
還有一種誘人上當的騙子。他暗地裏想與另一位先生競爭領導的位置。於是他對那先生說:“在當今時代當領導是件沒意思的事。”那位正可能被任命為領導的先生天真的同意了這種看法,並且也對別人如此說。結果先說的那位便抓住這句話稟報上級,上級大為不悅,果然就不任用說天真話的人了。
還有一種影射的狡術,比如當著某某麵故意對別人說“我才不幹某種事呢”,言外之意隻有對方才會……
有的人搜集了許多奇聞軼事,當他要向你暗示一種東西時,便講給你聽一個有趣的故事。這方法既保護了自己,又有助於借人之口去傳播他的話。
有人故意在談話中自問自答,這也可以作為一種狡術。
總而之言,這種狡猾的方法是形形色色的。所以把它們都抖一下是必要的,以免許多老實人不明其術而上當受騙。
騙子再高明,隻要你留意觀察,搜尋他言談之中的蛛絲馬跡,把他從黑暗的角落提置到光明的地方,那時,他可能就無所循形了。
心理學家研究證明,一個人一開始說謊,身體就會呈現出相應的信號:麵部肌肉的不自然,瞳孔的收縮與放大,額部出汗,麵頰發紅,眨眼次數增加,眼神飄忽不定,等等。說謊者總是希望把體態隱藏起來,所以一個人在電話裏說謊比當麵說謊要鎮定從容。利用這一特點,警方在審訊嫌疑犯時,總是將其放在光線強烈的地方,讓其體態語言暴露無遺。這樣很容易看出他是否在說謊。而且讓他的身體無所依傍(比如不背靠牆,一般用凳子而不用椅子),從而解除他的防備心理,促其徹底坦白。
一個人在說謊的時候,很難控製他自己下意識的動作,且從語氣可以看出大概情況。
有時,一個人談吐的速度、口氣、聲調、用字等,蘊藏著極為豐富的第二信息,撩開罩在表層的麵紗,能探知一個人的內心真實想法。一般來說,如果對方開始講話速度較慢,聲音洪亮,但涉及到核心問題,突然加快了速度,降低了音調,十有八九話中有詐。因為在潛意識裏,任何說謊者多少有點心虛,既希望“蒙”住對方但又無十分把握。更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如果他在某個問題上支吾其辭,吞吞吐吐,可以斷言他企圖隱瞞什麼。倘若你抓住關鍵的詞語猛追不放,頻頻提問,說謊者就會露出馬腳,敗下陣來。
聰明的人會針對說謊者言語中的有違常理的說法,便可推斷出他是在說謊騙人。
宋國有個人要求為燕王在棗核尖上刻一個母猴,但是,他要求君王必須素食三個月才能看得見。燕王因此給他三乘兵車的封地以養活他。燕國管理冶煉手工業的官員對燕王說:“我聽說君王素食的日子不能超過十天,因而君王不能為了看這個母猴而長久齋戒,因為這是沒用處的事,所以,這個宋人才提出三個月的齋戒期。凡是雕刻工作,刻刀一定比所要雕刻的東西小,而我們冶煉手工業做不出這麼小的刻刀,也沒見到宋人有這種刻刀,怎麼雕刻呢,請君王看一看他的刻刀。”
因為這個官員根據生活的實際經驗,對騙子言談的誇大語言有了清醒的認識,當時的工藝水平不可能達到如此高的地步,因此推斷宋人是個騙子,燕王派人把宋人拿下核查,果然是個騙子。
10.留心觀察,識破謊言
謊言是我們認識一個人的障礙,因為謊言是對方有意隱瞞自己的假麵具。不過,隻要我們時刻留心觀察,同樣也可以看穿謊言,看清對方的內心世界。
1.鬼話連篇
到底什麼是謊言?讓我們從各方麵來舉例說明吧!
“今天晚上我要值班不能回來!”
——其實是跟同事去打麻將。
“啊!這個寶寶真可愛!”
