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成大事的男人必知的57個細節12(2 / 3)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瞧不起那些忍耐一時屈辱的人,認為他們膽小怕事,毫無主見,一定成就不了大事。其實,這隻是我們的偏見,生活中,能成大事的男人都是善於低頭做人的人。

其實,“低頭”的目的是為了生存和實現更高的目標,如果因為不低頭而蒙受巨大的損失,甚至把命都丟了,哪還談得上未來和成大事?

可是有不少人,會為所謂的“麵子”和“尊嚴”,甚至為了所謂的“正義”與“公理”,而與對方搏鬥,有些人因此而一敗塗地,元氣大傷。

漢朝開國名將韓信是“低頭”的最佳典型,鄉裏惡少要他爬過他們的胯下,不爬就要揍他,韓信二話不說,爬了。如果不爬呢?恐怕一頓拳腳,韓信不死也隻剩下半條命,哪來日後的統領雄兵,叱吒風雲?他吃眼前虧,為的是以屈求伸,為的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啊!

所以,當你碰到對你不利的環境時,千萬別逞血氣之勇,也千萬別認為“可殺不可辱”,寧可吃吃眼前虧。

現實生活是殘酷的,很多人都會碰到不盡人意的事情。殘酷的現實需要你對人俯首聽命,這樣的時候,你必須麵對現實。要知道,敢於碰硬,不失為一種壯舉。可是,胳膊擰不過大腿。硬要拿著雞蛋去與石頭鬥狠,隻能算作是無謂的犧牲。

拿破侖有一次幾乎要從一個為他成功奠基的地方逃跑了。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拿破侖的父親是一個很高傲但又窮困潦倒的科西嘉貴族,他把拿破侖送進了一個在布裏恩的貴族學校。在這裏,他所必須交往的都是一些在他麵前誇耀自己的富有而譏諷他的貧窮的同學。這種譏諷深深地刺傷了小拿破侖的自尊心,引起了他的強烈憤怒,然而對此他卻無能為力,隻能為這種威勢所屈服。

後來他實在受不了了,就寫了封信給他父親:“為了忍受這些外國孩子的嘲笑,我實在疲於解釋我的貧困了,他們惟一高於我的便是金錢,至於說到高尚的思想,他們是遠在我之下的。難道我應當在這些富有而驕傲的人麵前永遠地謙卑下去嗎?”

“我們沒有錢,但是你必須在那裏把書念完”,這是他父親的回答。因此,他在那所學校受了整整5年的折磨。但是那裏的每一種嘲弄、每一種欺侮、每一種輕視的態度,都使他增加了一種決心,那就是一定要好好地做人,以實際行動讓這些愚蠢的富人們看看,他確實要比他們優秀。

那麼,他是如何做的呢?這當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一點也不空口自誇。他隻在自己心裏暗暗計劃,決定利用這些沒有頭腦而又傲慢的人作為橋梁,使自己達到權力、財富、名譽的巔峰。

在他16歲的時候,他當上了少尉。但就在這一年,他遭受到了另外一個打擊——他父親去世了。這樣,他不得不從他那本來就少得可憐的薪水中,抽出一部分來幫助他母親。而且,他第一次接受軍事差遣時,就必須徒步走很遠的路程到瓦倫斯去加入他的隊伍。想想看,還會有誰在事業起步時比他更倒黴呢?

等他趕到部隊時,他的同伴們正在用他們多餘的時間在追求女人和賭博。他那不受人喜歡的體格,使他沒有資格得到前者;而他的貧困,也使他失掉參與後者的資格。於是,他改變了方針,用埋頭讀書的方法,去努力和他們競爭。讀書是和呼吸一樣自由和不受限製的事情,而且當時他們享有免費在圖書館借書的權利,這使他得到了很大的收獲。

