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40枕邊書19(2 / 3)

宮頸癌也是居首位的婦科惡性腫瘤。它的發展由癌前病變——原位癌——浸潤癌,可以曆時數年,甚至達10年。如在癌前病變或原位癌階段給予手術治療,可以完全治愈。如果到浸潤晚期效果就差了。女性每隔1~2年進行一次婦科查體是很有必要的。還有不要以為絕經就會讓女性與婦科疾病無緣了,絕經是一個女性自然的生理現象,但其發生的內分泌變化則屬於病理變化。生育年齡婦女卵巢分泌的雌激素除在生育方麵的重要作用外,還參與許多其他器官和係統的內分泌代謝調節,如腦、神經、骨骼、皮膚、眼、血脂、心血管及結腸等。更年期卵巢功能衰退的結果不僅會出現失調直至生育功能結束,還會因雌激素缺乏導致全身多樣症狀,比如雌激素的減少使增加冠心病危險的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明顯升高。有權威統計數據表明,女性中年以前的心血管疾病猝死發生率隻有男性的三分之一,而六十歲以後,女性的這一情況達到甚至超過了男性的發生率。

在越來越多的女同胞認同大把大把吞服鈣片是一種自我保健良方的同時,她們對如何安然度過更年期後,女性的“多事之秋”仍顯得一無所知。以骨質疏鬆、髖骨骨折為例,事實上惟有接受“激素替代療法”,即適量地補充雌激素,才有可能“遏製”本來已大大加速的骨質丟失。

更年期後其實是女性的“多事之秋”,從這一刻起,女性的健康大不如前了,所以才更需要保護。多關心自己、多愛護自己,更年期後你還可以綻放美麗的光彩!

5.警惕女性健康殺手——乳腺癌

乳腺癌已占女性惡性腫瘤的首位,是不折不扣的女性健康殺手,女性朋友必須對乳腺癌提高警惕,維護自身的健康。

乳腺癌多發生於更年期婦女群中,這可能是與更年期女性內分泌混亂有關。雖然我們還弄不清乳腺癌的真正病因,但以下因素通常與乳腺癌發病密切相關:

①有乳腺癌家族史,尤其是母親或姐妹患乳腺癌者;

②曾患囊性乳腺增生病,尤其是乳管內含活躍的乳頭狀瘤者;

③月經初潮小於12歲,絕經年齡大於55歲,行經年限超過35年者;

④已婚未育,已育未哺乳者;

⑤大齡未婚、未孕,第一胎足月產時年齡在35歲以上者;

⑥胸部多次X線透視或多次拍胸片者;

⑦曾患月經失調或子宮內膜癌者;

⑧肥胖,尤在絕經後肥胖者;

⑨乳房有良性疾病,如乳腺纖維瘤治療手術後及乳房有疤痕者;

⑩長期服用雌激素者。

那麼乳腺癌都有哪些症狀呢?

乳腺癌病人大多無自覺症狀,往往在無意之中觸碰乳房後發現腫塊,腫塊大多無疼痛感。有的婦女在洗澡時捫及腫塊或看到乳房皮膚有凹陷。有的病人乳頭有溢液、溢血或乳房皮膚有滲血。有的病人乳頭上有濕疹性病變。若乳腺癌腫瘤生長快時可潰破皮膚而糜爛。當癌腫阻塞淋巴管時可出現乳腺側上肢腫脹。晚期乳腺癌病人可在腋下捫及團塊狀淋巴結,有的晚期病人在鎖骨上也能捫及淋巴結。

乳腺癌也是可以預防的:

①提倡晚婚晚育,第一胎生育年齡最好在35歲以下;

②提倡母乳喂養,預防乳腺炎;

③鼓勵患有乳腺良性疾病的婦女采用非激素類藥物避孕;

④調整飲食,控製體重增長,多吃植物蛋白及植物脂肪;

⑤更年期婦女應在醫生指導和監護下使用激素替代治療。

此外,我們建議女性多做乳房自查,自查乳房方法簡單易操作,貴在堅持。具體方法如下:查右乳房時,平臥床上,右肩部用枕頭墊高,使乳房放鬆平攤於胸壁上。左手手指並攏,平放在右乳房上,用左手手指端的指麵從乳房邊緣的外上方開始,以乳頭為中心,逆時針方向依次觸摸乳房外下、內下和內上方,檢查一圈回到原處。手指向乳頭靠近3厘米,再依次檢查一圈,一般檢查三圈,使乳房每個部位都被摸到。再輕輕擠壓乳頭和乳暈,觀察有無溢液,並觀察溢液顏色。同法檢查左乳(順時針方向觸摸)。有月經的婦女,最好在每月月經幹淨後檢查乳房,此時最易發現腫塊。絕經婦女也應定期自查。

