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失傳絕技
辨毒奇術
《癸辛雜識》記載著鬆雪寫的一段話:“杏仁有大毒,必須煮得極熟,以中心無白為度,方可食用。生食則能殺人,凡煮杏仁的汁,貓狗若飲,立死。”還有,寧都魏際瑞寫過一首“石山人畫蓮絕句”的詩,詩後注釋:“蓮身皆藥,惟蓮心食之,食人煩雜。”此二味都是現今醫家所常用的藥,而以上兩種說法則很少有人知道,因而記錄在此。當年,門下士魏巡檢邦魯通醫理,而時時勸人莫飲杏酪,毋嚼杏仁,也許是曾見過此說吧。
識竹雌雄
竹與萬物一樣,也有雌雄之分。《類說》雲:“竹有雄雌,雌者多筍。”因此,種竹應當種雌竹。如何辨識竹之雄雌呢?《本草綱目》雲:“竹有雄雌,但看根上第一枝,雙生者必雌也,乃有筍。”簡言之,自根以上第一節發筍者,為雌竹。萬物難逃於陰陽,不由人不信。
取沉香術
高竇等州生產沉香,聞名天下,而采取生沉香的技藝,堪稱絕活。山民在深山中尋得香木,彎曲枝杆,以刀亂砍,損枝經年後,香滯留杆中,方可鋸下。運下山,刮去白木,其香結為斑點,稱為“鷓鴣斑”。將香斑取下,取大甲香如昆侖耳者,再用酒煮蜜熬香方成。
仿宋元古畫絕招
使用彩繪法仿造宋元名畫,是最難鑒別真偽的,曆來被唾棄。然仿造之法不可不知,以備鑒別時一一道破機關。仿造法如下:凡麵色先用三朱,膩粉、方粉、藤黃、檀子、土黃、京墨合和襯底,上麵仍用底粉薄籠,然後用檀子墨水斡染,麵色白者粉人少土黃、燕支,不用燕支,則用三朱,紅者前色放少土朱,紫堂者粉檀子老青人少燕支,黃者粉土黃人少上朱青,黃者粉人檀子、土黃、老青各一點。粉薄罩,檀墨斡,以上看顏色清濁加減用,用不可執一。口角燕支淡,如要帶笑容,口角兩筆略放起。眼中白染,瞳子外兩筆,次用煙子點眼。墨打圈,眼梢微起,有折便笑。口唇上燕支驀鼻色紅燕支微籠。麵雀斑墨水斡訂擅水渲。
髡色黑者依鬢發渲,紫者擅墨間渲,黃紅者藤黃檀子渲,頭發先用墨染,次用煙子渲,排渲亂渲,當自取用。手指甲先用燕支染,次用粉染根。
凡染婦女麵色,燕支粉,襯薄粉籠,淡檀墨斡。凡染法,白紙上先染後卻罩粉,然後再染提輟,絹則先襯後背。凡調和服飾器用顏色者,緋紅(用銀朱、紫花合)、桃紅(銀朱、燕支合)、肉紅(粉為主,人燕支合)、柏枝綠(枝條綠人漆綠合)、柳綠(枝條綠人槐花合)、官綠(即柳枝綠)、鴨頭綠(枝條綠人高漆綠合)、月下白(粉人京墨)、柳黃(粉人三綠標,並少藤黃合)、鵝黃(粉人槐花)、磚褐(粉人煙合)、艾褐(粉人槐花、螺青、土黃、檀子合)、鷹背褐(粉人檀子、煙墨、土黃合)、水獺氈(粉人土黃)、牙笏(好粉一點土黃粉底)、皂靴(用煙墨標)、拓術交椅(粉檀子、土黃、煙墨合)、紫袍(三青燕支合)。
認別玉器年代
凡玉質堅硬細膩,溫潤沉重,必入土久遠,其性質漸漸發生變化。如何得知玉器年代?有秘術可識:大概入土中五百年,玉體發鬆受沁;千年則玉質似石膏,二千年形似枯骨,三千年爛如石灰,六千年則不出世,早已爛化如泥了。三代以上舊玉,質已朽爛,玉體鬆脆,用指爪去掐,即可掐落,此玉通稱“老三代”。如果是秦漢時舊玉,質地爛鬆,玉性未盡,隻有用刀才能削落。如果是晉魏六朝舊玉,質地未變,玉性尚堅,偶有軟硬相間的玉器,係南上中的古藏之物。唐宋時的舊玉,質地依然,緊硬如故性,水銀也偶爾有沁入玉器之中的。
識硯秘術
怎樣辨識寶硯上的鴝鵒眼?有絕技識之:黃黑相間、晶腈在內、潤瑩可愛,謂之“活眼”;四傳浸漬,不堪睛明,謂“淚眼”;形體略具,內外皆白,殊無光彩,謂之“死眼”。三種鴝價錢眼,如何分其高下呢?有訣如下:活眼勝淚眼,淚眼勝死眼,死眼勝無眼。
對於端硯石,魏泰說:“端溪硯石有三種,岩山、西坑、後磨。石色深紫,襯手而潤,叩之清遠,有清綠圓小鸚鵒眼的,是岩山石。色赤,嗬之乃潤,鸚鴿色紫,浸慢而大則西坑石。
石色青紫,向明側視,有碎星光點,如沙中雲母,幹而小潤,是後磨石。”三種硯石中,以岩山為最貴。其價為:西坑硯三枚當岩山硯一枚;後磨硯三枚當西坑硯石一枚。硯石的品質大致以此為識,曆來為識硯之士的秘訣。
尋掘人參秘法
各類人參都有特性,《高麗人參讚》說:“三椏五葉,背陽向陰。欲來求我,椴樹相尋。”椴木酷似桐葉,樹大而陰多,故人參生於陰處。
洗墨字秘術
洗去墨字,實在不易,有秘術如下:用西瓜一個,約重三斤,半熟為佳,在瓜蒂邊開一個小孔,灌入官砂三錢一分、砒三錢五分、鹵四錢,共研為細末,入瓜孔內。將瓜懸掛七天,白霜自出,用翎毛將瓜皮上的白霜掃下;再過七天,仍如前掃取。用時,先將清水濕字,用白霜蘸上,等幹後,用翎毛將其掃盡,則墨字已洗去,紙白如新。
母豬產鱉秘術
吳人有種母豬產鱉之術。種法:以莧菜和鱉斬成小餅,喂給母豬吃下,母豬所產小鱉,極為肥美,俗稱“馬蹄鱉”。
雄雞生蛋秘法
雄雞生蛋,南方人家以為不祥。姚元之某日去長相國家拜訪,長相國手持一隻雞蛋對他說:“這是後院的雄雞下的蛋。”姚元之驚訝不堪。長相國笑道:凡雄雞之蛋,在京城可賣錢數百,喇嘛每年供佛,必用雄雞蛋數十枚。然而,哪來這麼多雄蛋呢?辦法當然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