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40枕邊書14(1 / 3)

第四章 放棄點追求:別讓欲望害了你

1.知足是智慧常樂是境界

四十歲的女人要學會知足與感恩,這是構築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要素,即便你的境況不那麼盡如人意,但隻要你把知足與感恩放在心中,就能夠找到幸福。

《達到經濟自由的九個步驟》一書的作者奧曼,自己買得起勞力士手表和名牌服飾,開得起豪華跑車,也能夠到私人小島度假,卻坦白承認她沒有滿足感,甚至有好友在旁,她仍然感到孤獨。

奧曼說:“我已經比我夢想的還要富裕,可是我還是感到悲傷、空虛和茫然。財富居然不等於快樂!我真的不知道什麼東西才能帶來快樂。”

像奧曼那樣,為錢奮鬥了大半輩子才悟出“有錢買不來快樂”道理的人不在少數。她如果肯在聖誕假期當中靜下心來讀讀普拉格的《快樂是嚴肅的題目》這本書,就會感悟出感恩之心是快樂的秘訣。

普拉格的書中引述了一個觀點:人之所以不快樂,就是因為人本身出了問題,把有問題的部分修理好就行了。根據他的看法,不知感恩是造成不快樂的一大原因。特別是在布施禮物的“快樂假期”裏,他提醒做父母的應該好好教導孩子學會感恩與滿足。他認為,“如果我們給孩子太多,讓他們的期望越來越大,就等於把他們快樂的能力給剝奪了。”他認為做父母、做長輩的有責任要求孩子們學會從心裏說“謝謝”。

知足也是快樂的重要條件。心理學家多易居說,佛家早就指出,人類不快樂的最大原因是欲望得不到滿足與期望得不到實現,而美國文化培養出來的普拉格則詳細區分了“欲望”與“期望”。他說:“雖然欲望也許有礙快樂,卻是‘美好人生’不可缺少和無法消除的成分;期望則是另一回事,例如,我們期望健康,但得付出代價。”

比如,某一天你發現身上長了個瘤,你心懷忐忑找醫師檢查。一個禮拜後,當聽到診斷結果為良性瘤時,你會感到這一天是你一生中最快樂的一天。

事實上,這一天和你懷疑身上有瘤的那一天一樣,生理上的健康情形並沒有改變,但在精神上你卻快樂得不得了。為什麼?因為今天你並沒有期望自己會很健康。

因此我們能夠也應該“欲望”健康,但不應該“期望”健康!就好像我們不應期望人生當中許多事:求職麵試順利,投資策略成功,甚至所愛的人長命百歲。他說,如果我們分不清“欲望”和“期望”,我們便會感到“失望”。期望得不到實現,不但會給我們帶來痛苦,也會破壞我們的感恩之心,而感恩心情是快樂的必要條件。

所有快樂的人都心懷感恩,不知感恩的人不會快樂,而你期望越多,感恩之心就越少。在期望獲得滿足的一刹那,我們必須想到那絕不是必然的事。既然如此,感恩之心會增加我們的愉悅,也會使我們將來不致於不快樂。

如果你仍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幸福的女人,那麼就看看下麵的內容:

假如將全世界各種族的人口按一個100人的村莊且按比例來計算的話,那麼,這個村莊將有:57名亞洲人,21名歐洲人,14名美洲人(包括拉丁美洲),8名非洲人;這其中有52名女人和48名男人;30名白人和70名非白人;30名基督教徒和70名非基督教徒;89名異性戀者和11名同性戀者;6人擁有全村財富的89%,而這6人均來自美國;80人住房條件不好;70人為文盲;50人營養不良;1人正在死亡,1人正在出生;1人擁有電腦;1人擁有大學文憑。

如果我們以這種方式認識世界,那麼忍耐與理解則變得再明顯不過了。

也請記住下列信息:

如果今天早上你起床時身體健康,沒有疾病,那麼你比其他幾百萬人更幸運,他們甚至看不到下周的太陽了;

如果你從未嚐試過戰爭的危險、牢獄的孤獨、酷刑的折磨和饑餓的滋味,那麼你的處境比其他五億人更好;