乳房既是女性的標誌,也是女性美麗的一種體現,因此女性朋友都要學會愛護你的乳房,讓自己健康自信地享受生活。

6.無“炎”的女人最美麗

陰道炎其實是婦科的一種常見疾病,可是由於患病部位的特殊性,很多女人就把它視為一種“見不得人”的病症。這實在很冤枉!導致陰道炎的原因有很多,跟“不講衛生”、“不潔”並沒有必然的聯係。現在我們就一起來分析幾種主要的陰道炎,希望能讓女性朋友們對自身有個新的認識。

(1)滴蟲性陰道炎

有一次,曉芙外出時使用了一次公用馬桶,過了幾天她突然感到白帶增多,色黃並有臭味,外陰部有灼熱感,同時伴有小便不適。她覺得很難堪,自己明明很講衛生的,怎麼會發生這種事?由於病情開始嚴重,曉芙隻得在姐姐的陪同下去了醫院,經婦科醫生檢查,是患了滴蟲性陰道炎。經過治療很快就痊愈了。曉芙問婦科醫生,她的病是怎麼得的。醫生說:滴蟲性陰道炎是由一種叫做陰道毛滴蟲的原蟲引起的陰道炎症。滴蟲隱藏在陰道粘膜的皺襞中,並常在月經前後繁殖,能引起陰道炎症。因此,為了徹底消滅滴蟲,必須堅持在月經後繼續治療2~3個療程,才能使滴蟲性陰道炎沒有複發的機會。

另外,滴蟲不僅寄生在陰道內,還可以侵入尿道、尿道旁腺,甚至膀胱、腎盂以及男性的包皮褶、尿道或前列腺中,因此,當女方患有滴蟲性陰道炎時,應暫時停止性生活或使用避孕套,以免相互傳染,待滴蟲性陰道炎治愈後再恢複性生活。另外,男性配偶也應同時治療,以消滅隱藏在男性尿道內的滴蟲,避免恢複性交時重複感染。

滴蟲性陰道炎的傳染途徑有兩個:一個是直接接觸傳染,也就是通過性交由男性傳染給女性。第二個是間接傳染。可以經被汙染的公用馬桶、浴池、遊泳池、衣物、坐墊等途徑傳染。滴蟲性陰道炎的治療以甲硝唑口服和陰道用藥同時進行效果較好。治療標準:連續3次月經後複查白帶均未見滴蟲才可稱為治愈。

(2)念珠菌陰道炎

這是一種常見的陰道炎症,又稱黴菌性陰道炎。這種陰道炎多見於孕婦、糖尿病患者、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療者以及長期應用抗生素的治療者。這種陰道炎的病原體是真菌中的白色念珠菌。念珠菌存在於人的口腔、腸道和陰道粘膜上。這3個部位的念珠菌可互相感染,當局部條件適合時便易發病。黴菌性陰道炎的主要症狀是外陰瘙癢、灼痛、白帶增多呈奶酪狀或豆渣狀。在陰道分泌物中查找到典型的白色念珠菌就可以確診。治療黴菌性陰道炎的同時要消除引起該病的誘因,並同時給予積極治療。內褲、浴盆和毛巾均要充分燙洗,通風幹燥,以避免重複感染。治療用藥有:2%~4%蘇打水衝洗陰道後陰道內放克黴唑栓劑,每日1次,連用7天。當陰道念珠菌檢查陰性後,仍應鞏固治療1~2個療程,以避免複發。

(3)細菌性陰道病

一位名叫小茹的女人把電話打到了婦科。她說自己患上了一種病。天氣漸漸熱了,大家都換上了夏裝,最近她卻總聞到自己的下身有一種怪怪的腥臭味,怎麼洗也不見減輕,使她不敢與人接近,怕人家嫌她身上有味,但又不好意思去醫院。婦科醫生耐心地開導了她一番,然後告訴她有病不治才會害了自己,她得的可能是細菌性陰道病,這是一種常見婦科病,沒什麼丟人的。不久,小茹來到醫院,經醫生檢查她果真患了細菌性陰道病。經過治療,異味很快消失,小茹的心情也舒暢了。

細菌性陰道病是一種混合性細菌感染引起的病症。由於患這種病時陰道粘膜充血不明顯,無炎症病變,因而命名為細菌性陰道病。該病的主要特點是陰道排液量增多,呈灰白色、均勻一致的稀薄白帶,有魚腥臭味。這種病的診斷不困難,在顯微鏡下找到線索細胞是其確診的依據。治療藥物以甲硝唑為首選。每療程7天,最好連續治療3個療程。

