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殿上,董卓一聲怒斥,差點就要對劉焉拔刀相向。
殿內的百官害怕引火上身隻能杵在原地不敢動彈,唯有王允主動上前以劉焉的宗親身份勸說,可陷入暴怒的董卓又豈是那般好勸?
眼看著董卓始終怒氣難消,劉焉生怕來個出師未捷身先死,索性也就不裝了,直接道出了幾日苦思得來的理由。
“相國息怒,如今的大漢,割地自治已是難以避免。州牧之策一旦實施,除了能遏製各州郡的擁兵自重,更能試探出他們對相國和陛下是否忠誠。
待到驗明忠貞,相國和陛下便可對忠心之人加以重用,而那些心生反意的亂臣賊子則可分而食之。
如此雖然會使的大漢戰亂四起,但卻是最快平定天下的陽謀之計,隻要能讓相國和陛下早日實現心中理想,開創大漢中興,臣甘願背負罵名……”
說著,劉焉直接撲通一聲重重的跪倒在地,蒼老的身體也開始止不住的顫抖,同時還發出了細微的抽泣。
看著劉焉這一副舍身取義的模樣,雙眉緊皺的文武百官不知是被其感動,還是另有他想,亦或者是對董卓的畏懼,近百名官員竟無一人出言反駁。
就連相椅上的董卓也逐漸冷靜下來,並開始認真思量起劉焉的計策。
按照劉焉的說法,任命州牧確實可以讓各地群雄相互征伐,而一旦開戰,刺史也好太守也罷,其實力必定會大打折扣。
屆時,擁兵二十餘萬的董卓進可逐步蠶食天下各州,退可固守雒陽,雄踞一方。無論何種結果都不會有任何損失。
若是如此,那董卓恨不得立刻開始實行劉焉的計策,封上幾十個州牧,徹底把水攪渾。
可董卓自己也明白,當初的廢舊立新已經讓世人詬病,如今再行亂國之策,說不定就會引得各州郡群起而攻,到時候別說圖謀天下,能保住雒陽就算燒高香了。
劉焉表麵上冒死諫言,結果句句都將董卓排在了劉協的前麵,明顯就是有意為之。
一旦董卓決定實施這個亂國之計,各州郡必定會將這口黑鍋扣在他的頭上。
到底是守著雒陽這個安樂窩繼續聲色犬馬,還是賭上一切搏一搏這個天下,董卓一時也是有些難以取舍。
糾結片刻後,始終拿不定主意的董卓最終決定先聽聽麾下眾將的意見,於是也不管還在等候抉擇的百官,直接起身說道。
“太常所言,事關漢室存亡,本相國還需與陛下商議一番,再做決斷,今日就先到這裏吧,本相國乏了。”
說罷,董卓當即便挪動著肥胖的身軀大搖大擺的離開了崇德殿,其餘百官也隨著一聲‘退潮’,三五成群的結伴而去。
朝會雖然是結束了,但各個派係內的交流卻才剛剛開始。
經過今日的朝會,滿朝文武皆是有了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緊迫感,一退朝就直奔密會之所,商議應對之策。
當天深夜,就在百官為了生存大計輾轉難眠之時,南華仙人卻突然現身雒陽,並神不知鬼不覺的進入了相國府、司隸校尉府、典軍校尉府等六座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