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普遍遵行哈乃斐學派的教法。西海固穆斯林普遍遵行哈乃斐學派的教法。教法又稱教律,在阿拉伯語中稱為沙裏阿(shariah),研究教法的學科被稱為“費格海”,即教法學。哈乃斐學派是伊斯蘭教正統派四大教法學派之一,其代表人物是伊斯蘭教著名法學家艾布·哈尼法。哈乃斐學派是伊斯蘭教中最早、最大和最寬容的法律派別。哈乃斐學派教法思想的基本特點是,在以《古蘭經》《聖訓》為教法淵源和立法根據的基礎上,又增加了類比推理(Qiy a s,給亞斯)和公議(Ijma,伊隻瑪爾)兩種新的立法原則,從而大大拓展了伊斯蘭法創製和發展的空間。類比推理是指穆斯林經濟、社會、生活中遇到的新問題,如果在《古蘭經》和《聖訓》中無法找到明晰的裁定依據,就可以按照《古蘭經》和《聖訓》中相似的規則類推出合理的處斷方法。公議是指穆斯林經濟、社會、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如果在《古蘭經》和《聖訓》中無法找到明晰的裁定辦法,就可以通過集體協商取得一致意見,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在單家集,伊斯蘭教法對回族民間社會經濟生活仍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如回族群眾的某些生產經營活動的選擇,日常生活中各種行為方式的合理與否,各種民事、商務糾紛的調處等,會在不同程度上依據教法,如果教法無力解決,就會訴諸國家法律。不論是哪個教派和門宦的阿訇,在出“號空”(裁定)時都根據哈乃斐學派的教法。
2.哲赫忍耶門宦的一些獨特宗教主張。西吉縣是哲赫忍耶門宦信教群眾集中分布的地區。哲赫忍耶門宦屬於蘇非派,和該村其他三個教派相比,除了上述共同的宗教信仰,它還有以下獨特的宗教主張。
(1)人本主義的認識論。蘇非主義是一種思想和感覺的方式。在如何獲得關於真主的真正知識方麵,蘇非派具有濃厚的人本主義色彩。蘇非派誠信真主的獨一,誠信真主超絕而永恒的存在和真主的全能,但對此有自己獨特的解釋。蘇非派認為,真主無所在又無所不在,大道“在微軀方寸中”,“心為真主麥斯隻”。真主通過他所創造的宇宙萬物及其動靜來顯示自身的存在,宇宙萬物都是真主本然和屬性的反映。真主的一切特性(Sif a t)都顯現於人上,人是天地萬物的縮影或概略,他本身包括此縮影的所有完美性,同時也有神性本身的圓滿至善。正因為這樣,人(在《古蘭經》中)被稱為真主在大地上的代理人(khalifah),所以人要認識真主必須首先認識自己,“認己明時認主明”,“人能認己性,便是認主命”,“認己歸真”。蘇非派強調通過神秘直覺、心靈體驗認識真主的重要性,這種認識(ma‘rifah)是憑借個人靈魂的閃光所獲得的一種神秘直覺,而不是通過邏輯推斷、書麵知識求得對真主的認識(‘ilm)。
(2)“人主合一”的境界論。關於真主與人的終極關係,蘇非派認為,人不僅可以認識和體驗真主的存在,還有接近真主的可能性。一個人在教門上的功修達到一定程度後,可以與真主“交言訴機”、互通信息、坦誠對話,甚至能夠達到“天人渾化”、“人主合一”的最高境界。這就極大地提升了人的地位和價值。在蘇非派看來,“天堂”和“火獄”的設置隻不過是慈母護兒之法,因為懼怕“火獄”之苦而積德行善,修功辦道不是人的最高目的,人應該有更高的追求和更高的精神境界,這個境界就是“人主合一”。一個人如果往這個方向努力,就可以從容遵守真主的戒律和法度。
(3)宗教實踐的“導師論”。哲赫忍耶門宦強調,一個穆斯林要從事“脫熱蓋提”(修煉)的功修,應尋訪蘇非名師,在他的指導下修功辦道。沒有“穆熱師德”(Murshid,導師)的指點和調養,就會走彎路,容易誤入歧途。通過“穆熱師德”的指導進行宗教苦修是蘇非派的一個古老傳統。門宦有自己的道堂,道堂是“穆熱師德”修功辦道的專門場所,也是他宣講蘇非學說,指導其“穆裏德”(追隨者、學生)修功辦道的場所。那些蘇非功修深厚的高品“穆熱師德”往往受到“穆瑞德”的崇敬和愛戴,把“穆熱師德”稱為“魯哈”(Ruh,指靈魂或精神),把“穆熱師德”的去世稱為“隱光”。“穆熱師德”歸真後,他的子女和“穆裏德”要為其修建“拱北”,以示尊崇和紀念。
3.格底目教派的獨特宗教主張。格底目派是我國伊斯蘭教的早期形態,在其他教派產生以前,中國穆斯林社會並沒有“格底目”的名稱。明末清初以後,虎夫耶、哲赫忍耶、伊赫瓦尼等教派相繼出現,於是,許多穆斯林放棄早期宗教傳統,相繼加入新的教派,而那些沒有加入這些教派的穆斯林因為仍然保持古老的傳統信仰而被稱為“格底目”。“格底目”宗教思想的基本特點是崇古而不拘泥於古,遵經而不囿於經,重視“舍熱阿提”(禮乘、教程),認可“托熱格提”(道乘、道路),但隻將其視為宗教實踐中的“副功”。尊崇伊斯蘭教的“先賢”“臥裏”(聖徒)“固土布”(傑出人物)等,但不主張為其修建拱北。與蘇非派各門宦一樣,“格底目”重視對中國本土文化的適應和局部吸收,反對僵化、固步自封及追求所謂“純正”的伊斯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