如果你能隨便進出教堂或寺廟而沒有任何被恐嚇、暴行和殺害的危險,那麼你比其他30億人更有運氣;

如果你的冰箱裏有食物,身上有衣可穿,有房可住及有床可睡,那麼你比世上75%的人更富有;

如果你在銀行裏有存款,錢包裏有票子,那麼你屬於世上8%最幸運之人;

如果你父母雙全,沒有離異,且同時滿足上麵的這些條件,那麼你的確是那種很稀有的地球之人;

如果你讀懂了這些信息,那麼你剛剛得到了一個雙重的祝福,因為至少有發這些信息的人在想著你,而且你不屬於那另外20億文盲。

因此,為你現在所擁有的幸福歡呼吧,當然也不要忘記隨時為幸福加溫:

①保持健康,有健康的身體才有快樂的心情。

②充分休息,別透支你的體力。累則心煩,煩易生氣。

③適度運動,會使你身輕如燕,心情愉快。

④愛你周圍的人並使他們快樂。

⑤用發自內心的微笑和人們打招呼,你將得到相同的回報。

⑥遺忘令你不快樂的事,原諒令你不快樂的人。

⑦真正地去關懷你的親人、朋友、工作和四周細微的事物。

⑧別對現實生活過於苛求,常存感激的心情。

⑨享受人生,別把時間浪費在不必要的憂慮上。

⑩身在福中能知福,也能忍受壞的際遇,且不要忘記寬恕。

(11)獻身於你的工作,別變成它的奴隸。

(12)隨時替自己創造一些容易實現的願望。

(13)每隔一陣子去過一天和你平常不同方式的生活。

(14)每天抽出一點時間,讓自己澄心靜慮,使心靈寧靜。

(15)回憶那些使你快樂的事。

(16)凡事多往好處想。

(17)為你的工作做妥善的計劃,使你有剩餘的時間和精力自由支配。

(18)追求一些新的興趣,但不是強迫自己去培養一種習慣。

(19)抓住瞬間的靈感,好好利用,別輕易虛擲。

(20)在生活中製造些有趣的小插曲,製造新鮮感。

(21)如果心中不愉快,找個和平的方式發泄一下。

(22)泡壺好茶,找三兩知己,隨心所欲地暢談一番。

(23)偶爾忘記你的計劃或預算,隨心所欲吧。

(24)重新安排你的生活空間,使自己耳目一新。

(25)搜集趣聞、笑話,並與你周圍的人共享。

(26)安排一個休假,和能使你快樂的人共度。

(27)去看部喜劇片,大笑一場。

2.讓自己的攀比之心再淡一些

一些四十歲的女人坦言,不喜歡參加同學聚會,因為女人聚在一起就要攀比:比事業、比地位、比房子、比車子、比銀子……於是,我們越比越急、越比越累,老實說這種煩惱都是自找的,放下攀比之心,你的生活一定會輕鬆很多。

盡管我們都知道“人比人,氣死人”的道理,可在生活中,我們還是要將自己與周圍環境中的各色人物進行比較,比得過的便心滿意足,比不過的便在那兒生悶氣發脾氣,這其實都是我們的攀比之心在作怪,說白了還是虛榮心在那裏作怪。

有這種心理的人,會將別人的任何東西都拿來與自己的進行比較:家裏住多大的房子、有什麼樣的車子、老公的樣子、花錢的派頭、地板磚的質料、孩子的學習,當然更多的就是比誰家住的、吃的、用的、玩的更闊氣!

曆史上常有權貴們互相攀比的例子:

北魏時期河間王琛家中非常闊綽,家中珍寶、玉器、古玩、綾羅、綢緞、錦繡,無奇不有,常常與北魏皇族的高陽進行攀比,要決一高低。有一次王琛對皇族元融說:“不恨我不見石崇,恨石崇不見我!”而石崇本身就是一個又富貴又愛攀比的人。

元融回家後悶悶不樂,恨自己不及王琛財寶多,竟然憂慮成病,對來探問他的人說:“原來我以為隻有高陽一人比我富有,誰知道王琛也比我富有,唉!”

