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40枕邊書13(3 / 3)

過於追求完美,你就會陷入無盡的煩惱中;而放棄對完美的苛求,你卻可以過上一種富有意義的生活,怎樣做對你更好呢?聰明的你一定會做出正確的抉擇。

6.拔掉心中那根嫉妒的“毒刺”

四十歲的你敏銳地感受到了嫉妒的存在,比你弱的人嫉妒你,而你又會對那些所處職位、工作能力、受上司的賞識程度,以及容貌、衣著,比你強的人產生嫉妒。嫉妒是一種負麵心理,如果放任其發展下去,很可能對你產生消極的影響。

什麼是嫉妒呢?心理學家從三個層麵對它進行了闡釋。

(1)嫉妒是一種痛苦情感,一種並非愉悅的緊張的心理體驗。凡是產生嫉妒情感的人都清楚地感受到一種緊張,它來源於被拋棄、不被認可的感覺,這當然是非常痛苦的。

(2)嫉妒源起於別人的優越地位或優越狀態,亦即源於別人的價值實現。人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而這種價值觀很大程度上又受到社會主體價值觀的影響。所以,當看到別人在社會地位、財富等方麵強於自己時,不管自己本身是否追求這些,心裏總是會產生嫉妒情感。隻不過熱衷追求的人的嫉妒感更加強烈罷了。

(3)嫉妒所包含的“憎惡之情”難免會驅動紛繁複雜的“離軌”行為;而涵容其中的微弱難得的“欣羨之情”,也可能引發或強化主體的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也就是說,嫉妒情感啟動的主體行為走向具有兩極性。比如有的人能夠正確看待別人的成就,看到對方的長處,正視自己的不足,並以此為動力,激勵自己更加奮進,趕上並超過之,這是一種積極的態度和行動。而另一些人則與前一種人大相徑庭,表現為“酸葡萄心理”,或對他人過分挑剔,更有甚者,會無中生有,橫加指責,製造事端。

嫉妒被心理學家稱作是一把“雙刃劍”,因為多數情況下,由於嫉妒心的作用在做事過程中會傷害雙方,所以曆來的文學家們都用妖魔或病蠱來形容它,例如莎士比亞就曾經把嫉妒比作是一個“綠眼的妖魔”。

嫉妒被視為人性最大的弱點,似乎一無是處。嫉妒至少是緊張的、不愉悅的,沒有人能夠持久地忍受它,它迫切地“要求”嫉妒者主動或被動、積極或消極地采取某些行動,減弱和消除自己的緊張狀態。嫉妒的減弱和消除,就其主動性、積極性方麵,是期望通過挖掘潛力,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改變自己的劣勢狀態,重新確立高水平的心理平衡。這集中地外顯為一種良性競爭行為。

嫉妒升華為良性競爭行為,嫉妒者奮發進取,努力縮小與被嫉妒者之間的距離;而被嫉妒者麵臨挑戰,一般也不會坐視不顧,而是為保持和發展自己的優勢地位迎接挑戰,強化競爭。也就是說,嫉妒可能會引發並維持一種現象,在良性競爭過程中,嫉妒雙方一變而為競爭的雙方,互相促進,共同優化。

嫉妒產生並促進良性競爭,從這個意義上說,“嫉妒是一種很偉大的存在”。但是,因嫉妒而采取如此積極態度和行為的人實在太少,嫉妒大量產生的是對立、仇視、攻擊和破壞。古往今來,因嫉妒導致的令人扼腕歎息的悲劇綿延不絕。無怪乎巴爾紮克發出感歎:“嫉妒潛藏在心底,如毒蛇潛伏在穴中。”

嫉妒心太強的人不能容忍別人超過自己,害怕別人得到他所無法得到的名譽、地位,或其他一切他認為很好的東西。在他們看來,自己辦不到的事最好別人也不要辦成,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別人也不要得到。顯然這是極其陰暗齷齪的心理。

嫉妒的害處很大,對於嫉妒者本身來說,它是本質上的疵點。一個人一旦受到嫉妒情緒的侵襲,往往會頭腦糊塗,停步不前,甚至喪失理智,處處以損害別人來求得對自己的補償,以致幹出種種蠢事來。好嫉妒者由於經常處於所願不遂的嫉妒情緒煎熬之中,其心理上的壓抑和矛盾衝突所導致的劣性刺激,可使神經係統功能受到嚴重影響。

那麼,染上嫉妒惡習的人應該怎樣克服或調整這一性格上的弱點而使其合理存在發展呢?

