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越簡單越好全集05(2 / 3)

三國“趙子龍單騎救主”中有這樣的細節:忽見糜芳身帶數箭,踉蹌而來,口言:“趙子龍反投曹操去了也!”玄德叱曰:“子龍是吾故交,安肯反乎?”張飛曰:“他今見我等勢窮力盡,或者反投曹操,以圖富貴耳。”玄德曰:“子龍從我於患難,心如鐵石,非富貴所能動搖也。”糜芳曰:“我親見他投西北去了。”張飛曰:“待我親自尋他去,若撞見時,一槍刺死!”玄德曰:“休錯疑心。豈不見你二兄誅顏良、文醜之事乎?子龍此去,必有事故。吾料子龍必不棄我也。”

可以看得出來,以劉備為核心的領導班子中,劉備對趙雲就十分信任。趙雲果然不負所望,拚死刺殺,七進七出長阪坡終於救出劉備之子阿鬥。

一般來說,人在受到信賴的時候,都會產生快樂和滿足的感覺,進而誘發出全力以赴的心情。班子中成員的互相信任,更是協調班子成員關係、發揮強大戰鬥力的製勝法寶。

領導班子的狀況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發展。實際上通用電氣公司之所以能名揚天下,不僅是因為有了傑克·韋爾奇這樣的“一把手”,更重要的是通用有一個高效的領導班子。一個協作良好的領導班子,會使企業的業績具有乘數效應。而如果班子成員協作不佳,相互衝突和相互製約則會使班子與企業共同滅亡。

20世紀60年代中期,日本經濟迅速發展,成為世界經濟大國,本土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也躍居世界前列。為探求日本經濟奇跡的秘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日本企業展開了深入的研究。

研究發現,如果以日本最優秀的員工與歐美最優秀的員工進行一對一的對抗賽,日本的員工多半不能取勝,但如果以班組和部門為單位進行比賽,日本總是會占上風。原因在於,歐美的企業是由少數人來主導的,工作由上級以命令的形式發布。在個人主義盛行、鼓勵個人奮鬥的歐美社會,組織內經常會發生內耗,無法發揮最大的合作功效。而在日本的企業中,員工有著強烈的歸屬感,故而工作勤奮認真,將全身心都投入到了企業,而企業領導班子則善於發掘全體員工的智慧,注意調動員工的能動性,培養協作精神,使企業的績效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在現實生活中,協同作戰能發揮巨大潛力的例子很多。美國芝加哥曾經舉辦的一次驢子結隊拉重競賽,被經常用來證明團結協作的效率:在這次比賽上,獲得第一名的驢隊能拉9000磅,第二名稍次於這一重量,當把兩個驢隊合在一起時,卻拉動了30000磅。這說明,兩個以上個體的協同作戰所產生的效果會超過各個單獨活動時的效果總和。它創造了一種集體的力量,在某些條件下甚至會發生質的變化。

日本民族對群體作用看得很重,他們認為單個日本人的力量好比一條蟲,而十個日本人合在一起卻能成為一條龍。在日本的企業中非常重視群體協作,正是這樣的一些企業創造出了令世界矚目的成績。

領導班子作為群體的一種形式,必然具備群體的各項特征。群體動力學說可以說是建立高效工作的理論基礎。群體動力學認為群體的行為不等於群體中各個成員個人行為的簡單的算術和,群體與個人的關係是總體大於部分之和,即群體績效大於各個成員的績效之和,因為群體的行為包含有集體的行為,能夠產生一種新的行為形態。

達美家電企業銷售部經理菲利浦斯自認為善於利用人性的弱點,在掌管銷售部業務之後,鼓勵班子成員相互競爭,以對方為假想之敵來促進業績。菲利浦斯除鼓勵相互競爭外,還故意與個別班子成員接觸,引發班子成員之間的敵視。他以為這樣會讓業績提高,誰知道半年後的結果顯示,菲利浦斯挖掘人性黑暗麵、摒棄班子成員間協同作戰的做法,根本提升不了銷售績效,反而使業績大幅下滑。

如果班子成員通過共同努力來加強戰略方向感——並以此來實現成功的交流——就可以極大地提高工作的有效性,並提高成員間的相互信任感。

領導班子往往是一群強悍的人的組合,因此一山多虎的相互對立,就難以避免。怎樣才能使這些有能力的人融入班子中,發揮他們的作用呢?

