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世界上的信息多種多樣,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況下會選擇不同的信息作為印象形成、判斷和推理的資源。就像樂觀主義者往往看到的是瓶子裏還有半瓶水,而悲觀主義者往往看到的是瓶子少了半瓶水一樣,有人更著眼於那些變化或差異,有人則更著眼於變化中的不變和相似。
事實上,每個人都有很強的自我意識,有著獨立的思想需求。當自己的這種意識和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人就會變得非常衝動,而且很容易受別人的影響。那種渴望獨立、渴望被尊重和承認的心理就越來越強烈起來,公公的年齡大了,他們需要得到家人和社會的承認。他們開始對子女寄予希望和寄托,這種心理和孩子的心理是一致的。當我們為公公的自私和強權而傷心的時候,我們可以想想自己對子女的要求是不是也有類似的地方,是不是也習慣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來要求子女?這點其實都是相通的,隻是很少有人能靜下心來想這個問題,特別是處於工作壓力大、精神高度緊張的人群中,一旦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發火動怒,使得這些潛在的家庭問題逐漸升級!
從社會角度分析,兩代人成長的社會環境也不是相同的,因此他們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自然也不會相同。公公的認識和自己的認識自然會相差很遠,兩代人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不同,社會觀念、社會環境、工作性質、生活方式、人際關係等方麵的變化,對上一代人衝擊較大,他們不能很快適應這個時代的發展,而正處在這個時代的青少年,能很快融入這個時代,能夠迅速接受新鮮事物,兩代人之間因此出現摩擦。
要想化解家庭矛盾,使大家和諧地生活在一起。首先應懂得麵對代溝,承認它的存在,然後迎刃而上。生活中的代溝,其實可以不必計較,所謂青菜蘿卜,各有所愛。而思想上的代溝,需要在溝通中進行碰撞,在碰撞中取得個性的共振。兩代之間不能傷感情,不然,不但無法溝通,而且會加深隔閡。
其次,要記住及時溝通。交談是最好、最直接的溝通方式。在和公公溝通的時候,應主動設計談話的情境、營造出一個交流的氛圍,多和公公“以心換心”。同時,降低對公公的要求,因為對公公要求過高會給老人帶來過大的心理負擔,當他們感覺自己達不到這個要求的時候,就會把怒氣轉嫁到你身上。而寬鬆和諧的家庭環境,能給大家帶來好的心情,促進家庭和睦。
最後,在家庭生活中,每個人都要學會接納對方的態度和意見。這種接納不是被動的,而是在真正弄清對方的意見和態度是否合理之後,心悅誠服地放棄自己的見解而接納對方。或者將雙方的意見取長補短,相互融合,更是一件快樂的事。
另外,也要懂得互相尊重,承認各自的獨立意向和人格尊嚴。對於公公來講,也應調整自己的心態,認識更多的新鮮事物,站在子女的角度上考慮問題。必要的時候也應學會大度處世,比如遇到很難調解的問題時,應懂得求大同、存小異,理解、尊重子女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絕不可將自己偏愛的某種模式強加給對方。
TIPS:做公公的訣竅就是裝糊塗
有人說在夫妻相處中有些事情隻要懂得在不知不覺中假裝無知無覺,就會化險為夷的。事實上,做公公也是如此,必要的時候裝點糊塗,沒什麼不好的。
阿明的工作非常忙,而妻子是自由職業者,平時不太忙。為了避免妻子在家寂寞,他給妻子裝了寬帶,並教會妻子上網。逐漸地妻子喜歡逗留在各種聊天室裏聊天。對此,阿明沒有注意過,因為自己也曾經這麼聊過,他覺得不會有什麼。但是公公卻注意到了兒媳婦的不同尋常,以前整天待在家裏,後來隔幾天就會出去。以前還會去菜場,去超市,可現在,隻要坐在電腦前,她會連午飯都忘了吃。對網絡也略熟悉的公公背著兒媳婦看了她的聊天記錄,這才發現她和一個網友幾乎天天聊。公公也覺得偷看別人的聊天記錄不光彩,更相信她會自己調整過來的,於是,公公在兒媳婦的麵前假裝不知道。
但是,公公不想讓兒媳婦因為這樣在網上和他人相處,逐漸發展到網下,既而發展下去會對兒子的婚姻生活造成威脅。於是,便委婉地將事情簡單地告訴給兒子,並叮囑兒子注意多陪陪老婆,交代完相關事宜,公公還關注著兒媳婦的變化。後來發現兒媳婦沒有再迷戀網絡,和兒子的關係也更加密切的時候,公公才放心了。
還記得那個才思敏捷、風趣豁達的清朝大才子紀曉嵐嗎?
