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越簡單越好全集06(2 / 3)

最後,“瘦型”組織機構的大企業的內部耗損比較少。它們花較少的時間在無窮無盡的審察、認可、打通關節及文件上。人較少,因此隻做重要的事。它們的人可以自由地把自己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在市場上,而不是和舊體製對抗。

對於一些規模比較大或內部官僚主義嚴重的企業,不妨試著破除內部的官僚主義,精簡企業內部層次,打造一個全新的輕巧型企業,讓企業輕裝上陣。

堅持專業化管理,建現代化班子

作為現代化企業,堅持專業化機構管理很重要。所謂專業化就是使企業向著專業化規模發展,形成規模經濟,促使企業專業化水平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不能像全能型企業那樣什麼都管,讓那些繁雜事務拖企業的後腿,分散企業領導者的精力。比如日本有許多企業不建立自己的原料倉庫,讓商社和株式會社去搞,將需要的材料送到生產現場,形成社會供給形式。這樣,企業就可以集中精力搞經營,搞生產,搞管理,搞專業,形成規模經濟效益。

從對比中可以看出,現代化組織機構模式具有很大的優越性:從數量上看,傳統模式的機構設置,大概比現代模式機構設置多一倍;從內容上看,現代企業機構是綜合性的,過去則是單一職能。

北京巴維公司的前身是北京鍋爐廠,現今已是一家中美合資企業。合資前有職工2500人左右,采取的是蘇聯傳統的管理模式,有20多個科室。合資後按美國模式改成了八部二室,10個部門,大致砍掉了一半。北京鬆下公司采用也是日本鬆下的管理模式,職工2000多人,七部一室,總計八個部門,部門數量比傳統少了一半。目的是追求高效率,工作一貫管理,現代企業的部門設置,一個重要方向就是追求部門、科室的綜合化。

經常會有人這樣認為:提高效率減少部門,不就是機構合並?而大生產卻是要求分工合作的,這兩項原則不是相違背嗎?過去的一些企業大都分工太細,這並不是優點,而是組織結構問題。大生產的過程強調分工是對的,分工的好處不能忽視:分工管理、專業化管理比起專業化水平不高的企業來說是能提高效率。但分工管理增加了企業管理程序,分工分得太細程序也會相應複雜,工作周期延長,引起協調工作量的增加;分工太細能令企業內部出現分散主義,各搞一套,抓質量不顧成本,搞生產不顧質量,達不到有效的生產目的。因此,分工要適當,分工過了頭,負效應超過正效應,就會引起管理效益的下降。

傳統組織理論強調分工,對分工缺點看的少,分工越來越細。現在應當簡化分工,不是簡單的部門合並,而是要著眼於管理連貫,提高效率。

哪些部門可以合並,哪些部門不用合並,要從管理的內在規律出發,不能憑主觀願望,要客觀地分析,找到利於提高企業生產的部門合並方式:

(1)相同職能的部門可以合並。

北京巴維公司成立之前,有個供應科是搞采購的,成立後把供應科改成采購部,把采購職能合並一起,原來隻采購原料,現在基建原料,工、模、卡具直至設備的采購,文具、辦公用品的采購全歸采購部。寶鋼原來部門很散,運輸部門很多,有鐵路運輸、公路運輸還有碼頭運輸,有廠內交通管理,後來合並成一個運輸部;還有黨政相關部門的合並,黨內組織部和行政人事處可以合並,相類似的黨內宣傳部、行政教育處可以合並,但合並有一條,組織部有一條黨的機構必須獨立,我們可以不叫機構合並而“合並辦公”,兩塊牌子一套班子,一個辦公室。

(2)雙重職能的部門可以合並。

即管理職能和輔助職能的合並,輔助、生產職能的合並。與設備有關的管理職能叫設備管理職能,設備管理主要是管理設備的登記、造冊、變動、設備的管理。在傳統企業中負責設備管理職能的部門叫設備科,與設備有關的還有一個輔助作業的職能部門,負責設備的維修、設備的備件。這兩個部門一個是設備科,一個是機修車間,這是可以合並的。堅持走職能綜合化的路子,著眼於管理效益的提高,加強管理程序的連貫性。

