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擁抱大樹
在澳大利亞的一些公園裏,每天早晨都有不少人在擁抱大樹。這是他們用來減輕心理壓力的一種方法。據當地人說:擁抱大樹可以釋放體內的快樂激素,令人精神爽朗。而與之對立的腎上腺素,即壓抑激素就會消失。
6.運動消氣
現在出現了一種新興的行業:運動消氣中心。在這個中心裏有專業的教練指導,教人們如何大喊大叫,扭毛巾,打枕頭,捶沙發等,讓人們盡量發泄心中的煩惱、憤怒。在這些運動中心,房間的上下左右皆鋪滿了海綿,任人隨意發泄。
7.嗅嗅精油
在歐洲和日本,風行一種芳香療法。特別是一些女性,都為這些由芳草或其他植物提煉出的精油所醉倒。原來精油能通過嗅覺神經刺激或平伏人類大腦邊緣係統的神經細胞,對舒緩神經緊張和心理壓力很有效果。
8.穿上稱心的舊衣服
穿上一條平時心愛的舊褲子,再套一件寬鬆衫,你的心理壓力不知不覺就會減輕。因為穿了很久的衣服會使人回憶起某一特定時刻的感受,並深深地沉浸在緬懷過去的生活眷戀中,人的情緒也為之高漲起來。與此同時,當人們穿上自己認為非常“順眼”的衣服,自我感覺良好時,就會重新鼓起麵對現實的信心和勇氣。
最後教大家一種“解脫精神壓力五節操”。
第一節:站立呼吸
身體直立,雙腿並攏,頭微抬,閉目寧神。右臂屈肘,五指自然伸開,輕微撫胸。左臂屈肘,五指自然伸開,輕微按腹,進行深呼吸10~20次,雙手掌隨之起伏。然後,雙手交換位置,左手撫胸,右手按腹,再進行深呼吸10~20次,反複做2~4遍。整個過程中呼吸要均勻、有節奏。
第二節:傾身呼吸
身體直立,雙腿並攏,距牆半步。雙臂屈肘,五指自然伸開,雙手稍向上扶牆,肩臂展平,身體向前傾,閉目寧神,進行深呼吸10~20次。然後還原,反複做2~4遍。整個過程中身體要傾斜挺直,挺胸收腹,呼吸均勻有節奏。
第三節:俯身按腰
身體直立,雙腿並攏,雙眼睜開,麵帶微笑。向前彎腰俯身,目視下方,雙腿和後背保持挺直。雙臂屈肘向後,雙手按腰向下至臀,配合呼吸,保持均勻,由腰至臀。往複上下按壓10~20次,也可以適當拍打,還可以輕捶,反複做2~4遍。每遍間隔2分鍾,身體直立,稍加放鬆,背腿挺直,按拍動作要輕柔。
第四節:轉身展臂
端坐椅上,右腿疊壓在左腿上,上身向右轉,目視身後。右臂屈肘,手扶在椅背上,左臂稍屈肘,五指並攏伸直。這時,左臂向左伸展,盡量伸至身後,上身保持不動,配合呼吸,保持均勻,左手臂伸展10~20次,然後,雙腿及雙手臂交換位置,上身向左轉,目視身後,同樣動作,右手臂伸展10~20次,反複做2~4遍。上身要保持平直不動,雙腿疊壓坐穩,不要落下,展臂力求有力。
第五節:彎腰扶地
端坐椅上,睜開雙眼,麵帶微笑。向前彎腰,雙腿屈膝平直,雙手臂在雙腿外側,向下直伸,五指自然伸開,手指扶地。然後,身體坐正。抬起時吸氣,彎腰時呼氣,扶地時稍停5秒鍾,抬起時停3秒鍾。進行5~10次。反複做2~4遍。整個過程中呼吸與動作要協調一致,彎腰時盡量使胸腹貼緊大腿,彎腿屈膝成直角,雙臂伸直,手指一定要扶地。
我的小資我做主
工作賦予女人自立自強的人格魅力
一位著名學者曾經這樣說:“工作不僅是謀生的手段,也是享受生活的一種載體。”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度過的,對大多數人來說,工作大概要占據人生1/3的時間。對工作的認識,最容易折射出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和思想境界,而這正是人的內在美的一種表現。
