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越簡單越好全集05(1 / 3)

第二章 班子是集體的領路人

古往今來的曆史上一直都存在著“班子”這一說法。唯一不同的是,古代的班子都是圍繞著政治、權力組建起來的,而現今的班子不僅和政治掛鉤,還和經濟建設密不可分。

無論是爭權奪利還是鞏固政權,都需要搭建一個好的班子來實現奮鬥目標,這是曆史發展的必然。

班子成員要發揮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

班子成員不但要成為一個很好的決策者,還要在決策推出之後成為一個很好的執行者,並且這種執行,一定要建立在帶動整個部門或企業員工共同執行的基礎上,才能稱之為一個好的班子成員。

一個企業的領導班子中必定要有一位的“一把手”,來把握整個企業的發展方向和全局。其餘的班子成員則是這個企業內“一把手”的左膀右臂、助手。班子成員能不能發揮好自身的作用、擺正自己的位置,直接影響到班子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對工作的順利開展、各項工作目標的圓滿完成,更是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在企業具體工作實踐中,班子成員要全力支持“一把手”的工作,正確處理好與班子其他成員之間的關係,做到優勢互補、團結合作;與此同時還要把領導班子的決策和命令,毫不保留地傳達到企業員工的工作當中,做好模範帶頭作用。這就要充分發揮班子成員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了。

(1)找準位置、當好參謀,發揮“承上”作用。

在《三國演義》中,劉禪繼位不久,曹丕就分兵五路攻打蜀國,蜀國上下形成一片危急。而作為軍事上的主帥諸葛亮卻托病不出,急得皇帝劉禪和眾大臣團團轉,最後還是劉禪坐不住了,親自駕臨諸葛亮府邸登門拜訪、詢問破敵之計,此時的諸葛亮正在自家院中釣魚。劉禪責備他時,諸葛亮頃刻間便除去了劉禪心中的顧慮——原來諸葛亮已經暗中使計擋住了五路中的四路兵馬,而對付最後那路兵馬也僅在揮手間而已。這就是作為軍事上的主帥諸葛亮,做出的最值得我們學習的“承上”案例。

那麼,如何才能向諸葛亮一樣做好這個參謀呢?

一要有甘當配角的正確認識。領導班子好比一個樂隊,“一把手”是樂隊的指揮,班子成員則是樂手,班子成員隻有按照“總樂譜”的要求,把握好主旋律,彈好“協奏曲”,絕不能串音、跑調。隻有步調一致,齊心協力才能彈奏出優美、和諧、動聽的樂章,才能開創工作新局麵。

二要在工作中注重與一把手的密切配合,當好參謀。對工作要積極主動,敢於直言,善於提出自己的意見,對決策的正誤一定要客觀地進行判斷。

三要善於領會“一把手”的意圖。作為班子成員一定要有較強的悟性、靈性,在工作中要全麵準確領會“一把手”的意圖,使各項工作不偏離中心和方向,這樣才能夠與“一把手”在思想上、行動上保持一致,隻有保持了一致,工作上才會出成績。就像打仗一樣,下級一定要按照上級的作戰意圖、方案,部署兵力、火力,明確作戰的主攻方向,作戰目標,協同作戰等方案,這樣才能取得戰鬥的勝利,否則,就有可能影響整個戰爭,所以領會上級的意圖十分重要。

怎樣才能更好地領會“一把手”的意圖呢?

要了解“一把手”的常規工作思路和日常工作特點,可以從一般的會議講話、平時的交談、工作計劃要點中加以分析研究,領會其意圖。

要多請示、多彙報,在聆聽“一把手”的意圖和想法中體會其意圖。

要聯係工作實際或階段性工作情況去分析、理解“一把手”的意圖。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眾人幫”,班子成員都要以誠相待,鼎力相助,搞好配合。“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任何人的工作難免出現疏漏,當“一把手”考慮問題不周時或出現失誤時,要及時補缺,不能袖手旁觀;“一把手”麵臨困境時,要挺身而出為其解難排憂。班子成員給“一把手”當好參謀是分內的事,也是必須具備的素質。