——好難看的小家夥。
“對不起!我們董事長正在開會,不能見你。”
——這點小事,也要找董事長嗎?
“我常來你們這兒買東西,難道不能算便宜一點嗎?
——其實是第一次上門。
“這是一本人人必讀的寶典!”
——其實,內容無聊得很。
“我發誓我愛你…………”
——其實,他正在想別的女人。
“你很聰明,隻要肯努力一定會成功。”
——這個家夥真是無藥可救。
“啊!你化妝起來真漂亮!”
——簡直像個狐狸精。
“環境優雅、交通方便、學校、商店林立。”
——天知道!
“敬啟者:貴公司生意昌隆…………”
——真是開玩笑,本公司快要倒閉了。
“這是胃潰瘍,隻要好好休息,慢慢就會好的。”
——其實是癌症,半年也活不了。
“你再哭的話,老虎就會把你吃掉。”
——騙小孩。
“親愛的!我跟你說的都是真心話,你若不信,我立刻……”
——口是心非,鬼話連篇。
“媽!我到同學家做功課。”
——其實跑去看電影了。
2.美麗的謊言
如果我們的生活裏完全沒有謊話存在,那麼這個社會將無法協調,因為整個社會生活和個人生活,必須依靠一些無傷大雅的謊話保持平衡。
在某些時候我們將謊話分為可以原諒的和不可原諒的兩種,而社會就是由可以原諒的謊話來維持平衡的。
什麼樣的謊話可以說?什麼樣的謊話不能說?這是價值觀念的問題,而且這個範圍也很難確定。
若是把謊話當成社會上的“潤滑油”,大概不會有人反對吧!因為它確能調劑我們單調的生活。如果我們把一些禮貌上的讚美辭,或社交方麵的辭令,全部加以否定的話,那麼人際間的關係,就會顯得枯燥而冷酷了!
聽說意大利人是世界上最會說客套話的民族,下麵是他們針對謊話的功效所談論的一篇文章。
“禮貌上的謊話和客套話,偶爾會被利用到功利主義方麵,但是大體來說,大部分的謊話,都是運用在促進社交及日常生活的小節上,因為這種客套話,是人際關係的潤滑油……”在意大利,人們都把這些客套話當成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調劑品,而且不太計較其中的含義。
“服裝店的商人,稱讚‘顧客體態優美。’”
“牙科醫生稱讚你的牙齒像古代羅馬人一樣美。”
“內科醫生對你說:‘這種病不太要緊。’”
“定做鞋子的時候,鞋店的老板一定會對你說某月某日一定能做好,雖然他知道有時候不能如期做好,但是這種謊話為的是安慰你,使你的心裏有安全感。”
以上是從意大利人所著的《日常生活中無傷大雅的謊話》中所摘錄下來的。
禮貌上的客套話,是社會上一般人所公認的一種謊話,我們隻要把它當成人際間交往的潤滑油就好,不用深入去探索這種話的意思。
至於善意的謊話,那是非有不可的。為了勉勵別人,或者安慰癌症患者所說的謊話,是沒有人會產生非議的。
還有一種“幻想的謊話”,為數也不少。有些人整天陶醉在自己的夢幻世界裏,經常癡人說夢話,自己欺騙自己。這種“幻想的謊話”,如果不很嚴重或不很過分,也就沒有多大關係。
謊話的定義很廣。人在行為上所表現出來的虛偽,也是謊話的一種。有一種人,在人前一本正經,說的話也非常動聽,可是他在獨處時的一舉一動,卻與人前所表現的截然不同。
穿衣、化妝也可以說是一種謊話。還有,說話時一點都不誇張的人大概也很少吧!因此嚴格地說,不會說謊的人是絕無僅有的。
“威嚴”也是一種演技,因為天生就具有威嚴的人是很少的。例如有一個人,當他還是一名小職員的時候,成天嘻嘻哈哈的,沒有半點架子和威嚴,等到他升為科長之後,架子就一天一天地大起來,威嚴也一天一天地擺出來了,所以說威嚴是累積而來的。
依照潛意識理論,謊話又可以分為有意識和無意識兩種。有意識的謊話,是為了達到某種因的而說的,例如“欺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公眾場合為了表現自己所說的誇大的謊話,也是有意識的謊話。
無意識的謊話,是指沒有動機,沒有目的而說的謊話。例如小孩子的謊話,習慣性的謊話……等。自誇、客套,雖然也屬於有意識的謊話,但成為習慣之後,也就變成無意識的謊話了。