他並不是漫無目的地讀些亂七八糟的書,他也不是專以讀書來消遣自己的煩悶,而是為準備自己理想的將來而讀書。他下定決心要向世界表明他有些什麼才能,因此,在選擇書的類別上,他就以這種決心為引導。當時,他住在一個狹小而氣悶的房間內,孤寂而又悶熱,在那裏他經常是麵如土色,但是,他從來也沒有停止過努力。

這幾年的苦讀,他所做的讀書筆記,後來印刷出來,一共有400多頁。在那裏,他把自己想像成一個總司令,將科西嘉島的地圖描繪出來,並在地圖上標明了哪些地方應當布置防範。所有的一切他都用數學的方法進行了精確的計算。因此,他的數學才能由此而得到了發展。他的長官看見拿破侖很有學問,便派他到教操場上做一些需要極複雜的計算的工作。他把這一工作做得漂亮極了,於是他又有了別的機會。在他以及全世界還不知道將來會變成怎樣的情形之前,拿破侖已經走在有權勢的路上了。

一切的情形都因此而改變了。從前嘲笑他的人,現在都圍到他周圍來,想分得一點他得到的獎金;從前輕視他的人,現在都希望成為他的朋友;從前揶揄他矮小、無能、死用功的人,現在都變得尊重他了。他們都變成了他的忠心擁戴者。

是天才造成的這種奇異的改變呢,還是因為他不懈地艱苦勞作而終究得到了回報呢?他確實很聰明,他也確實是肯下苦功夫。不過,他的堅忍才是他成就大事的最終決定力。

每個男人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遭遇譏諷嘲笑甚至是侮辱和攻擊,在他們尚未具備還擊的能力時,一些男人選擇了暫時的低頭忍耐,以此作為自己更加奮發向上的動力,所以他們最後成就了大事。

42.把別人的批語定成對自己有益的事

男人遭受批評在所難免,隻有把別人的批評變成對自己有益的事,才是成大事的男人的作為。

有一次,羅斯福還在培德蘭開牧場的時候,他想去獵白山羊。他聽說在科亞倫有一個打獵高手,名叫韋爾斯。於是,羅斯福就給他寫了封信,說他善於狩獵,想請他做一回打獵的向導。

信的最後幾句是這樣的:“如果我出去打獵,你相信我能打得著一隻山羊嗎?”

那個獵人很快就回了信,信就寫在他的信的背麵:“如果你放槍的技術不比你寫信的技術要好些的話,我想你很難打得到山羊。”

羅斯福仍舊請他作向導。

羅斯福清楚,從一個粗野但說老實話的人那裏,所學到的東西要遠比從一個隻知一味奉承的人那裏學到的東西多。奉承羅斯福的人實在是不計其數。但他心裏明白“良藥苦口”的道理,就算別人的批評很魯莽,很不客氣,也同樣還是可以利用它來改進自己。

斯坦利16歲時,在一個很大的五金店裏做店員,這正是一份他所希望的工作。他自信自己前途遠大。他努力工作,從各個方麵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質,為將來能做一個成功的五金銷售員做準備。他以為自己很上進,但是他上麵的經理卻不這麼看。

“我不想要你了,你根本就不會做生意。你還是到塞強鑄造廠去做鑄造工人吧。你那些蠻力,除了做那種工作外,沒有什麼別的用途。”

對於一個年輕人的侮辱,還會有甚於此的嗎?本來,以為自己幹得好好的,而且自己也盡力去做了。沒成想現如今,不但被辭退了,丟了工作還不說,還憑空地遭受了一番數落。那麼他是否真的準備到鑄造廠去呢?他頭腦裏充滿的是否真是一些與做生意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呢?他無疑是受到了很大的打擊,他被打倒了。他人生的第一次衝鋒敗下陣來了,但是,他並沒有被打垮。他要重整旗鼓,下定決心一定要取得勝利。

“你可以辭退我,但是你不能消減我成功的誌向。”他對那個殘酷的經理反抗說。“隻要有一天我還活著的話,我就一定也要開一個這樣大的五金店。”