工作中的女人是美麗的,這種美麗是不可替代的。
工作賦予了女人自立自強的人格魅力。工作,讓女人走出了狹小的家庭生活空間,讓女人的視野開闊,心也隨之澄明起來;工作,讓女人發現了更能凸顯自己個性價值的方式;工作,也最能讓女人找到自己的尊嚴。麵對一個自尊自愛、自立自強的女人,相信每一個人都會由衷讚歎她的美麗。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當一個女人以一棵樹而不是一株藤的形象站立在男人的身邊的時候,就連男人也不由得被她折服,而平等相待。
在這類女人的身上,首先打動人的是信念。信念是她們對工作的熱愛和理解,是她們麵對挫折、打擊時,仍然在內心深處固守的一份執著的勇氣。有了這樣的信念,才會真正明白擁有一份工作的意義,並真正地和這份工作融為一體。其次,是淡定的心態。一種寵辱不驚、未來盡在掌握的優雅,直麵困境,笑對冷語嫉妒,並以微笑感染身邊的人。這種發自內心的、燦爛的影響力,遠勝所有駐顏良藥。最後,是寬廣的襟懷。高速的生活節奏讓人們幾乎忘記體諒,忘記感動,而她們卻能所向無敵。
事業上執著的信念、淡定的心態和寬廣的胸懷,是職業女性美麗的三大法寶。有了它們,工作就無時無刻不在為女人化妝,使工作中的女人更美麗、更幸福。
托尼在玻利維亞海拔3800米的喀喀湖畔生活了九92年,他從來沒有摘下過那頂滿是塵土的舊氈帽。那裏的空氣稀薄而幹燥,連他自己也沒有想到能活這麼久。他的信仰是一種奇怪的混合,既有瑪雅印第安的古老宗教,也有羅馬天主教的內容。他對人生的總結是:“不要說謊,不要懶惰,不要偷竊,上帝會眷顧我們。”
橫亙的大山,茂密的森林,成群成群的山羊和寵物,美麗的小屋……就是麗貝卡在澳大利亞詹伯魯的生活。她站在綠茵茵的草地上,晨曦灑在她曆經92年寒暑的臉上,陽光般燦爛的笑容年輕得令人吃驚。她一個人在這裏過著孤單但不孤獨的生活,幾個為露營者準備的帳篷為她帶來一定的收入,山羊奶是她最好的營養品。她每天都要在林中散步,如果不能按計劃行事,她也要在腦子裏把那條路走一遍。
讀完以上文字,你感覺兩位主人公的生活怎樣,是不是感到一股涼涼爽爽、淡雅悠長的氣息迎麵而來?兩位主人公的生活,清新、簡樸、淡雅、樂觀,很令人羨慕。以推崇“簡單生活”理論聞名的美國作家瑪麗茵普蘭特指出:當你用一種新的視野觀看生活、對待生活時,你就會發現許多簡單的東西才是最美麗,而許多美的東西正是那些最簡單的事物。這兩個主人公的生活之所以美好,正是他們有了一顆善於走進簡單生活、走進美的心靈。
有史以來,大自然一直被視為賦予萬物靈性、美化心靈並賜予人類靈感的神聖象征而存在於各種文化之中。
在現代快節奏的社會中,營營役役,奔波勞碌,工作成了我們每天生活的目的,人們也很少再去親近美妙的大自然了。
無論我們白天的生活如何忙碌,我們的心中始終會有一個聲音在呼喚:拋開無休止的工作,遠離令人窒息的都市,讓渴望自然的心靜下來!小橋流水、一片荷塘、大片竹林、庭院花草……生活開始進入另一種淡泊的平靜境界——當世界浮躁的時候,唯有心平氣和者方能製勝!
找回生命本真,體驗簡單生活,唯一的出路就是親近自然。因此,我們應該將親近自然確定為精神追求中的重要的一部分。不妨每天出去散步,一方麵可以呼吸新鮮空氣,鍛煉身體;另一方麵可以讓你的內心感受陽光、藍天、大地,感受世間萬物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