(1)要心胸開闊,放開眼界

要知道“山外青山樓外樓,還有難關在前頭”,比你強的人很多很多,光嫉妒兩三個又有什麼用呢?關鍵在於發奮努力,迎頭趕上。

(2)要尊重別人

俗話說,若要受人尊重,先要尊重別人。要敢於正視別人的優點和長處,對於在某些方麵超過自己的人要心悅誠服。

(3)要充分認識嫉妒害人害己產生的後果

為了攻擊和傷害被嫉妒者,嫉妒者需要把自己的主要精力十分明確地投入其中,這無異於給自己的工作投放一個減速劑,結果,落後的仍是嫉妒者自己。

(4)要喚醒你的積極嫉妒心理,勇敢地向對手挑戰競爭

積極的嫉妒心理必然產生自愛、自強、競爭的行動和意識。當你發現自己正隱隱地嫉妒一個在各方麵都比自己能幹的同事時,你不妨反問幾個為什麼和結果如何。在你得出明確的結論之後,你會大受啟示:要趕超他人,就必須橫下一條心,在學習和工作上努力,以求得事業成功。你不妨借助嫉妒心理的強烈超越意識去發奮努力,升華嫉妒之情,建立強大的自我意識,以增強競爭的信心。

你應該隨時提醒自己:嫉妒別人就是在貶低自己,為什麼要做這種傻事呢?不必嫉妒別人,把精力、時間、智慧集中起來做自己的工作,你一定也會從生活中得到自己的一份收獲。

7.別讓失望控製了你

已經四十歲了,成為經理的美夢沒有實現,理想中的精致生活也沒擁有,你感到失望了,待人接物無精打采,做起事來心不在焉。此時你要注意了,偶爾的失望可以理解,但不能讓失望的情緒控製了你,否則你這輩子就真沒什麼指望了。

失望情緒簡直就像討厭的感冒一樣。但是,連續不斷的失望同連續不斷的感冒一樣,也會帶來較為嚴重的後果。它會導致你長期的悲觀情緒以及一些由精神壓抑引起的疾病,如潰瘍、關節炎、頭疼、背痛等。

長期對生活失望的人可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種是妄自尊大型。這種類型的人指望得到特殊待遇。她希望自己的房子比誰的都大,希望在飯店裏吃最好的酒菜,希望別人享有的她通通享有。這種類型的人必須認識到她的要求是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的,是不合情理的。

與第一類人截然不同的是飽受創傷型。這種類型的人由於早年受過嚴重創傷而對生活失去了希望,她為了避免更大的失望,就期待著發生最壞的情況,以此來作為防備。於是,她覺得自己會第一個被解雇,辦事會被騙。對於這類人,惡劣的情緒比她所麵臨的實際困難更為可怕,因為這類人總是感到幻滅,因而對生活總是抱著玩世不恭的態度。

而第三種是苟求自己型。這種人想討好每個人。比如她去參加一個晚會時想著:“我怎樣才能贏得晚會上所有人的好感呢?”她時時刻刻揣測著別人對她的要求,結果,她反而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自己需要什麼了。她總是失望,因為她不能滿足每個人的要求。

生活的每個時期都有特定的內容,所以也就有不同的失望。兒童簡直可以對任何一件事情感到懊喪,因為他對現實的認識太天真、太不充分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對現實的認識豐富起來了,我們的情緒也不再像兒童時那樣變化無常了。然而,進入40歲時,我們才第一次看到,我們過去曾向往過的那麼多目標是不可能都實現的,時間和機遇限製了可能性。我們的失望一般是圍繞著事業上停滯不前之類的問題,或者,覺得自己已到了中年卻還沒能得到原先所期望的舒適與安定,仍在為基本的生計而奔波忙碌。

在晚年,老人們似乎對兩件事情感到失望。一個是沒有受到應有的尊重,另一個是因為想到自己再也不能希望什麼了。

我們必須承認,任何主觀的空想都是不可能實現的。我們應該使我們的願望靈活一些,這樣,一旦遇到了難遂人願的情況,我們就有思想準備放棄原來的想法。我們要看到,沒有一個願望是絕對神聖、不可更改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去看戲,希望能見到一個你十分喜歡的演員。可是,就在開演之前,主持人宣布說那位明星演員病了,由她的替角出場。假如你死死堅持原來的願望,你就會為演員的變換而嗟然歎氣並憤憤不平地走出劇場。而如果你的願望是靈活的,你則可能會挺喜歡這場演出,甚至會對那個替角的演技品評一通。

我們還需要在自己的願望當中多做些有根有據的估計,少來點主觀的臆想。

很簡單,我們應追求與自己的能力大小相當的目標。如果我們對外語並不在行,卻期望當上法文小說翻譯家,那就是異想天開。

那麼,怎樣才能從一場深深的失望中恢複過來呢?