現代化企業大部分都采取單職製的組織機構,目的就是企業中盡量少設或不設副職。減少副職,這是組織機構的一個重要問題。國有企業中大都存在副職多的毛病,甚至在有的企業還出現了官多兵少的現象。一個處裏,一個處長二個副處長,下麵領導二個兵的現象相當普遍。

單職製是現代管理發展的方向,副職多是管理落後的重要表現。為什麼要減少副職?不是為了少幾個人,減少一些費用,這不是重要的,如果對管理有好處,多設幾個人,多點工資是可以承受的。問題是副職多了,妨礙了管理的現代化。如果每個副職都分管一個方麵,他專業管理麵很窄,對其他問題不熟悉,說話時說不到點子上。作為領導不能隻代表一個部門的觀點,但因他隻管一個部門,隻能有這方麵的意見,這些事最後得由“一把手”彙總來統一思想。

單職製管理也有一定的弊端,那就是班子成員的工作量增加了。從現代化組織機構理論方麵可以采取合理授權的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有些工作不一定非要設立一個副職,可以授權給其他班子成員代行。舉個例子:

一個企業加強培訓,大企業培訓機構很大,不僅有人事部門,還有培訓中心,職工學校、技校、黨校,好多校長。這些學校的校長和處級製是一致的,有些企業隻好設管教育的副廠長,但也可以不設,設一個教委,重大問題由企業領導決定,日常工作由授權人事處長代管,人事處長兼教委副主任,教委主任則由“一把手”兼任,教委副主任就比校長高一級,實際上形成同級領導,就可少一個管教育的副廠長。

關鍵職能就是將生產、技術、開發、銷售、財務、人事等職能中,對實現企業任務和戰略起關鍵性作用的職能部門找出來,在機構設置上,不是平起平坐。不像看機構圖那樣,總管理部下設幾個部,幾個部都是並列的。在這些部門中,有的是關鍵部門,有的是一般部門,要突出其關鍵部門的作用,在人員配備及職權上要比其他部門高,在人力、物力、財力上都要賦予它更大權限和責任,把它提高到決策層,讓它有指揮權,否決權,這是組織成功的重要條件。關鍵職能部門不是絕對的,這是由企業的經營戰略決定的。不同的戰略,它的關鍵職能部門是不一樣的,所以,有多種組織機構形式,其管理重點也不一樣。

例如,以質量為中心組織模式的企業,就是把質量管理部門作為一個關鍵職能部門看待。多適用於電器類行業的企業。顧客要求質量過關,家電生產企業一般多采取質量取勝的戰略。為質量取勝戰略服務,組織結構上要突出質量管理部門的作用,質量管理部門,即質量管理委員會,是領導“一把手”下麵的一個直屬機構,作為一個決策機構來考慮,質量管理委員會研究提高產品質量的措施,質管會的主任同意後,以“一把手”的名義下達,這樣對各個部門就有指令性了,就不是部門之間的意見了,這個措施必須執行。

北京原來有兩家電視機廠,一家是牡丹電視機廠(生產牡丹牌電視機),一家是東風電視機廠(生產昆侖牌電視機)。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東風電視機廠比牡丹電視廠大得多,但是,現在東風電視機廠已經被牡丹電視機廠兼並了。原來牡丹電視機廠早在80年代初就明確了以質量取勝的戰略。把質量管理部門提到戰略位置上,突出了它的作用。除了這樣以外,牡丹電視機廠的廠長,是質量辦公室主任提上來的,他腦子裝的都是怎麼提高質量,所以質量措施通行無阻,這就保證了它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並發展起來。

堅持組織結構專業化管理的企業,在生存、發展和壯大方麵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關鍵看我們能否抓住其要領,來完成現代化的領導班子的搭建工作。

