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婆婆拿著絲巾,直說很漂亮很歡喜時,嫂子也笑得非常燦爛,婆婆也說這件洋裝真好看,“快!快穿給大家瞧瞧”。當嫂子穿著新衣走出來時,婆婆笑的更開心,連連說道:“真美!真美!真有眼光,而且又這麼便宜!”聽到婆婆一番的讚美,令嫂子高興極了,因為第一次采購衣物回來所得到的反響竟是如此,怎能不讓嫂子高興呢?
可兒看著嫂子的做法想到了自己第一次出差買東西的情景,當時隻記得給自己買東西了。在香港,買了一整箱子化妝品,足足花了好幾千塊錢。雖然錢花得多,但是卻比在內地買省下很多錢呢。當時婆婆不怎麼開心,隻說了句:“化妝台上都是化妝品,咳……”
如果你正為婆婆對你沒有對嫂子好而鬱悶,那麼就請你先將嫂子的事放在一邊,想想自己出嫁前的樣子,還記得自己沒有出嫁之前,為自己買件衣服,媽媽也會跟著念叨:“衣服已經滿櫃了,又買,真是的……”
其實,婆婆和媽媽都是一樣的,關鍵在於自己如何處理這些事情。即使是一位非常通情達理的婆婆,也需要兒媳婦的一點點表示。
也許對於這些你並不相信,你仍然頑固地覺得和婆婆相處真是太難了。但事實上,你可以想一想,為什麼婆婆對嫂子那麼好呢?其實這裏有一個很關鍵的因素,那就是時間的磨合。抽個時間,可以找嫂子聊聊,了解一下她剛來時的樣子,或許你的心裏就會好受很多。此外,要了解婆婆的心理,比如案例中的這個婆婆比較講究,喜歡鄰居誇自己的兒媳婦漂亮、懂事。因此,在做事的時候最好能當著鄰居,或婆婆的朋友的麵對婆婆好,這樣做能使婆婆感覺非常有麵子,時間長了自然就和你走得近了。
那麼,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首先,你要確定婆婆是不是你的敵人?如果你的回答為“不是”,那麼問題就解決了,非敵即友。隻是和婆婆做朋友和一般的朋友應有所區別,這種朋友並不是無話不說的親密好友,要把婆婆當成那種不把他當朋友,可是又有相關利益需經常聯絡的“朋友”,見麵熱情寒暄可是不說心裏話。要知道,婆婆是老公的媽媽,可是和媳婦卻沒有過“命”的交情,又不能不相處,不尊重,那麼保持一定距離的“朋友”關係就比較妥當了。說太多心裏話,日後有不愉快的時候,難免會被當成小辮子。
其次,要懂得在婆婆的麵前保持自己的個性。有些兒媳婦怕婆婆對自己不好,總喜歡將自己的壞習慣藏起來,不讓婆婆知道。其實這樣的做法反而不好,因為萬一被婆婆看見了,心裏會對你有更大的怨氣。
在婆婆麵前保持自己的個性沒有什麼不好,光明正大並且自己不當是壞毛病的顯示出來,婆婆就算是看不過眼也隻好解釋為“她就那個脾氣”,不太較真了。如果婆婆不知道你有這個臭毛病,哪天你不小心漏出來了,婆婆背地裏的怪話可就不好聽了。比如有個兒媳婦有個壞毛病,就是喜歡把衣服、襪子等所有的髒衣服統統放進洗衣機裏,一周洗一次。這種做法婆婆就非常看不慣,可是兒媳婦不僅不感到害羞,還洋洋得意地說這樣做是自己的壞毛病,習慣成自然了。婆婆對此就是再看不慣,也隻能拿她沒脾氣,解釋為“現在的年輕人都這樣”。
再次,不要和婆婆太多的計較。如果你覺得委屈了,就在心裏告訴自己:“婆婆是老公的親媽,看在老公的份上我也不能和她計較太多。”這話要在婆婆有什麼令自己不滿意的時候在心裏默念三遍,以避免自己當場發作和婆婆理論,使矛盾不至於現場爆發不可收拾。
以至於念叨到婆婆當著你的麵指責你,你都麵不改色地當成是讚美你的話統統收了!
最後,時不時地給婆婆一點“費用”。俗話說,物質是基礎。不管你是和婆婆一起住,還是分開住,都要記住每個月給婆婆一定的生活費。要不要是婆婆的事,給不給是你的事。無論錢多錢少,都會令婆婆很高興,這是對婆婆的起碼尊重和含蓄的養老承諾。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如果和婆婆一起住,最好多給點生活費,別落個占老人便宜的名聲。
同時,過節時要給點過節費,比如春節、五一、中秋、十一、元旦,再加上公婆生日,最好都略略表示表示。即使隻買隻燒雞回家呢,要的是這份心意。公公一般不會計較,婆婆過生日小禮物是不能免的。
隔三差五的買點水果啊、飲料啊、肉啊、魚啊等等東西,讓婆婆知道媳婦也很關心這個家。有個兒媳婦夏天的時候每天下班買個大西瓜回家,樓裏的老太太們見了個個都誇兒媳婦孝順、懂事。婆婆自然也很開心。
兒媳婦一定不要忽略了和婆婆算經濟賬,隻要想想婆婆為你生養了個好老公,給婆婆多少錢也不算多啊。再說,婆婆也不會把錢亂花掉,以後還不是再給回來(這好像有點小人心理)。
一般經濟賬平了,家庭矛盾就少了70%。
如此下去,和婆婆磨合一年兩年後,你會發現婆婆和你也很親了。
婆婆為什麼對你成見如此大
寶兒和老公曾經是對門鄰居,小時候經常一起玩耍,直到結婚後很久,他們一起玩過的小河還在他們的記憶中,青梅竹馬的情形延續到了很久。後來,夫妻倆一起去上海打工,當時的家庭還非常和睦,丈夫有一手技術,寶兒也非常能幹,婆婆也很喜歡寶兒。
剛到上海的時候,日子還是很難過的,他們睡過橋洞,也有過沒有吃的經曆。但是他們互相鼓勵,相信一切都會好轉。慢慢地,他們的生活開始好轉起來,丈夫當上了小工頭,寶兒在百貨公司做了收銀員。這天,婆婆來上海到他們租的小屋子裏看了看,說挺好的。過年回家的時候,夫妻倆人一身光鮮,大包小包地往回帶,婆婆笑得合不攏嘴,拿上他們帶的城隍廟瓜子什麼的,東家西家一家不漏地分到,說是兒子媳婦帶回來的。於是,大家都知道了他們在上海有了工作,而且不是最初級的民工工作了。大家都說他們開始像上海人了。
但是卻沒有想到,就在他們打算在上海長期生活下去,而女兒也出世的時候,發生了變故。丈夫的工作越來越忙,開始有了應酬,回家也越來越晚了。這個時候寶兒開始有了疑心,但是畢竟都是老夫妻了,寶兒還是信任丈夫的。但後來,寶兒發現丈夫有了神秘的手機電話,寶兒一聽手機就掛掉了。而老公接,則又通了。當時寶兒沒有想太多,直到後來丈夫開始夜不歸宿,還遮遮掩掩地告訴寶兒,說工地附近的一個上海女孩子常給他送幾個菜,洗洗衣服什麼的。但他又強調,他隻愛寶兒和寶兒的女兒,叫寶兒不要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