他並不是在吹牛。後來,這個青年因為他第一次失敗的驅使而不停地努力,一直到他成了全國最大的生產玉蜀黍糊的商家之一。如果沒有這次沉重的打擊,斯坦利恐怕永遠隻是一個平庸的推銷員而已。在受到老板的批評之前,他一直以為自己的工作很好——這種自滿的心理足以消解他的那種追求上進的衝動。那個粗魯的經理對他的無理批評,正好成了促使他上進所需要的原動力。如果不是這樣,他的一生恐怕又會完全不同了。有時,要想戰勝一種不適當的自足心理,最好的方法就是受到一次很沉重的批評和打擊。

別人的批評,每每大半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一些男人對待批評的反應是,不管自己對還是不對,總要想方設法來替自己辯護,這樣長此以往,就會漸漸養成一種總以為自己是對的觀念。“硬頭皮的人總是那些思想簡單、智力有限的人。”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

美國救生圈公司副總經理兼美國航空業救生公司的總經理查爾斯·皮茲,有一次就不得不開除一個很有希望的年輕高級職員,原因就是他不能接受別人的批評。這個青年是由一個小聽差一步一步升上來的。因為他很有才幹,而且很討人歡迎,所以升得很快,一直升至該公司工程統計部的主任,負責該公司各項工程的預算。

有一天,一個速記員查出了他的估算中出了2000元的差錯,於是他趕忙向他的上司彙報。後來這件事被皮茲知道了。

當這個年輕的主任知道這件事情後,非常憤怒。“這個速記員不應該查問我的核算!”他氣憤地說,“他不應當把這個錯誤提出來。”

“但是你得承認你的核算是錯了,是不是。”皮茲問他。

“是的。”他說。

“那麼,你還以為速記員是不應該說出來,寧願讓公司蒙受損失而以免有損你的威嚴嗎?”這個年輕的主任以為就應當是如此。

皮茲便耐心地規勸他,說他如果像這樣做,就很難做一番大事。過了一段時間之後,這件事漸漸地被大家所遺忘了。一年以後,這個主任遞交了一個20000元的預算,是關於美國中西部的某項工程的。這名主任的上一級主管核對了他的預算後,覺得這個數目遠遠不夠,至少應當再增加一倍。這事又提到了皮茲麵前,於是皮茲便把他叫來。你猜他對皮茲說了些什麼:“我知道你是怎樣想的,你是想利用這項工程來陷害我。因為上次的事情,你們一直記恨於我,於是你故意讓工程師說我的計算錯了。我的計算沒有錯,是你在欺侮我。”

皮茲回答說:“那麼,好,你自己去請幾個工程師再來計算一下,看看結果會怎樣。”

最後,在事實麵前,他不得不承認是他計算錯了。於是皮茲對他說:“很抱歉,你連公正的批評都不能接受。看來我們以後隻能各走各的路了。”

像這個男人的這種態度,注定是不能成大事的。他把自己的任何錯誤都歸咎於別人,以為別人是有意傾軋自己,這也就意味著他不接受別人的批評,以為自己是完美無缺的。如果一個男人自以為是完美無缺的了,便必定不會再求什麼上進了。我們又怎能指望這樣一個自滿傲慢的男人成什麼大事呢?成大事的男人總是把別人的批評當做是對自己有益的事。

別人的批評是極其可貴的,它可以讓你更好地認識自己,從而有可能進一步地改正自己,讓你不至於在你原有的位置上停滯不前。

別人批評你的時候,你應當把它作為你上進的向導,而不可將其作為你失敗的遁詞。

成大事的男人要用客觀的態度來對待別人的批評。不要過多去想“這種批評究竟對自己傷害有多大”,或是把心思花在揣摩“別人批評自己的動機究竟是什麼”上。

利用別人的批評來看清楚自己的行為,判斷自己究竟是對還是錯。如果是自己錯了,就應該改正過來;如果自己本來就是對的,那麼你大可不必在意別人對你的批評並為此感覺不安。

當別人批評你的時候,不要產生如下這種感覺:那就是以為在別人的批評下,自己是被動的、受傷害的。其實,即使對方是你的仇敵,如果他能指出一條路打破你的自負心,使你能夠改進,那麼,你仇敵的這種行為從某種程度來說就是幫了你一個大忙。