第一,領導班子成員在處理重要的問題上必須努力取得各自的初步成效,然後反思取得成功的做法,從而找到如何工作、發揮各自能力的最佳方式進行工作。

第二,領導班子中各個成員要做到融為一體的工作,就要主動為自己的工作職位找到相匹配的技能,學會無須確定角色就能共同工作。班子成員應在職業專長上而非個人關係上有緊密關係,如果做到這一點,即使在衝突的氛圍下也能創造出驚人的價值。

一個企業班子要有效地進行工作,就必須滿足這些條件。領導班子不是一種簡單的形式,並不會由於班子成員互相喜歡對方而達到順利工作的目的。事實上,一個企業班子無論其成員之間的個人關係如何,一定要存在互相信任和協同作戰的意識。

清代詩人顧嗣協在《雜興》中詩雲:“駿馬能曆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舍長以就短,智者難為謀,生才貴適用,慎勿多苛求。”企業領導班子中,有企業管理專長的,有黨建思想政治工作專長的;有的擅長策劃,有的擅長實施,等等。因此,在一個班子中,要相互拾遺、彼此補漏,使缺點得以克服、優點得以發揚光大。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無論是讀史書還是看曆史題材的電視劇,古代爭奪帝王的隊伍都出現了這樣的現象:整個隊伍不是能征善戰屢戰屢勝,就是將帥無能屢戰屢敗。這種現象不是胡編亂造出來的,它確實存在於古代戰爭中。這種現象突出了“將”在戰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主要兵書也都無一例外地講到過這個問題。《孫子》說:“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並把“將孰有能”放置在“主孰有道”以下的第一個位置上進行論述,是“較七計”中的第二個計。古代兵書中《孫臏兵法》也寫有《將義篇》,還有諸葛亮的《將苑》等。

(1)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古代的兩軍交戰,首先是做大將的一對一的進行單挑,久戰不下才會下令大隊廝殺,若是一方的大將被對方的大將打敗或殺掉,那麼這方的軍隊也會一哄而散、不堪一擊。可是誰也沒聽說過在哪場戰鬥中,因為有一兩個小兵被殺而使整個隊伍失去戰鬥力、輸掉戰爭的。現代企業的經濟競爭如同古代的戰爭一樣,如果某個企業領導班子出現了問題,影響的將是整個企業的前途,而企業內某個員工的錯誤則不會對企業帶來什麼重大的影響。

一個企業的核心力量在於領導班子,領導班子決定著企業的命運。的確如此,其道理就像古井貢集團董事長王效金先生常說的那樣:“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一個企業生產能力和競爭實力的大小,關鍵在於領導班子成員是否有這個將才。”打造一種頑強的企業戰鬥力,修煉一種執著的團隊精神,領導班子就是決定性的因素,也是打造強大企業的中流砥柱。三國中,曹操、袁紹共討董卓,議論如何取天下,袁紹認為,靠軍事實力,曹操則說:“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禦之。”曹操說的智力就是領導班子的能力。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古來明君賢將總是把物色領導班子人選作為謀事的首位問題予以考慮的。周文王為求將,甘當薑太公直鉤上的魚;劉備為求將,甘心三顧茅廬,與“山野村夫”結下魚水之情。事實勝於雄辯,在以這些人組成的領導班子為核心的領導班子,不但各位班子成員驍勇善戰,就連手下的“小兵”一個個也是鬥誌昂揚。

戰爭需要偉大的將帥,辦企業同樣需要好的領導班子。古語有雲:“欲治兵者,要先選將。”什麼人可以進入企業的領導班子,需要我們細心地審查一番。如果在班子中引入一些沒有什麼辦事能力而且消極的人,那麼這個領導班子肯定會受到影響,也勢必影響到整個企業的大局。

(2)選將之道。

用將要尚賢,墨子說:“尚賢者,政之本也。”何謂賢,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有解釋,說:“惟才德皆備皆賢士也。”又說:“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孫子》曾經對將才的標準作過論斷“將者,智、信、仁、勇、嚴也”。企業領導班子成員應具備什麼條件呢?戰國時白圭在講了“吾治生產,猶伊尹、呂尚之謀,孫吳用兵,商鞅行法是也”之後,提出了建立領導班子的用人觀時說“是故其智不足與權變,勇不足以決斷,仁不能以取予,強不能有所守,雖效學吾術,終不告之矣”。白圭的用人標準是智、強、仁、勇,這標準大致同孫武講的智、信、仁、勇、嚴差不多,這是古人的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