如果要透視“不可原諒的謊話”,我們應從研究謊話的構造和動機開始,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3.即打即招——謊言識破術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討論過一些有關謊言的定義、種類和作用,現在讓我們更深一層來探討識別謊言的具體方法:
要留意說謊者的慣用伎倆。
從對話中識破對方。
從反麵識破對方。
以試探方法去識破對方。
站在對方的立場來分析對方。
不要讓對方看穿自己。
從對方的表情去分析他所說的話。
認識對方內心的方法跟識破說謊者的方法有連帶關係,所以或多或少會有重複的說法。因此現在我們就針對“要如何去識破對方使他說出真話”這方麵來討論。
(1)如何使對方解除心中的武裝
正在說謊或試圖說謊的人,他們的心裏一定會先武裝起來。“如何使他除去武裝”就是最大的關鍵所在。如果這時你正麵跟他衝突,他一定會強辭奪理把你反擊回來。
例如你對說謊者說:“你有什麼話幹脆直說好了,不用跟我兜圈子撒謊。”這樣去攻擊他,是不會產生效果的。我們應該在對方有些動搖的時候,找出他的弱點去攻擊他。不過,如果對方硬要堅持他的謊話,那麼這一招就不管用了。這個時候,我們必須另想辦法使他解除武裝。我們暫且不去理會他說話的內容真實與否,隻要把重點放在如何使他解除心中的武裝就行了。
這個道理就跟閉得緊緊的海蚌一樣,愈急著把它打開,它就閉得愈緊。如果暫時不去理會它,它就會解除心中的武裝,一會兒它就自然地打開了。
那麼究竟要怎樣才能使對方解除心中的武裝呢?
①要使對方有安全感。如果對方是為了保護自己而說謊的時候,我們最好這樣說:“你把實話說出來,不要緊,事情不會很嚴重的。”這樣一來,他就會認為他的處境已經很安全,不會顧忌說出實話會有什麼不良後果。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叫他說出實話是毫無困難的。
公安部門在查詢凶殺案的見證人時,利用這種方法是最合適不過了。
要使對方產生安全感,首先必須使他對你產生信賴,他對你產生信賴之後,才會對你吐出真言。
利用循循善誘的方法去套取對方的口供,要比使用強硬逼供的手法更容易達到目的。當然,如果你隻是裝出笑容討好對方,那對方就不會怕你了。我們必須做到讓對方認為“我實在不敢對這種人說謊”才行。簡單地說,我們要運用技巧,使對方因為你的影響而把實話完全吐露出來。
還有一種技巧跟剛才所提的完全相反,那就是故意把自己裝成很容易上當的樣子,使對方對你沒有戒心而很自然地把心裏的話說出來。
換句話說,就是讓對方產生優越感,使他在得意忘形之際,無意中露出馬腳。這種方法用來對付傲慢的人是最好不過了。
聽說美國的律師,在法院開庭審問的時候,也常會反複地運用這種方法,但是如果太露骨的話,就會留下漏洞,無法達到目的。
②要追根究底。這種方法和前麵所說的方法完全相反。徹底去追根究底,有時也能使對方解除心中的武裝。假如對方仍有辯白的餘地,他一定會堅持到底,因此隻有在他被逼得無法再為自己分辯的時候,他才會自動解除武裝、說出實話。
洛克希德賄賂案中許多有力的證人,在最後終於供出了真相,主要的原因是由於他們被逮捕之後,辦案人員利用追根究底的方法使他們說出實情來。由此可知,沒有約束的交談,遠比追根究底的方法為差。
我們經常可以在報紙上看到某人因為精神過分緊張而自殺的消息,對於這種事件,我們沒有辦法給他們下個定論,但我們也不難看出,他們實在是被生活中的某種鹵素逼迫得無法透氣,才這樣做的。
③攻其不備。不管是多麼高明的說謊者,如果遇到突然而來的攻擊,也會驚慌失措,不得不投降。
一位資深律師曾經說到:
“在詢問一個決定性的問題時,不要馬上詢問證人,等他回到證人席之後,再突然請他回來,重新詢問,這是最有效的方法……。”《孫子兵法》裏也說過:“攻其不備,出其不意。”“使其不禦,則攻其虛。”
因為我們乘虛而入,對方沒有防備,自然就會放下武器投降了。
(2)不要與對方做無意義的爭辯
“你明明是在說謊。”
“不!我說的都是實話。”
“你為什麼要說謊?”