43.犯了錯誤不要怕承認

犯了錯不承認而又想方設法掩飾錯誤的男人是懦弱的,根本擔當不起成大事的責任。犯了錯就承認是成大事男人必備的一種勇氣。

一個男人要成大事,最好能虛心地承認自己的錯誤,切不可以靠誇張而掩飾之。

所有那些成大事男人的一生可以證明,人生並不總是一帆風順的。沒有什麼人可以做到自始至終總是勝利者。做點錯事是在所難免的,問題的關鍵就在於,這種錯誤是使你灰心喪氣呢,還是成為你達到勝利的彼岸的橋梁。

通用汽車公司的總經理斯隆就這樣說過:“人生本身便是一種充滿試驗和錯誤的過程,那些一生從來沒有犯過錯誤的人,必定也是一生毫無成就的人。”

錯誤是有教育意義的,人們可以從錯誤中學習。這樣,一個小小的錯誤就可以警告人們避免大的錯誤。那些頭皮硬的人不肯承認自己做過的錯事,就失掉了這種避免大失誤的寶貴經驗,而以後就會繼續犯這種錯誤。而這樣最終的結果是他隻好坐下來,哀歎自己的悲慘命運了。

找托詞來掩飾自己的錯誤實在是一種愚蠢的辦法。芝加哥的醫學專家瑪·威爾遜說:“我寧願讓一個人犯錯誤,而不喜歡他為自己的錯誤找托詞來回避責任,隻要他第二次不犯同樣的錯誤。托詞是一種危險的東西,容易使人養成很壞的習慣。一個從不找托詞逃避責任的人,雖然工作不一定都做得很好,但他總是會盡力地往好的方麵去做的。”

像羅斯福這樣偉大的人物,也從來不怕承認自己所犯的錯誤。他還在紐約警備團第18中隊當隊長的時候,就表現出了這種高貴的品性。

曾經和他在同一個隊裏待過的一個中尉說:“當羅斯福帶隊練操的時候,他常常在中途這樣喊一聲:‘停一下,”

“他邊喊,邊從褲袋裏拿出一本教練手冊來,當著全隊所有人的麵,他翻到某一麵,找出他所要找的那一頁來,認真讀了以後,然後對我們說:‘剛才我做錯了一點,本來應當是這樣做的。’像他這樣極端誠懇的人實在不多。有時候,對他的這種行為我們常常忍不住要笑出聲來。”

在他當紐約市市長的時候,在一次更為嚴重的情形中,他也顯示出了這種特性。經過他提議和努力的一個議案在國會通過之後,他發現自己的判斷錯了之後,他也竟然勇敢而主動地承認自己的失誤。

“我感到很慚愧,”他當著國會大眾的麵承認說:“當我極力讚成這項議案的時候,我當初確實是有一點隱衷的,我不應當這樣做。而我之所以會這樣,部分原因是我的報答之心,部分是依從紐約人民的意願。”

從這裏我們看出,尋找托詞為自己開脫,並不是羅斯福的習慣。相反,他能直率地承認自己的錯誤,並盡量去糾正它。像他這樣異常坦白的人,是令人欽佩的。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關鍵在於犯了錯要敢於承認,如此才能進步,如此才是成大事男人的風範。

44.在別人發怒的時候保持心平氣和

男人在有人對自己發怒時,最常見的反應是以怒製怒,但我們觀察一下成大事男人的生活曆程,會發現他們在麵對別人的發怒時通常能做到心平氣和。這雖然是一個細節,卻反映出一個男人的心理素質。