(4)老年性陰道炎

薑媽媽絕經已經一年多了,平時內褲上幹幹淨淨的。這幾天她換洗內褲時發現褲底有許多黃色白帶,外陰部有瘙癢和灼熱感。女兒可欣陪著薑媽媽到婦科做檢查。婦科醫生檢查後說,薑媽媽患了老年性陰道炎。這是由於絕經後的老年婦女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陰道壁萎縮、粘膜變薄、局部抵抗力降低,使致病細菌容易繁殖而引起的一種炎症。治療老年性陰道炎之前要注意與子宮的惡性腫瘤進行鑒別,常規進行子宮頸刮片檢查。治療用藥的原則以增加陰道抵抗力及抑製細菌生長為主,可用1%乳酸或0.5%醋酸溶液衝洗陰道後在陰道內放置甲硝唑片。陰道炎症較重時,可在陰道內放置乙烯雌酚0.25毫克。7~10天為一療程。經過治療,薑媽媽的症狀很快消失,內褲又幹淨如初了。

作為一名女人,你應該多注意對自身的保護,盡量避免使用一些公共衛生用具,一旦發現了問題就要及早去醫院谘詢就診,隻有身體健康了,你才能盡情享受生活!

7.別讓小病變成了大病

女人應該多關心自己的身體,一旦出現某種問題就要馬上就診,因為有很多疾病如果能得到早期診斷治療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但如果你不重視卻可能會耽誤病情,那時後悔就晚了。

外陰腫痛是婦科病的一種,如果是良性腫瘤,確診之後就可以切除治愈。但專家告訴我們,外陰惡性腫瘤占婦科腫瘤的3%~5%,很多人就是因為對身體不夠重視或羞於啟齒而耽誤了治療。

那麼婦科惡性腫瘤有哪幾種呢?

(1)外陰鱗狀細胞癌

吳老太今年60歲了,她經常有外陰瘙癢症狀,女兒幾次勸她去醫院檢查,但吳老太就是“磨不開麵兒”,每次都是自己用花椒水洗洗就扛過去了。這一次吳老太的症狀似乎更嚴重,女兒不由分說地硬把她帶到了醫院。這時她才告訴醫生,自己最近半年來下身經常發癢。有時被抓破,流血水。近一個月來她發現右側外陰部有一個指甲蓋大的硬塊,表麵潮濕,不疼也不癢,沒有在意。婦科醫生檢查發現,患者右側外陰部有一個直徑1厘米大小的硬結,表麵有小潰瘍,潰瘍表麵有黃水狀液體。婦科醫生馬上排除了病變,取了兩塊組織送病理切片檢查。3天後報告結果為外陰部位鱗狀上皮細胞癌。婦科醫生立即通知患者住院進行了手術治療。

外陰鱗狀細胞癌是最常見的一種外陰癌,約占婦女外陰惡性腫瘤的90%,近年來發病率有所增加,可能與外陰部炎症及病毒感染的增多有關。對於外陰癌的診斷要引起人們的重視。以往,多因為被忽視而耽誤病情,因此必須普及衛生知識,讓婦女們重視外陰瘙癢及小結節症狀的發生,一旦發生,要早日就醫。醫務人員在做檢查時,要仔細檢查外陰部,發現可疑應及時做病理切片檢查,明確診斷後再治療。在治療上以手術切除為主。

(2)外陰惡性黑色素瘤

這種惡性腫瘤較少見,多數由色素痣惡變而來。可發病於任何年齡的婦女,但多數為50歲以上婦女。患者常主訴有外陰瘙癢、出血及色素痣長大等症狀。惡性黑色素瘤早期經血管或淋巴轉移,惡性程度高。治療以盡早手術切除為主。由於外陰部黑痣有潛在惡變的可能,一旦發現,應及早切除,以防止惡變。

(3)外陰基底細胞瘤

一般發生於30歲以上婦女,也很少見。主要表現為大陰唇有小腫塊,發展緩慢,很少有轉移。但經常有多發性病兆同時存在。若在婦女外陰部已發現一個腫瘤,即應檢查全身皮膚其他部位有無基底細胞瘤,還要詳細檢查是否同時存在其他部位的原發癌。比如乳房、胃腸、肺、宮頸、子宮內膜及卵巢等部位。治療原則是施行較廣泛的局部切除術。

(4)前庭大腺痛

本病多發生於老年婦女,特別是60歲以上的婦女。早期無症狀,患者因外陰部位發現腫塊而來就診。隨著病情的發展,腫瘤可破潰形潰瘍或繼發感染,引起分泌物增多,有臭味,以及局部刺痛感。因此,如果早期在小陰唇深部觸及堅實腫塊,經消炎治療無效,應及早做活檢,並進行病理切片檢查以明確診斷。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

除了上述4種外陰惡性腫瘤外,其他還有外陰肉瘤、外陰部轉移性惡性腫瘤。外陰癌患者發病前常有多年的外陰瘙癢史。病變的早期常在外陰部發現小而硬的結節,不痛不癢而被忽視。有的可長達兩年不發生什麼變化。如若被抓破或自行破潰,潰瘍麵發生細菌感染,則有膿血性分泌物並伴有疼痛,且久治不愈。因此,遇到外陰部久治不愈的潰瘍要做病理切片檢查以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