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村莊變遷(4)(3 / 3)

(二)單家集人為何重視教育

單家集人重視教育在西吉縣是出了名的,不僅單家集人自己這樣認為,周圍鄉鎮的人也持同樣的看法。單家集人重視教育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第一,單家集曆史上就有很多讀書人,出過多位秀才和舉人。第二,單家集初等小學是西吉縣曆史最悠久的學校,這所學校是在單姓家族族長單老爺的積極爭取下修建的。第三,據粗略統計,單家集每年都有7人~8人考上大學。截至目前,以各種形式離開單家集到外麵工作的人超過600人,這些人一般都受過初中或初中以上的學校教育。第四,單民小學曾經被評為寧夏回族自治區重點小學,現在也是全縣教學質量最好的學校之一。第五,單家集人以孩子考上大學為榮,村裏人不羨慕誰家發大財,而是羨慕誰家出了大學生。第六,單家集人關心學校建設、尊重老師。據《單民小學校誌》記載,單家集人曾多次主動集資、捐地、義務出工擴建或維修校舍。近年來,每逢教師節、“六·一”國際兒童節,村裏人都會捐資為老師贈送禮物、解決教師生活方麵的困難。第七,近10年來,單家集適齡兒童入學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其中男童入學率達到100%。到了中學階段後,許多家長為了使自己的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花錢把孩子送到固原、西吉縣城、隆德張程等教學質量高的學校去學習。以上所列舉的七個現象在寧夏南部的其他回族村莊社區並不多見。單家集和興隆鎮的距離不到3公裏,但興隆人對教育的重視程度遠不如單家集,單民小學現任校長戴全永在興隆鎮的很多學校擔任過教師,在他看來,沒有一個回族村莊像單家集人這樣重視教育。那麼,單家集回族為什麼比較重視教育?

在調查期間,我曾多次向接受我采訪的人詢問這個問題,試圖從人們的不同感受和認知中尋找一個共同的答案。我之所以要如此留意這個問題是因為,在我的經驗中回族對學校教育的態度是淡漠的,正是這種淡漠導致了回族教育的相對落後,並在不同程度上製約著回族地區社會經濟的整體變遷與發展。坦率地說,直到調查結束前我都沒能找到關於這個問題的滿意答案,如果把我在采訪過程中所獲得的資料加以整理,大致可以把單家集人重視教育的原因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麵:第一,單姓家族是從經濟文化發達的山東地區遷來的。曆史上的齊魯大地書院林立、人文薈萃、俗尚文詞,單姓回族的祖先在遷居單家集之前或多或少受到了這種人文習尚的影響。第二,單家集長期歸漢族人口占絕大多數的靜寧縣管轄,靜寧縣經濟並不發達,但人民曆來崇耕尚讀,曆史文化底蘊相當深厚,建立在行政隸屬關係基礎上的政治、經濟、文化往來對單家集的文化教育具有帶動和潛移默化的作用。第三,單姓回族具有很強的同情心和包容性,曆史上曾通過收養等方式吸收了很多漢族人的成分,這種人口發展過程很可能會帶入漢族人重視教育的價值觀念。第四,集市經濟對村莊教育的發展具有推動作用。單民小學校長戴全永認為,單家集人重視教育與集市有關係,集市不僅是商品交換的中心,也是各種價值觀念和社會習尚相互碰撞、融合的中心,四麵八方的來客有可能把重視教育、崇尚讀書的風尚帶進來。另外,集市經濟的發展增加了村民收入,從而為單家集人送孩子上學接受更好的教育創造了較好的物質條件。

(三)單家集回漢民族和睦相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