在他任兵部侍郎時,應邀參加兵部尚書王傑的宴會,同去的還有陳禦史。他們推杯換盞,酒酣耳熱之時,廳外有一隻狗走來走去,等候覓食殘肴。陳禦史心中靈機一動,故意向廳外一指,佯問紀曉嵐:“是狼(侍郎)是狗?”紀曉嵐裝糊塗答道:“是狗”。王尚書插嘴問:“你何以知道是狗。”“狼和狗的尾巴有別”,紀曉嵐解釋,“下豎為狼,上豎(尚書)為狗!”接著又說,“區別其二在食性上,狼是非肉不食,狗則不同,狗是遇肉吃肉,遇屎(禦史)就吃屎”。自然引起大家的捧腹大笑。
可見,裝糊塗是一種大智慧!但是這種糊塗不能一直裝下去,也得有所行動。
阿明有個同事告訴阿明,他也是對妻子裝糊塗的,但是有一天他發現妻子在夢裏竟然喊出了一個他不知道的名字。才想壞事了,再去查看他們的聊天記錄,發現他們早就互留了電話號碼,也約好了見麵的地址,手機裏的通話記錄幾乎都是這個男人的,當時就感到頭一下子就大了。
所以,作為公公應懂得把握裝糊塗的尺寸,什麼時候該裝,什麼時候不能再裝,裝到什麼程度為好等,都需要仔細地考慮清楚了再行動。這種糊塗裝好了,能促進家庭和睦,裝不好,負麵影響也很大。
後記:家庭生活中常見的其他成員心理問題
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獨立和自我起來。在家庭成員中,大家關係最親密的無非是和自己血緣最近的那個人。畢竟父母那一代的時候還不是獨生子女時代,畢竟這一代孩子也不是絕對的獨生!因此,在我們的家庭生活中,還是有很多其他的成員的。這些人雖然不一定和我們居住在一起,卻會在某個時間、某個階段,影響著我們的家庭和睦和幸福。
我們應該如何去把握和了解這些人的心理呢?
事實上,能造成家庭矛盾的,除了家庭的重要成員之外,其他的成員也是和自己有密切關係的。在我國,最常見的就是親兄弟姐妹之間的矛盾,最常見的心理主要有以下兩種。
一、我是家裏的中心人物,是備受大家寵愛的,因此你們結婚要先過我這關。
可兒的哥哥比自己大10歲,父母也因為可兒是自己的小女兒而格外心疼可兒。正是因為如此,可兒從小就很任性,不管是對父母、還是對哥哥,她都覺得自己是他們的中心,都要圍著自己轉。直至哥哥後來參加了工作,可兒依舊讓哥哥為自己做這做那。可兒最近很不開心,因為有了嫂子。
記得可兒早就跟哥哥說過,如果找老婆,一定首先要過自己這關。可是,這個嫂子根本就沒有過自己這關,怎麼就被哥哥迎進門了呢?
當初哥哥和這個嫂子戀愛的時候,可兒作為哥哥最疼愛的妹妹出現在嫂子的麵前,嫂子還是很給可兒麵子的。一切都向著小姑子的想法來做,隻是嫂子逐漸發現這個小姑子太不好對付。
比如,可兒休息半天,就到嫂子的單位喊嫂子去逛街,嫂子說自己在工作,不能出去。可兒就鬧,嫂子隻好請假陪小姑子,可是可兒卻安排嫂子為自己買這買那,買了東西還讓嫂子拿著。當時嫂子的心裏可難受了:我也是我們家的寶貝,憑什麼和你哥好,就得給你做這麼些事?
再後來,可兒讓嫂子給她買化妝品,全是國際名牌。嫂子不幹了:我自己用的化妝品沒有一瓶是過百的,我憑什麼給你買?我是要嫁給你哥,還是嫁給你?
可兒覺得自己受了刺激,便央求哥哥不要和這個女人來往。怎麼就結婚了呢?
