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入駐成都(2 / 2)

而徐言也是一邊行軍,一邊從軍中分離部分降軍留守各地,同時張榜安民,穩定各縣局勢。

此舉雖然讓大軍數量不斷銳減,但也在最短的時間內恢複了各縣的秩序。

至於這些留守的降軍是否會再生事端,徐言並不是很在意,畢竟隻要穩住了蜀郡,僅憑一個廣漢郡根本就翻不起任何風浪。

半月之後,徐言和剩餘的五萬大軍走走停停,總算來到了成都城下。

作為馬相叛亂的起始地之一,成都的青壯基本都隨了軍,原來的官員體係也因大量官員被殺而十不存一。

碩大的一座城池,除了大量老幼婦孺,就隻剩下十幾名官員和地方世家維持著城中的基本運作。

成都城外,一眾縣官和大量百姓比肩疊踵,皆是被氣勢如虹的大軍給震懾到大氣都不敢出,待到徐言翻身下馬行至身前,反應過來的眾人連忙跪地高呼道。

“益州從事賈龍,賈元社、成都張鬆,張子喬……見過徐都尉。”

眾人有序自報家門,徐言一一給予了回應,隨即便被簇擁著走向了成都太守府。

間隔千年的故地重遊,徐言的心裏不免有些五味雜陳。

曾幾何時,他也不過是那繁華都市下的一粒塵埃,如今卻是搖身一變成為了這片土地的主人。

既是命運使然,那他自當竭盡所能讓這座芙蓉之城譽滿天下。

看著一片蕭條的成都城,徐言的眼神不禁越發堅定,剛走進太守府就迫不及待的商討起了成都的建設方案。

太守府議事廳內,徐言一番推杯換盞,相互試探,很快就根據表現將在場眾人分成了三個陣營。

其中最弱的就是由一眾縣官組成的陣營,再往上就是張鬆領導的牆頭草陣營,而最強的則是賈龍領導的世家陣營。

對於徐言的到來,三個陣營的人雖然都表示了歡迎和擁護,但隻要徐言開不出具有誘惑力的條件,他們立馬就會倒向劉焉。

徐言對此雖心有不願,但考慮到眼下局勢未穩,貿然拿世家開刀隻會讓蜀郡陷入內耗,所以他也隻能先采取懷柔政策。

除了保留現有的縣官,賈龍被任命為成都縣令,張鬆被任命為功曹,同時還啟用了十幾位沒有官職的世家子弟。

待到空降的王猛接任郡丞後,成都便有了四方陣營,如此既能維持平衡又將世家和自己捆綁在了一起,此舉已然是目前最為穩妥的辦法。

組建好新的官員體係後,徐言又針對恢複人口和收複蜀郡諸縣下達了數條命令,待到將一切安排妥當,原本還有些舉棋不定的眾人立馬搖身一變,成為了徐言的堅定擁護者。

而他們之所以態度轉變如此之快,主要原因就是在徐言的藍圖中。

未來的成都不僅是一座擁有百萬人口的超級大城,更是整個西南的中心之城。

屆時,他們這些占據先機的本地世家必定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直接從普通世家發展成一方豪族。

麵對這其中的巨大利益,他們這些人自然是幹勁十足,無需徐言督促便立刻投身到了成都的建設當中。

三日之後,王猛帶著大量新型工具和商品抵達成都,更是讓這些人佩服不已的同時,越發堅信徐言製訂的藍圖一定會成為現實。

而這時的徐言則抽身來到了下一個目的地,天師道門所在地-鶴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