發怒,在某種程度上就是承認自己是錯的。你如果能克製住自己,不讓自己發怒,就多少能證明你自己是對的,對方便無計可施了。你冷靜的行動,也會使對方冷靜下來。對方的意圖,或許就是要激你發怒,從而在某種程度上承認自己做了不合理的事情,使你以後為此感到後悔。跌落在這種陷阱裏實在是有點愚蠢。所以成大事的男人會在對手發怒時心平氣和、毫不在乎。

洛克菲勒在某一案件中被牽連,在法庭上,麵對對方辯護律師激烈的詢問,他采取了一種極為平和的態度,並給予了不動聲色的回擊,這種從容使他贏得了這場官司。那個質問他的律師在態度上對他所懷著的惡意,是很明顯的。如果洛克菲勒對此勃然大怒,那麼他就陷進了一個預先布置好的陷阱。不過他太聰明了,不會那樣魯莽。

“洛克菲勒先生,我希望你把某日我寫給你的那封信拿出來!”那位律師用一種很粗暴的聲音說道。

這是一封質問關於美孚石油公司的一些事情的信,而對於這些事情,按道理來講,那個律師在這一法庭上本來是無權去質問的。

“洛克菲勒先生,這封信是你接收的麼?”法官問。

“我想是的,法官大人。”

“你回複那封信了嗎?”

“我想我沒有。”

然後法官又拿出了許多別的信,照樣宣讀了。

“洛克菲勒先生,這些信都是你接收的嗎?”

“我想我沒有,法官大人。”

“你為何不答複這些信呢?你認識我,不是嗎?”那律師接著問道。

“啊,當然!我從前是認識你的!”

洛克菲勒所答複的這句話如此之巧妙,以致那位律師“氣得差不多要發狂了”。法庭寂靜得悄無聲息。而洛克菲勒坐在那裏紋絲不動,好像他不知道大家爭論的是怎麼一回事一樣。

不能因為別人發怒,你便非得要表現出怒不可遏才行。別人發怒的時候,正是你應當心平氣和的時候。

芝加哥第一國家銀行董事會會長維特摩就說過:“如果對方勃然大怒,我倒覺得這對於我自己的處境而言反而會有所幫助。”

在你麵對別人的憤怒,想要發怒的時候,便應該先想想這種怒火的爆發會產生什麼影響。如果你意識到發怒可能會損害你自己的利益,那麼你最好還是約束一下自己,無論這種自製會怎樣的吃力。

凡是成大事的男人,曾經駕馭過別人並在對抗的情形中取得了勝利的人,許多時候都是因為他們能在別人發怒的時候保持心平氣和,而這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在開始的時候你已經勝了一籌。

45.即使別人覺得你的問題是愚蠢的,也不要放棄追求答案

你有不懂的問題說明你在追求進步。即便你的問題是愚蠢的,你也不要放棄追求答案,能發現問題並且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男人才能成大事。

當然,你問的所有問題不可能每一個都會有結果。但是,要你不斷地問,總會有一天,它會把你引到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去。如果你從來都不去問,就會看不到問題,而如果連問題都有見過,當然就更談不上回答它們了。每一個發明都是一個問的答案。

有一次美國電力公司的大老板斯坦因麥茲就說:“如果人們能不停地問問題,世界上就不會有愚蠢的人了。世界上是沒有愚蠢的問題的。”

如果有人說我們問的問題愚蠢,多半是因為他們自己不能回答的緣故。父母們回答兒女的問題,往往是到他們不能回答時,便不許他們問了。一個上司如果本來知道的就不多,當然也就不喜歡他的下屬多問問題了,因為這會使他出醜。另一方麵,應該注意,問問題時要注意場合,不要在不適當的時候發問,也不要以一種糾纏的態度或借此故意暴露被問的人的無知。問問題也是一門藝術。

