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從現在起,就開始杜絕衝動消費吧,凡事量力而行,買東西再實際些,會讓你更有成熟女人味。
四十歲的成熟女人不會過度任性。偶爾耍耍小性子、發發小脾氣沒關係,及時打住就行。男人就煩那種過度任性的,那種在任何場合之下都不替對方著想的女人,蠻橫無理自以為是的女人,不換位思考顧及他人的女人,甚至專橫跋扈極度自我的女人,在大家心目中不可能會是個成熟的女人。
成熟的意思裏,包含了懂得尊重他人,懂得善解人意,懂得體察對方的情緒和苦惱。過度任性顯然是性情不成熟的表現。
同事之間雞毛蒜皮的小事,來回兩句言者無意的調侃,讓你感到十分的不爽!你開始行動了,雖然沒有絕對的惡意,但你控製不住要在背後說對方壞話,嘲笑一下她的糗事,諷刺一下她的著裝……
四十歲的成熟女人已擁有開闊的胸襟,她們懂得求同存異。
在遭遇困難、挫折時,你可能會扔東西,會哭鬧,會張皇失措,甚至還會尋死覓活,仿佛整個世界都毀滅了。
但是,令男人佩服得五體投地的四十歲成熟女人,在麵對困難、挫折時,卻不會被自己的情緒左右,也不會在大庭廣眾下失態,而會用另一種心情驅散心頭陰霾,吟一首輕歌,讀一本好書,品一杯淡茶,或隻是推開窗,眺望遠山疾飛的歸鳥。即使她們在遭遇失戀這樣最令人心碎的煩惱時,也會坦然地對自己的“陳世美”說:“慢走,請把門帶上。”
是的,再棘手的事也可以理清頭緒,再大的挫折都可以微笑麵對。如果你想要成為一個真正的成熟女人,就應該保持一種“喜不狂、憂不絕、勝不驕、敗不餒”的平和心態。心態平和,女人就可以坦然麵對逝去的歲月,哪怕是已開到極致的花,依然雍容華貴、儀態萬千。
4.把自卑關在四十歲的門內
在踏上人生的第四十級台階後,一些女人開始自卑起來:馬上就要失去年輕的財富;四十歲已過但卻沒有“不惑”;先生的眼光也越來越多地停駐在年輕女郎的身上……信心在消蝕,美麗在流失,心靈在起繭……其實你何必自卑,四十歲的女人有經驗,有能力,有歲月沉澱後的風情萬種,告別了自卑,你就可以大踏步地走向成功。
自卑的女人大致分兩種:
(1)消極地否定自己
這類女性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自卑感,從一開始就否定自己。她們讓自卑的感覺化為現實,承認並接受自己不如別人的事實,並且相信自己本身沒有能力。
持這種消極觀點的女性,很容易就會放棄個人的努力與奮鬥,聽任命運的擺布,以各種借口自欺欺人,為自己的失敗辯護。
(2)自暴自棄
這類女性已經完全喪失信心,她們認為未來是一片黑暗,自己不會有任何前途,於是她們不惜以錯誤的方式去填補自己的自卑心理。
由於過分自卑,再加上遭受到太多的挫折,她們於是自毀前程,酗酒、吸毒、出賣肉體,甚至參加一些暴力組織,以破壞行為來報複社會。而這類女性若是執迷不悟,人生將是十分悲慘的。
那麼怎樣才能超越自卑呢?心理學家給出了以下建議:
(1)在潛意識中肯定自己
卡耐基夫人曾經指出:信心是一種心理狀態,是可以用成功暗示法誘導出來的。
我們都知道心理暗示的強大作用,因此對你的潛意識反複地灌輸正麵和肯定的語言,是發展自信心最快的方式。當你將一些正麵、自信的語言反複暗示和灌輸給自己的大腦時,這些正麵的、自信的語言就會在你的潛意識中根植下來。
在做每一件事情前,不妨先靜下來想一想,給自己一些積極、鼓勵的語言,並且不斷加以重複暗示,比如說:
“我會是個成功者的,因為在過去的日子裏,靠我自身的力量,我凡事都能做得很好,即使有些困難,也隻不過是生活在考驗我的意誌。”
“這次我一定會成功,我一定會成為我希望成為的人,隻要我加倍努力。”
“沒有什麼能夠阻擋得了我,從來都如此,這一次也一樣。”
你可以將這些話寫在紙條上,貼在鏡子上麵,每天利用化妝的時間對著鏡子念上幾遍。不要以為這種方法是自欺欺人,實際上它對促進你的自信心有很大的幫助。
(2)從成功範例裏汲取力量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成功人物傳記和一些時代女性成功的事例,可以幫助你找到勇氣和力量,從而增強你的信心。那些成功的女性也曾經曆過信心不足、被挫敗等打擊,她們的自信心的建立對你最有啟發意義。
