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禁忌風俗(5)(2 / 3)

江蘇崇明地區對鼠有三種忌諱:一為老鼠數錢。鼠在深夜時,吱吱作響聲,好像數錢。

迷信婦女以為聽到此聲,家中將出禍事,因之日夜擔憂,恐大禍降臨,必等數日後,不見災禍,才能放心。二為老鼠落空。老鼠出外尋食時,或失足跌落,見之以為不吉,不是生疾病,便有其他禍災,必設法禳解。禳解之法,須見者親往鄉間,沿戶乞討白米,謂之“百家米”,回家以之煮飯,食之便可祛除災難。三為老鼠咬東西。鼠咬物乃其天性,迷信婦女,以為說了老鼠壞話,為鼠所聞,故東西被咬壞,乃禁止家人怒罵老鼠,甚至或呼“老鼠伯伯”

以媚之。崇明人俗信鼠能掐會算,善知吉凶,故不敢得罪,甚至還要設法取悅於它。

狗與人們日常生活關係密切,漢族民間以為狗能通神,所以對狗有種種禁忌。比如狗上房是暗示盜賊即將光臨。狗夜哭則俗信有死喪之災。狗有時前足離地,身子直立,俗稱“狗作揖”,見之不吉,必遭橫禍。狗吠似哭,其家必有災禍,災禍的內容各地說法不一:浙江餘兆、湖南一帶以為狗哭兆示有死喪事發生;安徽一帶則說狗哭為兆示水災;浙江湖州一帶又說是兆示火災;還有一些地方當作是被盜、爭訟的前兆。其實,狗哭是狗夜時淒涼長嚎的聲音,如貓“叫春”一般,其聲與平日裏的吠聲不大相同。俗誤以為是狗看見了鬼,受驚嚇才這樣叫的,所以聯想到將要死人、有火災、水災等禍事發生。

狗的另一生理現象是褪毛。俗以為先從腿上和先從頭上褪都是不吉利的。俗謂“狗褪毛,先淨腿,發大水;先褪腰,油餅火燒吃一遭;先褪腚,主人幸;先褪頭,主人愁”。有的地方以為先褪腰也不好,俗語說:“狗落腰,家家憔;狗落肚,家家富;狗落頭,家家愁”

。從這兩條俗語看,狗先褪肚毛為大吉,先從頭上及腿上褪毛則被民間視為異常現象而普遍有所忌諱。

還有一些動物的叫聲是忌諱聞見的。烏鴉的叫聲在漢族許多地方被認為是凶兆。湖南、安徽認為聽見烏鴉叫,會發生口角;南京人清晨聽見烏鴉叫,過去要默誦“乾元亨利貞”五字真言七遍,以祛不祥。尤其是白頂烏鴉,有類似喪服之嫌,更是忌諱。假若烏鴉屎落在頭上,就更加覺得是倒黴透頂的事,一般人們要破口大罵幾句,如“該死的烏鴉”、“破嘴烏鴉”等等,並將其轟走。浙江各地也忌門前烏鴉叫,主有凶事,有“烏鴉當頭叫,不被打也被吊”的俗語。碰到烏鴉叫要禳解,對烏鴉吐口水,摜鼻涕,同時念咒語,如“上有天,下有地,不怕烏鴉放個屁”,“老鴉白頭頂,叫叫勿要緊,老鴉白頭毛,叫叫粘勿牢”。

貓頭鷹夜鳴亦為忌諱。湖南人認為“貓頭鷹夜鳴,村中必死人”;河北人聽見它的聲音時,如手中端著碗,就要將碗摔破,以祛除災禍。忌聞貓頭鷹夜鳴的俗信,在我國周朝、漢代就有了。《說苑》說,齊景公對梟鳥(貓頭鷹)夜鳴,“惡之甚”。《漢書·霍光傳》雲:“梟數鳴殿前樹上,大怪之。”清代則傳說,“梟乃無毒所產,見聞者必罹殃禍,一急向梟連唾十三口可禳。”

還有一些鳥的叫聲也不吉利。鬼車鳥,又稱九頭鳥,俗謂聞此鳥叫者為凶。舟山一帶傳說聽到九頭鳥叫時,附近就有野鬼遊魂。舊時安徽一帶,早起聽到沙和尚(一種喜食肉類的鳥名)的叫聲,俗以為必遭病殃。夜間聽鸛子叫,俗以為有水災。漢族舊時還忌聞伯勞鳥鳴。

以上諸飛禽,俗以為凶鳥,聞其聲自然不祥,可牛在農耕民族頗受敬重,其叫聲有時也被視為不祥。安徽壽春人早晨聽見牛鳴,以為有人欺侮;湖北長陽崗有句俗諺:“夜裏聽牛鳴,災禍要降臨”。驢子亦為良畜,安徽一帶,卻忌諱夜間聽見驢子叫,借以為這是將有災病的征兆。浙江一些地方忌前半夜家養的公雞叫,主家室不平安,要急取冷水潑到雞身上禳解。牛、驢、雞夜鳴,為不正常的現象,會引起人們產生不吉的聯想,故而為人忌諱。

浙江南部山民住屋內忌外來的貓和豬,隻有狗來是吉祥。有“狗來富,豬來窮,貓來帶麻布(死人)”的俗語。狗來會飼以飲食,豬來則趕打出門,貓來是大忌,要將其捉住,在貓腿上係一小紅布條才放走,如捉不到,要趕貓上樹上屋才吉。又忌見到地上死貓,如看到了要將死貓扔上樹。傳說貓在如來佛前捕殺老鼠,犯了殺戒,被賜死無葬身之地,讓貓死在地上,違了佛祖旨意會不祥。還忌路上遇到鱉,見了“拉路鱉”有晦氣。忌路上遇見蛇交配,也有晦氣。如果碰到鱉或蛇交配,要立即解開衣扣,可以製邪,驅除“晦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