⑨留給孩子屬於自己的空間。如果你能夠給孩子留下充分的屬於他自己的時間,對於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水平是有很大幫助的。事實證明,孩子和家長關係越密切,那麼孩子就越能清楚地體會到他自身的價值。那些信心處在中等偏下水平的孩子相比那些自信心水平較高的孩子,需要更多屬於自己的時間和空間。讓孩子有一隅獨處的空間,並不意味著父母對孩子的漠視,而是體現了父母對孩子的信任和關愛,因為在那裏孩子可以盡情地流露他的興趣、愛好和真實情感。
(2)創造力:適應未來競爭的獨門暗器
愛因斯坦說過:喚起創造性的表現與求知之樂,是為人師者至高無比的秘方,這也是為父母者所需要銘記在心的至理名言。創造性思維能力是創造力的核心,是未來人才的必備素質之一,也是檢驗孩子智力水平的一個重要依據。
由於孩子成長的階段性,家長在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時,一定要根據不同階段的成長特性,分別加以對待。
孩子在人生成長過程中,除了以上所說的這幾個方麵,還需要很多東西來填補他們的經驗,引導他們提升自我。你應當明白,孩子是決定你婚姻生活是否和諧的重要因素,孩子可以毀掉你的婚姻,這是不爭的事實,所以你應當從各個方麵給予孩子具體的幫助,幫助越有針對性越好,方法越得當越好。隻有這樣不斷地用心培養,才能使孩子的心理始終處於良好的健康狀態,從而讓孩子成為你和丈夫幸福婚姻的使者和橋梁。
4.放開手讓孩子自己走
你是希望看到孩子長大後能自己照顧自己,愉快地勝任工作,還是希望看到他惶惶無助、四處尋求施舍呢?如果希望孩子成為前者,那你現在就應該放開手,讓孩子自己做事。一個孩子能否成為獨立的人,十幾歲時的培養非常重要。
陳某帶著妻子和孩子去郊遊。為了盡興,陳某特意跟同事借了一個高級相機。一家人玩得非常高興,黃昏準備回家時,相機裏隻剩一張膠片了,這時孩子提出要幫爸爸媽媽照一張。陳某猶豫了一下同意了,他把相機的使用方法詳細地跟孩子說了一遍,孩子剛舉起相機,陳某又不放心地走了過去,幫孩子調好焦距,確定了距離,直到把一切都弄得妥妥帖帖,孩子隻要按一下快門就可以了的時候,陳某才放心。這時,孩子的興奮勁兒全沒了,隻是站在那裏,機械地按了一下快門。
那麼,陳某的孩子學會照相了嗎?沒有!其實孩子之所以要求給父母照相,隻不過是想獨立地使用一次相機,但陳某的不放心,使孩子的獨立嚐試落了空,這就是一次不成功的教育。
當你的孩子在自己做一件事時,你應當密切關注其下一步,給他(她)以在獨立中成長的機會。你應該以一種積極的、安全的方式滿足這種需要。由此,也無需對一些無關緊要的事說得過分清楚明白。
孩子通向獨立的下一步努力也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你應該讓孩子自己接受其遇到的挑戰。
可以這種方式看待你給孩子提供的機會:如果一天早上你醒來非常想去滑雪,你的朋友絕不因為你不會滑雪而潑你冷水,他們會給你指導和忠告,以增加你成功的機會,在你的興趣減退前,他們會一直教你滑雪。如果你跌倒在地,他們不會將你的滑雪杖拿走,也不會為你造成的混亂而抱怨。相反,他們會教你怎樣才顯得不笨拙,並鼓勵你再試一次,這就是成人之間互相教學的方法和過程。
當你的孩子下次試圖幹某件事而你認為他(她)做不到時,想想這件事。有時,孩子不會做事的惟一原因就是他(她)根本沒有機會去試一試。
牢記這一點,孩子與我們大人一樣,也渴望成功。有時這樣指點一下是很有幫助的:試試用另一隻手托著壺底……把水倒在中間的那個玻璃杯。裏……當杯子滿了時,趕快停下!
其實孩子可以自己做很多事,不要總在孩子自己幹時說“不”,應該為孩子創造自己動手的機會,鼓勵他們自己去做。
要多花一些時間。有些事隻要做慢一點就能成功。為人父母意味著總是提前5分鍾將一切準備好。我們之所以忙忙碌碌,是因為我們經常做一些孩子已經能自己做的事情。
當你的孩子要求自己做某事時,給他們一個機會。當你準備外出時,提前15分鍾做準備。給孩子時間,讓他們以自己知道的方式去做準備,讓他知道你是尊重他的。這些投資在孩子身上的時間當時並沒讓你得到什麼,但你會在以後的日子得到加倍的償還。
父母應該經常鼓勵孩子,即使其獨立做的結果遠算不上完美。當然,我們要想法鼓勵他們做得更好,但要慎重。孩子第一次成功地幹一件事時,不要過分苛求。要鼓勵他做得更好,就要像對待朋友一樣,以同等的和藹與體貼來對待孩子。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做父母的應不斷地尋求方法來鼓勵孩子自立。
值得強調的是,在幫助孩子自立上的時間投資是很重要的。如果你的孩子在要求自立的敏感期得到鼓勵,“讓他自己做”,他就會變得比較有能力,比較自信。
“授之以漁而非魚”,做家長的不能總一口一口地給孩子喂“魚”,關鍵是要讓孩子自己學會“捕魚”,這樣孩子長大後才能自立。你現在放手,隻不過操心一時,如果堅持要牽著孩子走路的話,那你將來恐怕就要操心一世了!
