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一般居於堂屋右側位置最尊,這是漢族以右為上的習慣。子女多住東西廂房,仆人則居下屋。湘西土家族正相反,父母居左邊子女居右邊;兄長居左邊兄弟居右邊。即使是北方普通人家,一家人睡在一個土炕上,也有次序的規定,男性家長睡炕頭,其次是女性家長,以下依次排列最末者在炕梢。炕頭近爐灶,這是原始社會按火塘區分次序的遺風。
從家庭結構的次序規定擴展到社會,社會地位的高下在房屋建造上也有標誌。唐代《營令繕規》規定:三品以上的官舍可造五間九架(梁),三品以下的官舍隻許造五間七架(梁)。
在傳統的上揀下字大屋頂房屋和木架構中,有一種鬥拱的形式,即把若幹方形小鬥與若幹方形的拱重疊裝配,用於承托梁頭、枋頭,還用於外簷支撐出簷的重量。這本來是一種實用的工程形式,卻被加以社會化的利用。他們以鬥拱的層數表示建築的等級,甚至隻有宮殿寺廟和其他高級建築才允許使用鬥拱。另外除了建築的布局規模、形式用料的規定,建築物顏色還可反映等級。最明顯的是:黃色琉璃屋頂隻許皇宮、廟宇使用;綠色琉璃屋頂供王侯使用,其他身份的人家隻許用灰色瓦頂。
正因為住居和社會有如此密切的關聯,住居建造本身也就成了一種社會活動。在傳統社會中,每逢一家建房,全村或附近的親友都來相助,主人以酒飯肉食招待他們,並不需要付工錢。這種習俗在我國邊疆地區少數民族中和廣大漢族地區的農村普遍保留。即使不參加整個建築工程,奠基屋梁和賀新房等活動也都要有村人和外村親屬趕來參加。一家建房往往是全村的大事,參加者要向主人送禮,主人盛情款待客人。大家還要舉行各種儀式和娛樂慶祝活動。一家建房成為村人以及親屬間的一次綜合的社會活動。
居住的習俗和風水
中國老百姓的建房過程其實也就是一個民間信仰的儀禮過程。建房造屋首先是確定方位看風水。在我國發現的新石器房屋的遺址大多已表現出方位觀念,並且大部分已經形成坐北朝南的形式,成為後世中國建築確定不移的基本方位。皇帝登基便稱作“南麵稱帝”。相宅看風水是後來形成的係統化的信仰活動,它必定有一個原始的來源,這個來源就是占卜。
處於刀耕火種階段的獨龍人,在建房之前要舉行“占卜定址”的儀式,主人手握幾粒穀種,放在火塘上燒熱的石板上,穀粒受熱炸動起來,若不蹦落地上便可在此建房。
奠基是一種普遍的儀式,即使在當代城市中也作為一種象征儀式保留下來。最初的奠基是用人來作犧牲。在黃河流域中遊的龍山文化遺址中,在房屋、牆基和柱洞之下都發現了嬰兒的墓葬。這種習俗在商代還有大量保留,在殷墟發掘中發現在營造宮殿時,從奠基起到安門最後落成都要用人或畜作犧牲進行祭祠,後世卻普遍改用牲畜代替。現代習俗中仍然有所保留。陝北窯洞落成時有合龍口(窯洞中央砌入最後一塊石頭)的儀式,要用三種小動物的心髒(兔、雞、野雞)嵌入合龍石的小孔中。其他地區民房在上梁儀式中都用一根紅絲帶拴的豬頭作祭品。
上梁是一個重要的儀式,在有些地區其意義甚至超過落成儀式。如四川的上梁儀式,先由一位有聲望的人站在牆上,口頌八言體祝詞,工匠們便將硬幣和糧食果品一起扔下去,然後在鞭炮聲中把大梁架上去。梁中間貼一塊紅布。這天主人要大擺宴席,招待賓客和工匠、幫工。這種風俗極其普遍。其中梁中掛紅布稱“大梁披紅”,模仿動物棲身於山澗或在樹上構巢。這種穴巢居的現象過去隻見於文獻的零星記載,現在的考古學對於遠古先民居住的天然山洞生活有許多發現。最早如距今五十萬年前的中國猿人——北京人的居住,舊石器時代的“古人”在山西垣曲、廣東韶關和湖北長陽都有所發現。
房屋建成之後居住的信仰還有許多。在我國傳統信仰中,房屋的每一部分都有相應的神靈。土地的神靈、大梁的神靈已在建房過程中“出現”。房屋建成之後,中堂要供祖先神主牌位或“天地君親師”牌位。最初在原始階段,居住分活人和死人(墓地)兩部分,時間一長墓地擴大接近居住區,人們懼怕鬼魂回來,於是不得不遷居別處。有了這祖先神位,問題就解決了,鬼魂到家就住在這塊木牌中,大家相安無事。實際上最初“中堂”本身就是神聖的。古有“五祀”,其中之一為“祀中留”。天井在南方民居中是神聖的,帶有上古遺跡。一般房屋的中堂就是中留的演化。《禮記·郊特牲》曰:“家主中留而國主社。”孔穎達疏曰:“中留謂之神。”中留與社都是土地信仰。住居的中央最初應為公共活動(祭祀、議事、儀式)的場所,因此原始人視為神聖。到後來才演化為祖先、神、佛的供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