在世界著名的優秀鑄造專家中,舉世聞名的大衛·麥克蘭就曾經因為他喜歡問問題,丟掉過至少20個工作。他被辭退的緣故多半是這樣的。他對上司說:“在一個鑄型中,我們做了50個鑄物,就有20個是壞的。我對它們進行了非常仔細的檢查,並且將所有的生產日期都記在紙上。每一次我們都用的是同樣的鑄型、同樣的金屬,一切工序也都相同。然而差不多總是有一半的鑄物不合格。我冒險去和工頭說,或許是金屬中含有什麼別的元素造成了這樣的結果。”

“好的產品中的金屬不是和不合格中的一樣嗎?”上司問他。

“金屬確實是一樣的,然而還是有可能產生不一樣的結果。如果我們可以找出結果為什麼不同的原因來,我們就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浪費了。”他回答道。

上司當時就辭退了他,因為他“幹涉”了上司的事務。

雖然麥克蘭的問題讓人覺得是愚蠢的,但他依然持之以恒地堅持了下去,最後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這裏有一點要告誡成大事的男人,那些像麥克蘭一樣,因為好問招致了不幸結果的人,其原因多半是問錯了人。碰了這種釘子並不是說你以後不應再問了,而是你應當通過別的方法來找出答案來。如果一定想要得到答案,就應該去問一個確實知道這個問題答案的人。去和那些不知道答案的人糾纏,是一件很蠢的事,這隻能是自討沒趣,而絲毫無益於事情的解決。

不過,最好的方法還是自己找出自己所要問的答案來。無論什麼問題,你想最終解決它,就決不能拿著別人的話當做最後的決斷。

愛迪生的一生,從他還是一個小孩起一直到去世,都沒有停止過問“為什麼?”。他雖然沒有將自己所碰到的所有問題的答案都找出來,然而他所找出來的答案數目也很驚人了。例如,有一天,他在路上碰見一個朋友,看見他手指關節腫了。

“你的手指為什麼會腫呢?”愛迪生問。

“我不知道。”

“為什麼你不知道?醫生知道是怎麼回事嗎?”

“醫生們說得都各不相同,不過大多數的醫生以為這是痛風症。”

“什麼是痛風症呢?”

“他們告訴我說是因為尿酸淤積在骨節裏。”

“那麼他們為什麼不從你的骨節中把尿酸提取出來呢?”

“他們不知道該如何提取。”他的朋友回答道。

這時的情形就好像一塊紅布對於一個鬥牛士一樣。“為什麼他們不知道怎樣提取呢?”愛迪生有點生氣地問著。

“因為尿酸是不能溶化的。”

“我不相信。”這位舉世聞名的科學家堅定地回答道。

愛迪生回到實驗室裏,立即開始試驗尿酸到底是能溶化還是不能溶化。他準備好了一排試管,在每個試管內注入四分之一管的各種不同的化學液體。每種液體中都放人數顆尿酸結晶體。兩天之後,他看見有兩種液體中的尿酸結晶體已經溶化了。這位發明家就證明了尿酸並非不可溶解,這個發明便很快就傳播出去了,現在那兩種液體之中的一種My—drate of tetra—ethyl am—monium,已廣泛應用於痛風症的治療之中。

其實最重要的並不在於你能否得到答案,而是要保持一種好問的態度。組建美國羊毛公司的威廉·伍德說:“真正的教育的惟一方法便是問問題。”我們隻學我們所要學的。你之所以會問一個問題是因為你想知道它的答案,因為你想要知道它,於是你就能在心裏記住它。所以,一個經常產生疑問的腦袋是成大事男人一件很寶貴的財產。

46.不要輕易對一件事下結論

一個男人總是很輕易地對一件事下結論,會給人留下魯莽武斷等不好的印象。這是一個細節問題,但成大事的男人一定要記住,以免給自己引來不必要的麻煩。

“有許多事我以為是對的,但是試驗之後,我卻錯了,因此我無論對於什麼事都沒有一種很自信的判斷,如果某事臨時使我覺得不對,我便可以馬上拋棄自己原有的觀點。”這是科學家愛迪生的表白,凡是一切大科學家也都莫不如此。對待客觀真理要有絕對的真誠,要有隨時改變判斷的勇氣,這些比堅持一貫性還要重要些。