首先要承認你受到的創傷和打擊,不要掩飾它。然後,如果你願意的話,可以難過一段時間。

接著,我們需要對所受的損失做一定分析。這最難,它要求我們領悟到:我們所期望的每一件事情都並非絕對不可缺少。

令人失望的事可以成為一次總結經驗的機會,因為它用事實給我們上了一課,使我們清醒過來,正視生活的現實。它提醒我們重新考察自己的願望,以便使之更加切合實際。

失望是誰都會有的情緒,因為世事畢竟不能盡如人意,不過在失望麵前你不應氣餒,而是應該把失望化作動力,繼續為自己的目標拚搏下去。

8.告別焦躁,與快樂握手

四十歲的女人難免會碰到一些不順的事,比如能力得不到施展、婚姻生活不順利等問題,這種人生逆境很容易使人產生一種焦躁心理,這種心理會使人失去理智、煩躁不安,因此應當盡快消除這種不良心理。

每一位四十多歲的女性對生活都有許多美好的幻想、憧憬、希望,為了實現它們,她們會做出種種努力,但當她們在努力一個階段後就會受到多種阻礙及壓力,迫使她們不得不停止努力,這便是挫折。如果挫折持續時間較長,影響範圍較大,女性就會產生一種深深的挫折感,如果不進行及時疏解,所造成的傷害是很難平複的。

積極地消除心理挫折,是戰勝焦躁心理的主要手段,具體應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

(1)找到挫折產生的原因,對症下藥

造成中年女性產生挫折感的原因是多方麵的,但都是主觀與客觀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比如說,目標選擇是否得當,對客觀條件的許可和存在是否估計得較為準確,時機的把握、策略的采用、方式方法的運用等是否得當,個人性格氣質方麵是否合適等等,都對努力的成敗有影響。從客觀因素上講,社會環境的好壞,周圍人群的思想意識、作風、習俗等等,都對人的行動起作用。主觀認識上的局限,自身存在的某些不足和弱點,往往是挫折感產生的內在因素;而客觀條件的優劣,又往往起著減輕或加重挫折感程度的作用。在每一個社會變革期間,新與舊的矛盾總是存在,人們總會有適應與不適應,這樣就不可避免地出現社會適應過程中的各種挫折。

(2)正視挫折,不懼怕挫折

任何人遭受挫折後,都會產生一種挫折感,但這種挫折感的程度並不是一樣的,這既與挫折本身的嚴重程度有關,更與一個人的性格和意誌水平等有關。

挫折,往往在我們對社會、對自我的認識出現偏差時,在我們偏離目標或脫離實際時向我們亮出紅牌警告,使我們清醒過來,重新認識環境和困難,重新調整自己的人生坐標,因此挫折也不是一無是處的。

心理學家曾對580位成功女性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其中近四分之三的人都受過各種挫折和磨煉。

身在順境時,因為滿足現狀,不思進取,容易產生惰性;而身處逆境時,遭受挫折壓力,就往往會使人迫於境遇,銳意進取。這時,思想上的壓力,甚至肉體上的痛苦都會成為精神上的興奮劑,促使人們取得成就,所謂“失敗是成功之母”,就是這個道理。

中年女性應該認識到,雖然某些事情失敗了,雖然某些願望一時實現不了,但我不是失敗者。古今中外,芸芸眾生,誰沒有失敗過?

(3)通過心理補償的方式調節心理

盡管我們知道挫折、失敗、逆境都具有兩重性,但遭受挫折,身處逆境,總會讓人覺得心裏不痛快。而過重的心理壓力,長期的緊張狀態,有害身心健康。因此,運用心理補償機製是中年女性迅速適應逆境生活,走出逆境的好方法。而有關研究也表明,人的心理有一種補償功能,當某一方麵的心理產生危機,失去平衡時,可以通過心理補償的方式進行調節,使心理恢複正常。比如說一個人失去親人,異常痛苦時,朋友的關心和安慰就會熨平她心靈的創傷,極大地減輕她的痛苦,這是一種心理取代方法。此外還有心理升華、心理轉移等,恰當地運用這些方法,你就可以成功地走出逆境。

(4)通過自我暗示減輕心理壓力

一個中年女士是個非常豁達的人,她說:誰能沒有煩惱呢,就看你怎麼看!比如我的兒子和我頂嘴,我就不會氣得發抖,我會安慰自己說:知足吧!幸好他不會去作奸犯科!

四十多歲女性在遇到挫折時,不妨像這位女士一樣用自我暗示來減輕心理壓力,調節情緒,安慰自己。比如做錯事受到別人責備,要對自己說:沒關係,隻要認識錯誤改正了就好了;做事失敗遭到嘲諷,就要告訴自己:失敗是成功之母;遭受了嫉妒、報複、誣蔑,經過反思,確信自己是正確的,就應“走自己的路,讓人家說去吧!”對外界的議論、誤解和壓力不爭一日之長短,振作精神,從失利中闖出新路,告誡自己:前途是光明的。通過自我暗示、自我安慰,是可以取得心理平衡,緩解挫折逆境的壓力的。人有欲望很正常,但是欲望不能過分強烈,無限膨脹,對於一個四十歲的女人更是如此。到了“不惑”的年齡你應該明白,幸福不在於你想擁有什麼,而在於你能對已經擁有的東西感到滿足。放棄一點追求,你會感到輕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