5.不要限製孩子的個性發展
四十歲左右的女人大都經曆過苦日子,對待自己的孩子首先想的是少讓孩子受苦。而外國的父母認為有個性的孩子最幸福,於是他們總是依照孩子的性格來培養他們的個性。而中國的父母卻恰恰相反,他們都以社會的標準和自己的眼光去評價孩子,父母們製定了一個標準的模具,不管孩子適不適合,都一定要把他們塞進去。於是孩子的獨特潛能被扼殺了,做著不符合他們個性的事,既不會快樂,也不會有太大的發展。
就算是兄弟姊妹,接受相同的教育方式,在相同的生活環境下長大,也有個別不同的性格。除了因為每個人的遺傳因子有別外,每個孩子在家庭中所占據的地位不同,彼此的心理發展便有差異。
有些父母隻知道教導男孩和女孩的方法是有相當程度的差別,卻忽略了即使相同性別的孩子,也有各自不同的獨特性格。一般男孩子是好動、頑皮、膽大、依賴性強、粗心大意;女孩子則是溫柔、文靜、膽小、有自製能力、小心眼、善解人意。但那隻是男孩和女孩的通性,其間是有個別差異的。如果看到自己的女兒舉止豪放、大情大性、不拘小節,與鄰家的小女孩相比,就像一個“男人婆”,於是常埋怨女兒舉止粗魯要她改變,並強迫她實踐自己定下的淑女標準,這樣壓製孩子的性格發展,隻會帶來相反效果。
因此,你不要拘泥於男孩子、女孩子的性別,應該仔細觀察孩子個體的特性,注意他在成長過程中潛在性的自我發展,了解孩子的長處和缺點所在,有哪方麵的潛能有待通過鼓勵使其發揮出來。最重要的還是尊重孩子本身獨特個性,給予他發展自我的機會。
家長在教養孩子時,常會不自覺地回味自己的童年生活,並以自己的親身體會和感覺去教導子女。當然你的經驗得失是非常寶貴的,不過,時代進步了,你擁有的知識可能已經落伍,或者加進了世俗功利的想法。如果一味地以自己的標準和眼光去評價孩子,苛求孩子有所表現,隻會阻礙他本身的潛能發揮。
尤其是獨生子女的父母,由於將全部心血放在孩子身上,常不自覺地以大人的標準來要求他。在這樣的督促下,孩子可能在某些才藝方麵表現較其他小孩領先,然後家長便以為孩子有這方麵的天分而沾沾自喜,不斷地督促練習以求有突出的表現。在父母一相情願的想法下,孩子失去了本身獨特的個性。
14歲的陳曉早已是遠近聞名的英語小狀元,經常參加各種英語競賽,獎杯、獎狀得了一大堆。陳曉的父母也非常以他為榮,家裏來了客人,總要把陳曉的獎杯拿出來展示一番。麵對眾人的讚歎,陳曉卻高興不起來。他說:“英語隻是一門工具語言,我沒覺得學好英語就有什麼了不起的,是爸媽讓我學的英語,我不知道除了英語我還會什麼!噢,對了,我小時其實很喜歡畫畫,可媽媽不讚同,她說‘這麼多人畫畫,沒見哪個成了畢加索’!媽媽讓我好好學英語,長大了當翻譯。可我不喜歡英語,我真得一輩子都靠英語活著嗎?”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完善的個體,他們的發展是整體性的,在智力、情感、生理、社交等各方麵的發展都是密切地相互影響。你應做的就是要正確輔導發展孩子的個性和潛能,要達到此目的,不需要搜腸刮肚地不斷為他們安排益智活動或購買昂貴的用具,最大的資源就蘊藏在孩子本身,鼓勵孩子發揮原本具有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更勝過給他們再多的物質享受。
我們常驚訝於孩子們的豐富想像力。一位心理學家曾說過以下的故事:有一天,他在大學授課時,在黑板上畫了一個正方形,問道:“這是什麼?”大學生答道:“一個正方形。”這個答案顯然十分清楚。“你們真是令我失望了!”教授說,“我曾和一群小學生玩同樣的遊戲,他們可以想出幾十種不同的答案!叫人驚訝不已!”
這個例子的啟示是,不要執著地要求孩子接受自己的一套,那樣會失去其他很多可能更適合孩子個性的教育方式。讓孩子自由發揮想像力,重視他追求自由的心情,他才能跳出框框,充分發揮自我潛能。
你不但要善於挖掘孩子的個性潛能,還要能按照孩子的個性“因材施教”,指導而不幹涉,監督而不控製,這樣才能使孩子的個性潛能獲得充分的發展。四十歲女人對於工作的口頭禪是:也就這樣了。升職?不可能;努力?沒必要;辭職?不願意。混日子成了她們中大多數人的工作狀態。四十歲的女人必須明白,工作是你人生的一部分,你敷衍工作,人生就會敷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