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向董卓獻計之後,劉焉就成了眾矢之的。
不僅滿朝文武對他避之不及,就連不知從何處得到消息的百姓也開始在雒陽城中添油加醋的進行傳播,每日都會有心生憤恨的百姓來到太常府外破口大罵。
無奈之下,劉焉隻能選擇閉門不出,可還沒等到董卓的答複,另一則勁爆的消息就先一步送到了他的手裏。
半月之前,馬相攻占廣漢全境,兵力增至十二萬,以蜀郡、廣漢屬國、廣漢郡三郡之地割地而治,同時昭告天下,登基稱帝,定都雒縣。
現已攜大將軍袁約禦駕親征犍為,經湔(jiān)水南下攻打巴郡。
看著這個駭人聽聞卻又讓人啞然失笑的消息,劉焉的心裏久久無法平靜,終是忍不住大笑一聲“好一個馬相,你可真是老夫的福星啊”,隨即便直接衝出府邸奔向了相國府。
相比之下,同樣收到消息的其餘官員和地方群雄則要淡定的多,雖然大受震撼,但也僅僅是一笑而過。
不過,隨著馬相這個名字的迅速傳播,百姓之間卻是直接炸開了鍋。
大漢建國幾百年,占據三郡之地就敢貿然稱帝的,馬相絕對是第一個,他們也算是見證了一個國家的誕生。
就在世人都把馬相稱帝的事情當做飯後談資的時候,由雒陽傳出的近百道詔書卻是讓大漢十三州一片嘩然。
天啟四年(190))六月底,糾結許久的董卓突然同意采納劉焉的計策,並以劉協的名義昭告天下,推行‘平官’政策。
詔書中,董卓將漢室沒能重現中興,百姓遭受戰亂之苦的根本原因,歸結為各地上至刺史,下至縣官,皆是一心想著搜刮百姓,壯大已身,以求自立。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朝廷決定廢除刺史,改立州牧掌管民政,新設州都督掌管軍政,兩者相輔相成,不再受到層級壓製,共同治理一州之地。
董卓先是給自己加了個兼領並州牧,讓義子呂布任並州都督,然後又將獻計的劉焉推到益州牧分擔火力。
至於益州都督的位置則是暫時空缺,待到平定馬相後再行定奪。
而其餘各州除了司隸,皆是由董卓一錘定音,以劉協的名義,通過調任或是升遷的方式,給大漢十三州各自安排了一位州牧和一位都督。
為了將水徹底攪渾,不僅一口氣任命了十幾位封疆大吏,就連被罷官的盧植和身陷涼州的皇甫嵩也都被推到了都督的位置。
一州兩個平級官員,看似各管一方,實則卻是難逃交集。
畢竟董卓任命的這些人要麼積怨已久,要麼存在利益衝突,水火不容的兩人同處一個屋簷下,不打起來才怪。
除了這些,董卓還照葫蘆畫瓢,直接將獨掌軍政的太守一分為二,改為由太守負責民政,都尉掌管軍政。
在世人看來,董卓這一係列的騷操作,可謂是把‘離間計’給玩到了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