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教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一種生活方式,對回族經濟生產、社會生活和價值觀念具有重要影響,對村莊宗教生活結構及其變遷的考察有助於從一個側麵透視鄉村回族社區的生活方式、社會文化的深層結構及其發展變化趨勢。宗教涉及人的一係列活動,是複雜的、具有重要意義的社會形式,這裏著重從單家集回族的宗教觀念、宗教儀式、清真寺及其管理、宗教生活變遷等方麵進行描述和分析。
一、觀念體係
宗教觀念體係就是說明和論證其信仰的一套信條化、程式化的教義學說和倫理道德規範。宗教思想是宗教的核心內容,是宗教係統內部各種實踐模式得以創製的理論基礎。“各種宗教都有一套說明其信仰的觀念,甚至形成一套論證其信仰的觀念體係,構成一種宗教世界觀。它是宗教行為的內在根據,是宗教組織借以建立信仰體製的骨架,對整個宗教體係的構成起著基礎性作用。”觀念體係不僅指導信仰者的宗教生活,而且規範和約束其社會經濟生活。這裏著重從經典和信仰兩個方麵對單家集各教派的宗教規範體係做簡要敘述和比較。
(一)經典
宗教經典是對宗教思想體係的權威性、規範化表達,宗教思想在不同層麵和多重維度中的具體內容和全部細節均源自經典。伊斯蘭教的經典大致可以分為法典型經典和注解型經典兩大類。法典型經典隻有兩種,即《古蘭經》和《聖訓》,這兩部經典在伊斯蘭教思想體係中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是教義和教律的基礎和源泉,其他經典都是在注解和研究這兩部經典的基礎上形成的。
在單家集回族穆斯林的觀念裏,《古蘭經》是“真主的言語”。“古蘭”(Qu’ran)一詞係阿拉伯語音譯,本義是“誦讀”、“朗誦”。《古蘭經》結構完美,辭藻玄妙,語言凝練,內容豐富。“這部經典是一個強烈的、有生命力的聲音,是要高聲朗誦,使聽到原本的人感佩的。《古蘭經》不少的力量在韻腳、節奏、修辭、動聽等方麵,這些東西在譯本中很難表達出來。”《古蘭經》全部經文30卷,6666節。從當地回族穆斯林的言語和行為上可以看出,他們對《古蘭經》往往表現出極為尊崇的態度,比如,要買一部《古蘭經》時不說“買經”,而是稱為“請經”,《古蘭經》一般都置放在潔淨的高處,一個人隻有帶“烏蘇裏”(Ghusl)時才能觸摸《古蘭經》。
《聖訓》又被稱為“哈迪斯”(Hadith)。從教律上的地位來說,《聖訓》不能與《古蘭經》相比擬,但是,從伊斯蘭教思想的發展來說,先知的“哈迪斯”具有同樣重大的影響。在《古蘭經》中發言的是真主,在“哈迪斯”中發言的是先知。對先知的言語或行為的搜集、考據、分類和編輯被稱為聖訓學,是伊斯蘭教神學研究體係中一門“極其優越的科學”。大約在伊斯蘭教曆三世紀時期,各種“哈迪斯”被編輯成六部經典性的文獻,即“六大聖訓集”。單家集各教派和門宦都屬於遜尼派這個大的宗教派別,所以對這“六大聖訓集”均持承認和尊崇態度,並把穆罕默德·伊本·易司馬儀·布哈裏編纂的《聖訓實錄》視為最有權威的“哈迪斯”,在宗教生活中廣泛傳播和運用。
除了兩大根本經典外,還有為數眾多的其他經典。這些經典就其學術淵源而言,基本上都是通過對《古蘭經》《聖訓》的讚美、注解、考據、闡釋、研究等發展起來的,故稱其為注解型經典。注解型經典內容非常廣泛。從筆者在單家集四座清真寺的調查來看,當地穆斯林使用的經典主要涉及經注學、認主學、聖訓學、教義學、教法學、哲學、邏輯學、倫理學、語言學等領域,而有關天文學、曆算學、地理學、數學、醫學等自然科學的經典則較為少見,這些經典主要在經堂教育中使用。
(二)信仰
1.各教派、門宦共同的信仰。單家集伊斯蘭教各教派和門宦之間雖然都強調彼此間的差異,但如果跳出狹隘的教派視野就可以看到,各教派之間在一些重大原則問題上基本上是一致的,不存在根本分歧,所謂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宗教實踐中一些細枝末節方麵,也就是穆斯林群眾所說的“幹辦”方麵,而這些“幹辦”的不同又是基於所持經典的不同或對相同經典的不同理解之上。各教派、門宦共同的宗教信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普遍遵行“六大信仰”和“五大天命”。根據《古蘭經》的規定,“六大信仰”包括信真主、信天使、信經典、信先知、信前定、信末日。其中“信真主”是全部信仰的核心,因而被稱為“總信”,其餘為“分信”。“五大天命”又稱“五功”,是對信仰的實踐。“是體現信仰、堅定信仰、完善信仰、磨礪意誌的基本教義和製度,是每個穆斯林必須遵守和履行的”。所謂“五大天命”就是指念、禮、齋、課、朝五種宗教實踐,單家集各教派、門宦的穆斯林均認同和嚴格遵行“五大天命”,隻是在這些宗教實踐的具體方式、程度和側重點等方麵略有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