於是,可兒對父母說了很多嫂子的壞話,鬧得家裏雞犬不寧的。嫂子對此心裏有數,但是從來都沒有說過。直到有一天,哥哥出差回來給嫂子買了件漂亮的衣服,可兒也看中了,非要衣服不可。這個時候,嫂子終於急了:我是他老婆,還是你是他老婆?可兒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
很多年齡偏小、特別是哥哥姐姐比自己大很多的孩子都是從小被寵大的,他們的心裏總想著自己,總覺得別人照顧自己是應該的,聽自己的話也是應該的。這無疑和小時候受的教育有關,但也和他們沒有長大的心理有關。如果你是這樣的人,就應懂得調節自己的心態了。
首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你沒有權利去幹擾別人的生活。其次,父母對於這類孩子應有一些特殊的教育,讓孩子明白,父母及哥哥和姐姐對他們的疼愛是出於真情,而孩子自己要對這種真情懂得感恩,而不應以此作為理由來剝奪他人的某些權利。最後,如果你遇到配偶家庭中某個成員如此無理地要求於你,你應懂得拒絕,從第一次就拒絕,如此,他們就不會再來第二次了。
二、我也是家裏的一員,家裏的財產怎麼能沒有我一份?
對於上有老、下有小的一代人,其實大多數都是兄弟姐妹很多的,因此,在父母雙方都年老之後,對於父母的財產分配糾紛便開始提上了案頭。
記得在一部電視劇中看到一對老人,在一方先離他而去的時候,一對工作繁忙的兒女,為了找到合適的照顧父親的保姆,寧願將父母的財產全部給保姆,條件是保姆和父親結婚,等於是給父親找了個伴。這樣的事情對老人來講是一件好事,我們不能用年輕人的愛情觀來衡量老人了,因為對老人來講,重要的是有一個伴侶。而大多數人不能接受老人再婚,想的最多的恐怕就是財產問題了。其實,老人即使有再多的錢,那也是老人辛苦一輩子賺來的,給老人享用都是應該的。
有時候,矛盾總會從老人離去的那天開始,對於兄弟姐妹很多的人,都會開始對老人財產的分配爭紛。其實,這無非是給自己的兒女做出了一個不好的榜樣而已。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懂得尊重父母和嗬護家庭和睦,這才是最珍貴的財富。
分析以上兩種心理,我們不難發現,這些出現在兄弟姐妹之間的矛盾足以引起巨大的家庭風波。而歸根結底,其原因還是當事人太把自己的事情當事,而不把別人的事情當事了,或者太物質化、自我化了!
事實上,我們講究人與人之間的團結和真誠,一家人也同樣如此,隻要一家人之間互相團結、互相理解、互相關愛,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那麼,我們該如何表現出自己的真誠呢?
1.首先要保持真誠的自我本色的、不做作的自我是一種內在的氣質,這是一種最寶貴的東西。一個真正懂得與他人相處的人,絕不會因場合或對象的變化而放棄自己的內在特質,盲目地迎合、隨從別人。保持一個真實的自我並不等於要使自己與別人格格不入或標新立異,甚至明明知道自己錯了或具有某種不良習慣而固執不改,而是保持自己區別於他人的獨特、健康的個性。那些具有個性的人,也具備一定的魅力。不管你是晚輩、還是長輩,都要避免不懂裝懂,在長輩麵前感到說話困難的原因是難以尋找共同的話題。與其如此,倒不如當對方說了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後,就老老實實地請教說:“那麼,請教教我吧”。
2.承認自己的錯誤有時候明明是你自己錯了,可是你的虛榮心在作怪,就是硬著頭皮不承認,甚至還在家人麵前為自己爭辯,這樣的心理和行為不僅不能使問題得到解決,還會使彼此之間的隔閡無法消除。相互之間的交往是談不上了,還讓人覺得此人蠻不講理,像個無賴之徒,又怎麼能搞好家庭關係呢?
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如果是你錯了,就很快地、很真誠地承認,這樣才能獲得家人的認可和賞識。
3.表達真誠的技巧
(1)真誠的眼睛。坦蕩如水,平靜地注視,不用躲躲閃閃或目光垂下不敢直視。
(2)真誠的舉止。自然,大方,從容不迫,舉手投足一副安然之態。
(3)真誠的微笑。如一縷溫馨陽光,充滿暖意。皮笑肉不笑,故意擠出的笑,都缺少真誠。
(4)真誠的稱讚。稱讚別人要發自內心,是心靈之語,否則就屬於奉承的範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