還是這個元融,在一次賞賜中,太後讓百官任意取絹,隻要拿得動就屬於誰。這個元融,居然扛得太多致使自己跌倒傷了腳,太後看到這種情景便不給他絹了,當時人們引為笑談。

南北朝時有一個叫符朗的官員,當時朝中官員們有一個時尚:用唾壺。符朗為了攀比、炫耀,讓小孩子跪在地上,張著口,符朗將痰吐進去,攀比到了用孩子作唾壺的地步!

分析人之所以樂於攀比不疲的原因,實際上是一個麵子問題。

人生在世,但凡是個正常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些虛榮,虛榮本來無可厚非,但虛榮過火之時便是讓人討厭之時。這攀比就是因過度虛榮而表現出來的一種讓人討厭的性格特征。

攀比有以下害處:

(1)讓人情緒無常

當攀比之後,勝了別人,立刻情緒高漲,自大狂妄,以為天下惟有我是最了不起的;可是比得過甲,不見得比得過乙,不如乙的時候立刻情緒低落,感覺臉上無光,一點麵子沒有,恨不得找個縫隙自己鑽進去。像元融,見別人的財富珍寶多過自己,立刻滿臉憂慮,甚至都愁出病來。

(2)易傷害交際感情

人在社會中,必須與他人交往,如果你在群體中不是去攀比甲,就是攀比乙,在攀比之中會傷害和你交往的對象。比得過,你便輕視別人,看不起別人,從而不尊重別人,別人隻能對你不置可否;比不過的,你會滿含妒意,或造謠、或誣陷,對人用盡一切詆毀之手段,同樣會傷害別人的感情,破壞良好的交際關係。大家最後都懶得與你來往。

(3)攀比會使一個人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這種人無非是想盡一切辦法去擴大自己的財富,提高自己的名聲。當你所使用的手段不是那麼正大光明時,比如你通過貪汙挪用、行賄受賄來擴大自己的財富,好去虛榮地攀比,那麼總有一天你會鋃鐺入獄的。

有很多人並不認為自己是攀比,而認為自己花錢多、購物多、上檔次、穿名牌、拿手機、玩掌上電腦是講究生活品質,自詡自己的那些一擲千金、一擲萬金的舉動是“為了追求生活品質!”“為了講究生活品質!”

實際上,那些真正講究生活品質的人並不是體現在表麵上,也不是純粹表現在物質這個淺層次上,“講究生活品質”隻不過是為自己膚淺的攀比行為打掩護。你隻要在鏡中照一下自己眼角的那處不屑、那處自滿,你就會明白“生活質量”不過是攀比、炫耀的代名詞!事實上,這隻不過是失去了求好的精神,而將心靈、目光專注於物質欲望的滿足上。在一個失去求好精神的社會中,人們誤以為擺闊、奢侈、浪費就是生活品質,逐漸失去了生活品質的實質,進而使人們失去對生活品質的判斷力,攀比著追逐名牌,追逐金錢,追逐各種欲望的滿足。難怪人們在物質欲望滿足之際,卻無聊地在那兒打哈欠,無聊地在夜裏互相攀比著燒錢玩!

但很多女人還是在羨慕那些住大房子、開名牌車、穿著入時的女人,以為那才是生活,那才是生活的本質,於是這些人不擇手段地去追求,甚至到心力交瘁的地步。

如果你是一個試圖攀比的人,那麼停下你的腳步吧!

(1)別讓虛榮阻礙了你享受生活

攀比讓你的虛榮心滿足,可為了這滿足你卻付出了多大的代價:想方設法、不擇手段、焦頭爛額、心神交瘁,更大的代價是你忘了生活中還有比攀比更讓人感到愉悅的事情。

(2)創造你自己的生活品質

真正的生活品質,是回到自我,清楚地衡量自己的能力與條件,在這有限的條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與生活。生活品質是因長久培養了求好的精神,從而有自信、豐富的內心世界;在外可以依靠敏感的直覺找到生活中最好的東西,在內則能居陋巷、飲粗茶、吃淡飯而依然創造愉悅多元的心靈空間。

(3)思考攀比的意義

與別人攀來比去,你最後除了虛榮的滿足或失望之外,還剩下什麼?有沒有意義?是徒增煩惱還是有所收獲?最後思考的結果即毫無意義。你感到無意義,自然就會停止這種無聊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