隻有把“承上”工作充分地做好了,才能正確執行和實施整個領導班子所作出的決策,才能把對員工的“啟下”工作做到位。

(2)抓落實、搞分管,承擔“啟下”重任。

“啟下”工作要想做得好,班子成員就要抓好在員工隊伍中的落實工作。在正確的決策和充分領會“一把手”的工作布置以後,班子成員的主要職責就變成了“抓落實”,不允許出現合自己想法的決策就執行,不合自己想法的決策就拖著、糊弄著,抱有抵觸的情緒。

強化責任意識,對於領導班子成員在落實上出現的種種問題有一個很好的製約。抓落實體現的是一種精神狀態,一種責任意識。首先要充分認識到職務的本質是責任,對自己肩負的重要職責有明確的認識,站在對企業負責的高度,以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把強烈的責任意識轉化為克服困難的動力。其次要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要善於領會“一把手”的意圖。班子成員自身要有較強的悟性、靈性,使各項工作不偏離中心和方向,這樣才能夠與“一把手”在思想上、行動上保持一致。根據總體工作目標,緊密結合所分管工作的實際,理清思路、把握重點,不斷探索和創新,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和路子,開創工作的新局麵。

做好分管工作才是做好承上啟下、發揮橋梁作用的重點所在。班子成員能否做好分管內的工作,是衡量其是否稱職的主要標誌,也就是班子成員能力、水平的體現,做不好分管工作,“一把手”不滿意、企業員工也不讚同。

分管工作就是抓好自己部門,或者自己所管轄下員工的工作任務是否符合要求。那麼,怎樣做好分管的工作呢?

首先,要明確自己分管工作的任務、範圍、權限,也就是自己應該怎麼管、管什麼,職責任務必須明確,不能亂管也不能不管,要按“一把手”的要求去分管。

其次,要善於學習和借鑒他人的經驗和成功之處,尋求做好分管工作的方法、技巧和途徑,特別是要學習“一把手”研究處理工作中的思維和方法,還有領導藝術。學習一定要虛心、誠心,從而提高自身素質,尤其是年輕的班子成員不要目中無人,這樣即使有管理水平,也很難做好工作。

再次,在處理分管工作的時候一定要有主動性,對布置的工作要有明確的落實結果和檢驗,不能布置完任務就不管了。在執行過程中要克服依賴性,克服在決策之內一些事情的具體處理辦法,請示“一把手”的情況出現。工作中不要怕出問題,不要怕困難,困難就是機遇,困難問題解決了才能驗證班子成員自身的能力。同時班子成員要勇於承擔責任,特別是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要敢於承擔責任,積極謹慎妥善處理問題,主動為“一把手”保駕護航,盡量把矛盾解決在自身能夠處理的範圍內。

最後,要能充分調動和發揮分管內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以及協作精神,要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在工作、生活等具體困難方麵多關心和幫助他們,使他們不分散在工作中的注意力。

如果說企業中的“一把手”是企業的頭腦和上半身,把握著企業的發展大局;那麼員工則是企業的下半身,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力量。而領導班子成員就是處於承上啟下作用的“腰”,如果企業的這個“腰”出現了問題,這個企業一定也會出現癱瘓的症狀,不會好到哪去!所以班子成員在企業裏一定要發揮自己的作用,一方麵做到能很好地幫助“一把手”處理決策上的問題,另一方麵還要很好地做好員工的管理和執行工作。讓企業的“上半身”和“下半身”在班子成員這個“腰”的作用下,能夠有機地結合起來發揮作用。

班子成員要有協同作戰的意識

正確選擇核心班子成員僅是班子的初步建設,最重要的是能把這些人的力量集中到一起: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這就需要在班子內部建立一種很好的信任關係。如果班子成員貌合神離、互相猜疑,怎麼可能形成一個高效率的、富有凝聚力和戰鬥力的班子呢?

班子成員之間要相互信任。從個人的交際關係中不難知道,信任是脆弱的,它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建立起來,卻又很容易被破壞,破壞之後要恢複又很困難。

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班子成員,需要學會與其他成員進行公開、坦誠的溝通;學會麵對個體間的差異並解決衝突。說到底,一個真正信賴別人的人,一定也會受到大多數人誠心誠意的信賴。古有“士為知己者死”的豪情,如今幾乎每個人都有“投桃報李”、“將心比心”的想法。相反的,那種漠視他人對自己的信任、時刻想利用別人達到自己目的人是極少數的,也是最終會被社會淘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