“不!我根本就沒說謊。”
這樣的爭辯實在沒有意義,再怎麼爭論下去也不會有結果的。
表麵上看來,這種問話的方式有點像是追根究底。其實是完全變了質。
(3)使對方反複地做出同樣的事
謊話隻能說一次,如果經過兩次、三次的重複,多多少少就會露出馬腳。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會發現這種現象,例如,早上同事打電話來說:
“對不起!我家有客人,麻煩你幫我向領導請個假,謝謝。”
經過幾天以後,你突然問他:“前幾天你為什麼要請假呢?”這時他可能說:“因為孩子得了急病!”這種人一定不是為了正當的理由而請假。或許他在外麵兼職,或許他在外麵做了某些不可告人的事。
有一位非常細心的人,他每次說謊之後,都會把它記在備忘錄裏,以免重複。這個方法真是無聊透頂,假如他說了一個曲曲折折的謊話,是否也能一一把它記下來?總有一天他會露出馬腳的。
(4)要有效地利用證據
要使對方說出實話,最高明的手法就是提出有效的證據,尤其是物證,它的效果更大。
拿出有力的證據來做武器,是識破謊言最好的手法,不但可用來對付風流的丈夫,同時也可用來對付政治上的謊言。不管對方如何狡辯,隻要我們有確鑿的證據,他就不得不俯首承認。
但更重要的是必須懂得如何運用這些證據,如果運用不當,證據也會失去效用的。
關於這一點,我們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時機是否運用得當?如果事情過了很久,我們才拿出證據來印證,那麼證據的價值可能就大大地減低了。
如果我們在提出證據之後,還讓對方有充分的時間去考慮,也是不妥當的。因為這樣不是又讓他獲得了一個答辯的機會嗎?
那麼,證據要同時提出還是逐項提出來呢?這個問題我們不能一概而論,必須看證據的價值以及當時的狀況來決定。
至於我們握有的證據究竟有多少,絕不能讓對方知道。尤其是當你隻有少許證據的時候,更要絕對保密。總之,證據是一種秘密武器,證據愈少愈要珍惜,否則失敗的將是你而不是對方。
不到決定性的時候,不要讓對方知道,或者顯露自己手中的證據。你必須一麵靜聽對方的陳述,一麵在暗中對照證據;同時,也要考慮對方手中證據的可靠性,使緊握在手上的證據能運用得恰到好處。
以上所說的方法,到底使用哪一種比較好呢?當然,這要看對方的情況而定了。有時不能隻用一種方法,必須綜合運用多種方法才能收到效果。
我們並不是像警察一樣,要使犯人坦白,我們隻是想了解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去透視別人,如何誘使別人說實話。
如果我們像警察一樣,以審問犯人的方式去對待別人,那不是會得罪許多的人嗎?關於這一點,我們應該特別注意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