另外,你也可以多閱讀一些勵誌類的書籍,這些成功自勵的書籍,更是展現了許多成功女性的例證,從各個角度闡釋成功的正確觀念,這對增強你的信心也極有好處。
(3)自我鼓勵法
克服自卑,主要還是要靠自我調節,當你感到自卑不如人,缺乏自信時,不妨從多方麵分析分析原因,例如家庭出身如何?從小到大的生活環境如何?受到的教育如何?是否缺乏親人與朋友的幫助?人生目標是什麼?人生信念是什麼?什麼樣的失敗最讓你痛苦?等等。
這樣你便能找出缺乏自信的原因,每個人的條件不同,追求的目標不同,通過分析就不會因為某一時、某一方麵不如人而變得自卑。
心理學家認為把自己放在一個大環境中去分析,才會更容易超脫。在整個社會中,可能有人會比你強,但一定有許多人比你的處境更差。從大環境中去分析,能讓你從個人小圈子的局限中超脫出來,從渺小自卑的情緒中超脫出來。超越了局限和自卑,你便能更正確地肯定自己,從而樹立自信心。
想一想你從小到大一定取得過很多成績,比如小學考了一次第一名、運動會為班級贏得過榮譽、考上了名牌大學、當過學生幹部、學會開汽車、獨立完成了一項任務、有一個體貼的丈夫、領導很器重你……
多花一些時間,將這些大大小小的成功如數家珍般地一一列舉出來,當你看著這些成績記了滿滿一頁紙,可能會很驚訝,原來自己有過這麼多的成功,這種體驗能使人的信心大增。
自卑會耗損你的精力和時間,讓你的生活和工作更不順利。何必做這種傻事呢?隻要你保持自信向上的心態就會發現,你其實也可以擁有很美好的未來。
5.不要過於偏執和固執
生活中有很多女人是完美主義者,她們希望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完美無缺的,但是世界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情,於是她們隻能在不完美裏哀歎,成為不快樂的人。
在佛教的《百喻經》中,有這樣一則故事。在印度有一位先生娶了一個體態婀娜、麵貌豔麗的太太,兩人恩恩愛愛,是人人稱羨的神仙美眷。這個太太眉清目秀,性情溫和,美中不足的是長了個酒糟鼻子。這就好像失職的藝術家,對於一件原本足以稱傲於世間的藝術精品,少雕刻了幾刀,顯得非常的突兀怪異。於是這位太太終日對著鏡子,一麵撫摸著這隻醜陋的鼻子,一麵唉聲歎氣,埋怨命運的殘忍。
這位丈夫也是看在眼裏,痛在心上。一日出外去經商,行經一販賣奴隸的市場,寬闊的廣場上,四周人聲鼎沸,爭相吆喝出價,搶購奴隸。廣場中央站了一個身材單薄、瘦小清臒的女孩子,正以一雙汪汪的淚眼,怯生生地環顧著這群如狼似虎、決定她一生命運的大男人們。這位先生仔細端詳女孩子的容貌,突然間,他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好極了!這女孩臉上長著一個端端正正的鼻子,於是這位先生決定不計一切代價,買下她!
這位丈夫以高價買下了長著端正鼻子的女孩子,興高采烈地帶著女孩子日夜兼程趕回家門,想給心愛的妻子一個驚喜。到了家中,把女孩子安頓好之後,他用刀子割下女孩子漂亮的鼻子,拿著血淋淋而溫熱的鼻子,大聲疾呼:
“太太!快出來喲!看我給你買回來了最貴重的禮物!”
“什麼樣貴重的禮物啊?”太太狐疑不解地應聲走出來。
“我為你買了個端正美麗的鼻子,你戴上看看。”
丈夫說完,突然出其不備,抽出懷中鋒銳的利刃,一刀朝太太的酒糟鼻子砍去。霎時,太太的鼻梁血流如注,酒糟鼻子掉落在地上,丈夫趕忙用雙手把端正的鼻子嵌貼在太太的傷口處,但是無論丈夫如何努力,那個漂亮的鼻子始終無法黏在妻子的鼻梁上。
可憐的妻子,既得不到丈夫苦心買回來的端正而美麗的鼻子,又失掉了自己那雖然醜陋、但是卻貨真價實的酒糟鼻子,並且還受到無妄的刀刃創痛。而那位糊塗丈夫的愚昧無知,更是叫人可憐!
追求完美幾乎是現代女性的通病,然而不幸的是,有些人以為自己是在追求完美,其實她們才是最可憐的人,因為她們是在追求不完美中的完美,而這種完美,根本不存在。
一位女激勵大師曾做了一次演講,她說有個有潔癖的女孩“因為怕有細菌,竟自備酒精消毒桌麵,用棉花細細地擦拭,惟恐有遺漏”。
這位有潔癖的女孩,難道不知道人體表麵就布滿細菌,比如她自己的手,可能就比桌麵髒嗎?
“我真想建議她:幹脆把桌子燒了最幹淨!”