班子內部的協調發展

領導班子是組織的核心,具有特殊功能和特定作用。處於核心地位的一把手,在這個群體中起著關鍵作用,任何工作的開展,都需要“一把手”帶頭、示範、協調和推動。領導班子內部協調與否,直接關係到班子戰鬥力的發揮,關係到事業的興衰成敗,“一把手”的責任尤為重大。如何當好“一把手”,這是新時期領導工作的一個關鍵問題。

(1)適度放權。

在我國現階段,“一把手”高度的集權管理的現象比較普遍,這種現象隻會導致企業運行緩慢。如果大小權力都集中到“一把手”身上,職員們凡事都要先行而後動,主動出擊在原則上就是越權,搞不好會弄丟自己的飯碗,誰都不會去冒這個險的!如果“一把手”能把大部分的權力下放到領導班子中其他人員身上,讓他們有機會發揮自己的優勢,有權力決定自己怎樣做才能做得更好,不必千篇一律。放權的結果就是要讓下屬全都行動起來,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完成自己的工作,使之更趨完美。

一個優秀的“一把手”最關鍵的作用,其實就在於如何把人員合理地進行統籌安排。而要做到這點必須學會如何放手管理,比如雇用在各個專業領域裏比自己更好、更聰明的人,使他們熟悉他們要做的事情,這是成為一個高增長企業的唯一辦法。

思科總裁兼CEO錢伯斯就是一個很好的“一把手”,錢伯斯在思科的好多決策上根本不需要親為,下屬便能很好地作出正確的決策並執行。

錢伯斯也是所有知名企業中最樂於放權、最懂得放權的“一把手”。他的頭腦裏始終這樣認為: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隻靠一個人的智慧指揮一切,即使一時能夠取得驚人的進展,終究會有行不通的一天。在錢伯斯看來,所謂的最有能力的“一把手”並不是指那些死握著權力不放、集權搞獨裁的人,反而那些樂於放權,讓企業領導班子中多個人共同管理的企業,在經濟發展的今天更能一帆風順。

的確,合理的放權是企業管理中最核心的問題,因為管理的實質就是通過他人去完成任務。授權意味著企業的“一把手”可以從繁雜的事務中解脫出來,將精力集中在管理決策、經營發展等重大問題上來。

錢伯斯在思科公司確實是這樣做的:他賦予員工們更多的自主權,讓他們自己把握自身工作中的所有細節問題並適時地作出決定。他還對招聘進來的人才委以重任,讓他們每個人都能夠獨當一麵,既體現了錢伯斯對他們的充分信任,又顯示了錢伯斯對員工們的尊重。他從不告訴下麵的人應該怎麼去做,而是告訴他們一個目標,讓他們來看怎麼實現這個目標。這就避免了在那種上麵作了決定,下麵隻是執行的集權做法,使進入思科的人才充分發揮了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正是這樣,使錢伯斯有了更多的時間去旅遊和耐心尋找使思科更壯大的機會。

在錢伯斯這種“分權”理論的指引下,思科員工的積極性得到了重大的發揮。“一把手”隻負責重點的目標策劃,到了執行的時候每位員工可以不聽從其他人的具體實施指令,直接采用自己認為最佳的方式,隻要能更好地完成任務,他的直接上司也就樂於放手讓他們自己選擇。這樣一來,思科的高層管理層負責確定戰略和目標,建立公司所需要的文化,然後放權到基層,讓更多的基層人員擁有決策權。

放權是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而監督下放的權力使用是否合理是貫徹落實的保障。如果隻授權而不監督,後果就是四分五裂;如果不授權,隻監督,局麵則會是一潭死水。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方法來完成放權後的監督工作,但哪種方法最為有效呢?不同的“一把手”都有著自己的辦法,下麵介紹兩種:

①授權的時候,通過讓大多數員工的集中注意,來讓其與員工作證來監督被授權者的行為最為有效,也最省事。

②上級的直接監控。這種監督比較耗費精力,但可以根據特定的任務、被授權者的經驗和他們先前的表現來調整監控程度,這種方法也是最能提高被監控者效率的一種。

企業的“一把手”們不妨把手中聚集的權力暫時地分散下去,讓自己更輕鬆的同時,帶來員工們的生產力革命也是有可能的!