看來,男人要成大事一定要表現得穩重,不要看見一件事就急於說出結論。如果你的結論被證明是錯的,那麼你就會陷入尷尬的境地,久而久之,別人也不會再相信你了。

富蘭克林就養成了一種很好的習慣,使他在必要時可以迅速改變他的看法,而同時又可使別人不會因此而批評他是善變的。他養成了一種習慣,在他表明他的意見時,會用一種很靈活的言辭,以致40年之中,沒有一個人說過他武斷。

這裏有一條很重要的原則成大事的男人應該記住:不要說太過於自信的活。如果你能堅持這一條原則,你在將來的言談中一旦偶爾犯了錯誤時,也不必完全收回你以前所說的話。你要知道:你的意見或信仰,畢竟還隻是你個人的意見和信仰而已,而別人也還是有堅持他的意見和信仰的權利。

成大事的男人也還應該知道:人們的意見所依據的基礎越不牢固,反而越容易武斷和自以為是。這種過度的肯定,無非就是想遮掩自己的心虛罷了。

47.無論別人地位高低,你都要真心喜歡他

如果你想在私人方麵引人喜愛,你首先必須去喜歡別人。設法使別人以為你是喜歡他們是不夠的——而是要你能真正地喜歡他們。花費許多時間去決定你是否喜歡某人,也是沒有必要的。最初,你可以采取博愛的態度,喜愛你身邊的每一個人,即便後來因為深知的緣故,而改變了你的態度。

想使別人喜歡你的惟一方法,也是最簡單的方法,便是你先去喜歡別人。進一步說,你去喜歡別人,必須是出乎真心,而不是因為你想讓他們喜歡你,才是這樣做。凡是那些說喜歡了別人,而別人並不喜歡他的人,他喜歡人的動機往往是出於一種交易的性質,“我和你交換親熱”。抱這種動機去喜歡人,是得不到多大效果的。

如果在你去喜歡人的時候,並沒有存一種他們是否喜歡你的心思,你一定會驚異地發現他們確實喜歡你,覺得你很可愛。如果矯揉造作,佯裝可愛去討他們的歡喜,你也會發覺他們會看穿你的用心反而不喜歡你。成大事的男人應該是一個倍受歡迎的人,而讓別人喜歡自己隻須注意一個細節,那就是你是否真心喜歡他?真心地喜歡別人,他便能在事業上助你一臂之力。

某次有一個牙醫憤憤不平地說,在同一城市,有一個比他年輕的牙醫,醫術不及他好,反而能得到一切有錢的客戶,得到許多人的信任。那個年輕人的生意竟然超過了他,雖然他的診所要比年輕人的手術好些,價錢公道些。

他接著說,他的對手總是和那些老太太們談論足球、電影,以及一些無聊的話,而他則和他的顧客們談論牙科的理論,以及填補牙洞最有效的方法。他曾聽見人說,一個人既然跑到牙醫這裏來診治牙齒,診牙便是這個人所最注意的事,因此他便應當和他談論牙科,以顯示自己的能耐。他就照這話認真地去做,但是卻並沒有得到好結果。為什麼這個青年牙醫把他的生意都搶走了呢?

原因並不是那個青年男醫生的醫術更高明,而是因為他能真心地喜歡他的病人。他喜歡他們的個性,他對他們每個人感興趣,而不是隻對他們牙齒上的洞感興趣。但是年老的醫生,卻不喜歡他的病人,除了他們腐壞的牙齒之外,他對於他們毫不關心,這樣不知不覺地,作為對年老醫生冷淡他們的回答,病人們也對這個醫生很冷淡,而年輕的醫生卻鼓勵病人談話,甚至有時他會放下工作來和他們交談。而年老的醫生卻要求病人安靜,這樣他才好工作。他說:“當一個人喋喋不休的時候,是不好去替他填補牙齒的。”