在一家餐廳裏,也有對母子因為怕椅子髒,而不敢把手袋放在椅子上,但人卻坐在椅子上,要上菜時,因為怕手袋占太多桌麵,而讓菜沒地方放,服務員想將手袋放在椅子上,馬上被阻止:“別忙了,我們有潔癖,怕椅子不幹淨。”
上完菜後,一旁的客人實在忍不住,問:“有潔癖還來餐廳吃飯?自己煮不是比較放心嗎?”
“吃的東西還不要緊,用的東西我們就比較小心了。”
天哪!這是什麼回答!吃的東西不是更該小心的嗎?手袋上的細菌會讓人致命?還是吃下去了細菌會死人?
一個孩子犯了一個錯,母親不斷地指責,因為她要為孩子培養完美的品格,孩子拿出一張白紙,並且在白紙上畫了一個黑點,問:“媽媽,你在這張紙上看到什麼?”
“我看到這張紙髒了,它有一個黑點。”母親說。
“可是它大部分還是白的啊!媽媽,你真是個不完美的人,因為你隻會注意不完美的部分。”孩子天真地說。
有位吳女士,是個極正義的人,對於世界上竟有這麼多不義的人很痛恨,她一直很想殺光世界上的壞蛋,好讓世界完美。
有一天她突然接到一封上帝的來信,上帝說,這位吳女士也是個壞蛋,因為她的心中從來就沒有愛。
要求完美是件好事,但如果過頭了,反而比不要求完美更糟。就像我們居住的屋子,永遠不可能如展示屋那樣整齊幹淨,如果一味地強求,反而會使居住成為噩夢一般,為了維持幹淨,難道我們不在馬桶上大便嗎?
世界上有太多的完美主義者了,他們似乎不把事情做到完美就不善罷甘休似的。而這種人到了最後,大多會變成灰心失望的人。因為人所做的事,本來就不可能有完美的。所以說,完美主義者根本一開始就在做一個不可能實現的美夢。
他們因為自己的夢想老是不能實現而產生挫折感,就這樣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最後讓這個完美主義者意誌消沉,變成一個消極的人。所以,培養“即使不完美,不上不下也沒關係”的想法是相當重要的。
如果你花了許多心血,結果還是泡了湯的話,不妨把這件事暫時丟下不管。如此一來,你就有時間來重整你的思緒,接下來就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了。“既然開始了就要把事情做好”這種想法固然沒錯,可是如果過於拘泥,那麼不管你做些什麼都將不會順利的。因為太過於追求完美,反而會使事情的進行發生困難。
武田信玄是日本戰國時代最懂得作戰的人,連織田信長也相當怕他,所以在信玄有生之年當中,他們幾乎不曾交過戰。而信玄對於勝敗的看法實在相當有趣,他的看法是:“作戰的勝利,勝之五分是為上,勝之七分是為中,勝之十分是為下。”這和完美主義者的想法是完全相反的。他的家臣問他為什麼,他說:“勝之五分可以激勵自己再接再厲,勝之七分將會懈怠,而勝之十分就會生出驕氣。”連信玄終身的死敵上杉彬也讚同他這個說法。據說上杉彬曾說過這麼一句話:“我之所以不及信玄,就在這一點之上。”
實際上,信玄一直貫徹著勝敵六七分的方針。所以他從16歲開始,打了38年的仗,從來就沒有打敗過一次。而自己所攻下的領地與城池,也從未被奪回去過。把信玄的這個想法奉為圭臬的是德川家康。如果沒有信玄這個非完美主義者的話,德川家族300年的曆史也不一定存在。要記得,不能忍受不完美的心理,隻會給你的人生帶來痛苦而已。
有些人很勉強自己,不願做弱者,隻願逞強,努力做許多別人期待自己卻不願做的事,這種人,才是真正的弱者。人一對你抱期望,你就怕辜負了人,硬是勉強也要實現承諾,到頭來才發現,原來是自己太軟弱。
從根本上必須承認的,是自己的心。隻有承認軟弱,才可能堅強;隻有麵對人生的不完美,才能創造完美的人生。
榮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跛腳王》,便是敘述腦性麻痹患者丹恩的奮鬥故事。丹恩主修藝術,因為無法取得雕刻必修學分,他差點不能畢業。在他求學時,有兩位教授當著他的麵告訴他,他一輩子都當不了藝術家。他喜愛繪畫,卻因此沮喪得不願意再畫任何人的臉孔。
即便如此,他仍不怨天尤人,努力地與環境共存,樂觀地麵對人生。他終於大學畢業,而且拿到的還是家族裏的第一張大學文憑。
丹恩說,許多人認為殘障代表無用,但對他而言,殘障代表的是:奮鬥的靈魂。
“我腦性麻痹,但是我的人不麻痹!”同是腦性麻痹患者,也是聯合國千禧親善大使的小朋友包錦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