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婚葬風俗(7)(2 / 3)

定親定親這一儀式在滿族中是在男方家中舉行的。由村落中的頭人主持這一儀式,雙方家族的長者(穆昆達)、父母和媒人參加。雙方父母向新人贈送禮物,贈送給男方的是烏拉(鞋子),贈送給女方的則是阿庫蜜(鹿皮長袍)。喜宴比較簡單,主持人做簡短的祝願,同時請薩滿選擇吉日良辰成親。從此開始男女雙方都必須小心地回避對方,不但不能在一起談話,也不能見麵,不能在一起。這樣直到結婚以後。過去這是一條很嚴格的規矩,一般都寫在家法或族規裏麵。

婚禮這是滿族婚禮中第三個程序。滿族婚禮一般都是比較隆重的,全村人都要前來祝賀。在結婚的前一天就要辦好喜宴,接待賓客。賓客們前來賀喜時,都要帶上自己的禮物,如豬、鹿、魚、雁等獵物,山果、蜂蜜等食物,還有衣料等。衣料的質地都要選上好的鹿皮和其他獸皮、魚皮等。婚禮由男方家庭的族長主持,接待賓客,互相道喜,舉行所謂“婚祭”。

婚祭婚祭的目的是為了驅除邪惡祈求吉祥。從娛樂的角度來講,也是薩滿表演的一次盛大的舞蹈,歡迎客人渲染喜慶氣氛。不過婚祭主要還是一種具有宗教性的儀式。舉行“婚祭”時要先在室內西牆上供奉祖先的牌位,神位的木匣上麵貼著“掛錢”。下麵的炕上擺放著供桌,桌上擺列著供品和五隻香爐,每隻香爐裏麵都點著四根香。薩滿引著新郎跪在祖先的神位前麵,薩滿即可擊鼓唱歌。

娶親娶親是新郎和新娘正式結婚的日子。第一件要辦的事情就是迎親,或者稱之為娶親。在時間上往往選定在午夜過後黎明到來之前。男方家庭由該家庭族長(穆昆達)率領媒人和幾十個男性青年,身上佩帶著刀劍,還有弓箭,披掛整齊。青年們騎著馬匹護衛著新郎官的迎親隊伍,向新娘家庭所在的方向進發。

女方家此時要張燈結彩,院子裏麵燃燒著火把。迎親隊伍來到柵欄外麵,紛紛下馬,整齊地排列在大門兩旁。媒人引導著新郎官走到門前叩頭,並遞上名帖。這時嶽父走到門前,將大門打開,眾族人同時一起迎出門來。新郎馬上走向前去行跪拜禮稱呼嶽父為“阿穆格”(嶽父),嶽父必須向前扶起女婿答以抱見禮(其禮節是:扶起新郎,以右臂環抱住新郎)。新郎也要拜見嶽母,也必須行跪拜禮,稱“額穆格”(嶽母),而嶽母則答以摸頂禮(其禮節是:扶起新郎,用右手摸一下新郎的額頭)。見禮完畢嶽父嶽母要陪同新郎和男方的族長、媒人等進屋。女方的族長和新娘在屋內迎接新郎,其他眾人則在院子裏麵觀看。往下便是新郎和新娘交拜。由雙方的族長引導相見,新郎行長跪禮,新娘則行跪拜禮,雙方同時行禮。行禮完畢則由女方族長出麵招待喜筵。

這個過程中新娘的媽媽為新娘贈送陪嫁禮物,如皮衣、皮褲以及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等,而馬上就要離開母親的新娘則難免會流下眼淚。新娘的父親和族長還要組成和男方隊伍數目相當而且裝束也一樣的青年充當送親隊伍。一切準備停當之後,迎親隊伍排列在門口的左邊,而送親的隊伍則排列在門口的右邊。這時新郎和新娘在雙方族長、父母的陪同之下跟在迎親隊伍的後麵,送親隊伍在前麵騎馬出發。等到達男方家中時爆竹聲響成了一片,鑼鼓也敲得震天響。迎親的隊伍排列在門口的左邊,送親的隊伍排列在門口的右邊。媒人引導著雙方的族長和父母互相向對方道喜。接下來就是婚禮儀式的正式舉行。院子裏麵豎立著索木杆。索木杆豎立在正房的左邊,杆子前麵擺設著一張供桌,桌子上麵擺放著種種祭品和供品。結婚儀式就在這根杆子下麵舉行。仍然是由薩滿充任主持人,客人們和族人們則圍在索木杆後麵。薩滿引導著新郎和新娘站立在索木杆下麵的供桌前,主持人站在一邊,拖長聲音念道:

×××和×××喜成婚,

願做萬事如意長壽人!

跪拜謝婚。

新郎和新娘遵命一齊跪下。主持人接著念道:

一叩頭,謝觀音大士,福星高照;

二叩頭,謝諸神保佑,全族安好;

三叩頭,謝薩克薩媽媽,萬事如意;

四叩頭,祝願伊徹額駙(即新郎)、伊徹庫倫(新娘)白頭到老。

程序完成以後主持人引導著新郎和新娘進屋,叩拜祖先:

拜謝祖先,不忘先人;

再拜四方,順順當當……

然後新郎被領到一間屋子中休息,新娘則再次梳妝,這是因為在梳妝以前,新娘還是披著長發的姑娘,也就是民間老百姓所說的沒上頭。梳妝是由額娘(母親)和額穆格(婆婆)來做的。在從前,如果她的婆婆是一個寡婦的話,從此時開始她就不能開口說話。母親和婆婆各自坐在新娘的一邊,每個人隻梳一個發髻民間稱為“兩把頭”,並且要念吉利話。母親梳的是左邊,口裏就要念:梳左髻,喜氣滿堂;婆婆梳的是右髻,口裏就要念:梳右髻,福壽綿長。梳完頭以後還要戴頭飾,母親給新娘戴的是一隻釵,口裏念道:插隻釵恩情義重;婆婆給新娘戴的是一隻鳳,口裏就要念:戴隻鳳成鳳呈祥。梳妝這道程序,這就意味著她從此就成為婆家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