(2)加強溝通,化解企業內部衝突。

企業的領導班子在處理企業的問題時一般都會形成一定的合作關係,但合作並不意味著成員之間不存在對問題的不同意見。從任何一個成功企業的發展曆程上不難發現,如果一個企業的領導班子中不存在衝突,大家一團和氣,對“一把手”或其他成員提出的議案都舉雙手讚成,聽不到任何異議,那麼這個企業一定存在問題。

箭牌口香糖執行董事長小威廉·來格禮曾說過:“如果兩個人的意見永遠一致,就表示其中有一個人是多餘的。”

事實上,成功企業的班子成員之間的衝突無時無刻不存在著,當然這些衝突中可能有些是顯性的,有些是隱性的;有些是建設性的,有些是破壞性的;有些是認知層的,有些是情感上的;有些可能危及企業存亡,有些可能不值一提。麵對企業的核心力量發生的衝突,作為企業的“一把手”應該正確麵對它、分析它、解決它,從而提高班子的整體績效。

麵對班子內部出現的不同性質的衝突,“一把手”或執行委員會應該采取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對於破壞性的、情感上的以及危及企業存亡的衝突,我們應盡量避免它們的發生,一旦發現此類衝突的跡象,就應該快刀斬亂麻,將其扼殺於搖籃之中。而對於建設性的、認知層的衝突,則應加以適當的引導,利用衝突發掘不同的意見,激發更多的創意。

通用公司前任CEO傑克·韋爾奇就十分重視發揮建設性衝突和認知層衝突的積極用。他認為,企業必須反對盲目的服從,每一位成員都應有表達不同意見的自由,將事實擺在桌麵上進行討論,尊重不同的意見。

怎樣才能利用好成員之間的衝突,讓衝突轉變為企業前進的動力呢?成員之間的衝突一般都出現在溝通上,他們之間如果沒有真誠的交流,衝突在一定程度上隻能起到反作用。

溝通是管理的精華、是協調衝突的最佳武器。班子成員若想減少衝突,首先就應該建立起一種信任關係。通常情況,盡管班子成員之間可能會花很多時間來相互交談,但由於擔心會受到對方的報複,常常隱瞞重要的信息,不發表批評意見,或接受有問題的戰略,從而無法實現有效的溝通。糟糕的對話帶來的最嚴重的後果往往是無法利用不同的觀點和背景,從而降低了成員間進行創造性工作以及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

零售帝國沃爾瑪創始人山姆·沃爾頓很注重企業在管理中的溝通,並能通過有效的溝通,很好的處理企業內部員工的衝突,發揮他們的潛在力量。

在沃爾頓看來,企業管理中最重要的莫過於企業成員之間的溝通。沃爾頓總是不遺餘力地與領導班子成員和員工溝通。

沃爾頓會對各個地方的沃爾瑪連鎖店進行不定期的視察,並與員工們保持溝通。這使他成為深受大家愛戴的領導核心,同時這也使他獲得了大量的第一手信息。一方麵,他通過溝通發現問題,同時也乘此機會挖掘人才。他常會在視察完某家店麵之後,給業務執行副總經理打電話說:“讓某某人去管一家商店吧,他能勝任。”業務經理若是對此人的經驗等方麵表示出一些疑慮,沃爾頓就會說:“給他一家商店吧,讓我們瞧瞧他怎麼做。”因為在溝通中他已經了解了這個人的能力。

沃爾頓也絕不能容忍班子成員不尊重普通員工。如果在與員工的溝通中得知有這種象,在經過調查確認之後,沃爾頓就會立即召集領導班子開會加以解決這種問題。因此,有效溝通對沃爾瑪公司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